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困境与突围策略
——以农村小学“预约式”农耕活动为例

2022-04-28俞海强何朝勇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耕双减作业

□俞海强 何朝勇

为解决中小学义务教育短视化、功利性等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随着该政策的落地,课后服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综观当前的课后服务,许多学校都存在着放任自流、故步自封的情况,使课后服务的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农村小学更是如此。

属于学生的课后服务时间该如何支配,内容该如何设置,载体该如何搭建……已然成为学校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所在学校结合本校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预约式”课后服务,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内成为“自由人”“学习人”“自然人”“社会人”,在开放自由的形态中获得自我发展。

一、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多重困境

农村小学相对于城市小学,在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劣势。很多农村学校在课后服务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课后服务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

自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学生在校的时间明显增多,能自主支配的校外时间明显减少。如果一味地将作业安排在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依然会被“课业负担”所绑架,真正能够用于兴趣拓展、能力发展的时间就会减少。

(二)课后服务内容设置缺乏新颖性

成功的教育应该满足“学生喜欢”和“自由选择”两个特点。课后服务比一般课堂更为开放,为此,诸多学校设置了“1+X”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对于充满无限可能的“X”,很多学校只是以“照搬”或者“填充”的方式,将现成的项目“塞”给学生。这样的项目缺乏灵活性和新颖性,容易将学生束缚在特定的范围内。

(三)课后服务实践主体缺乏协同性

课后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生是核心,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主体应进行联动。但很多学校采取了较为僵硬的管理模式,认为只要学生有去处,教师在岗位,课后服务的目标就算达成。这样的管理缺少有力的调配和监控,难以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实践主体缺乏协同性。

(四)课后服务形式缺乏创造性

在校期间,学生基本处在受教师管制的课堂内,其学习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天过后,学生的身心已处于疲惫状态,课后服务如果也按这样的方式进行,就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负担。

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尝试结合自身资源,为学生建构丰富、生动的活动场景,开拓便捷有效的自主学习路径,由此舒缓学生的压力,唤醒学生的思维。

二、农村小学“预约式”课后服务的教育主张

“预约式”课后服务指的是在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关联地域农耕特色,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身心状态入手,让学生以预约的方式有选择地参与课后活动,让课后服务真实有效地发生和落地。

(一)结合自身情况,让学生成为“自由人”

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等人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有三种,即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关系需求,当三种需求都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发生,而人也会在得到幸福感的同时发挥出巨大的潜能。“预约式”课后服务倡导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做出选择。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其学业表现也存在差别。“预约式”课后服务以此为起点,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课后服务活动。

如教师设定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点,提前完成的学生可提前预约活动,延后完成的学生可延后预约活动,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可选择继续完成作业。由此,学生真正成为“自由人”。如图1所示,学生越早完成作业,其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

图1

(二)观照自身经验,让学生成为“学习人”

学生首先是一个学习者,获得学习型思维是其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尽管“预约式”课后服务的开展追求开放自由的样态,但这并不代表学校可以放任自由。学校应引导学生将学习、情感、思维等元素与预约行为进行链接,在预约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如学生在预约项目时会思考“预约什么”;在开展项目时会思考“怎么规划”;在结束项目时会反思“下次该如何改进”。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观照已有经验,激活自身思维,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成为“学习人”。

(三)激活生命体验,让学生成为“自然人”

学校教育应该唤醒人的自然本性,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让学生以“自然人”的角色,得到最生动、最鲜活的生命体验。因此,学校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将农耕劳动场域划分为相互融通的“劳动教育感知场”“劳动教育体验场”“劳动教育实践场”(如图2),为学生编织了一张多向度、多层次且具有内在联系的关系网,使学生的行为根植于自然,让学生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探索状态,成为“自然人”。

图2

(四)创造交互机会,让学生成为“社会人”

学生最终都会步入社会,其社会性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社会的认知。农耕项目的开展情境就是一个“小社会”,教师不会实时进行指导,学生只能靠自己的经验与同伴、活动内容发生关联,获得独特的体验,并在不断磨合和建构的过程中达成对生活世界的综合认识,形成有效认知。如“农贸年货展销会”的筹备活动、“颜色的探秘”活动……都需要预约者或团队在真实的场景中展开。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农村小学“预约式”课后服务的实践策略

“预约式”课后服务的实行须以完成基础学业为前提。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多的选择,并采用灵活有效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一)设立活动前提,支持自主支配

“预约式”课后服务需要以基础学业的高质量完成为前提,这也是学生参与课后项目的“门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断跨越“门槛”,逐渐形成较高的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

1.课后时间充裕者,可进行预约

由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存在差异,其作业完成的时间也不同。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学生便可立即进行预约。教师在确定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作业的质量都合格后,便可向学生发放“预约单”,让他们自主支配剩余时间。

2.每日表现突出者,可优先预约

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之前,如果学生已完成当日的作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让表现突出者优先预约。考量学生的表现可以从文明礼仪、学习态度等方面入手。这样的考量机制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观照和自我修正,实现自我成长。

3.阶段优势明显者,可提前预约

项目的预约成功意味着农耕劳动项目的正式开启。在剩余的课后服务时间内,预约者如果取得相关成果,就能获得之后提前预约甚至“免预约”(无需“预约单”也能持续地参与项目)的机会。

(二)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辅助形式

为了让学生高效参与课后服务项目,学校组织教师设计了相关辅助形式,为学生提供活动支架。

1.结合意愿表征,创建“申请式”预约单

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学校对预约单进行简单处理,让学生采用打钩的方式进行选择。但在内容上,预约单需涵盖多方面的信息,包括“预约理由”“预约项目”“是否邀约”“预期成效”等,具体如图3。

图3

2.依托当地资源,搭建梯度式微课程

学生预约什么内容,开展什么活动是值得学校和教师思考的问题,因此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价值。对此,学校依托已有资源,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微课程内容,同时注重课程整合的综合性、参与的自主性、实践的过程性。根据学生参与形式的不同,学校将“预约课程”分为“鉴定师课程”“实干家课程”“探索者课程”(如图4),并在每个场域安排一名教师作为向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图4

3.根据内容需求,组建“邀约式”小团队

学生作为项目活动的主体,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邀请合作伙伴。团队内的成员达成共识后,可自主安排分工和活动路径。这一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过程的开放性。活动过程中,如有队员出现懈怠或无法胜任的情况,团队须及时与其沟通,设法解决问题。由此,学生进一步在团队实践中建立起自我与他人、与自然的联结。

(三)实施奖励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对学生而言,预约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性评价。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该方式更是以导向性和动态性为原则,助推活动的可持续进行。

1.获得活动成果者,可直接续约

预约项目不是指令性任务,但也并非一无所求。活动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预约者的活动成效。哪怕只有细微的进展,对学生来说也是成功的体现。因此,在农耕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只要有参与、有收获,教师就可采用短期、中期、长期续约的方式,与学生签署“协议”,以示嘉奖。这样一来,学生也会进一步与农耕劳动发生交互,在尝试、验证、分享中实现自我价值。

2.有角色优势者,可晋级角色

学校依托农耕文化的特点,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农耕元素融入课后服务中。当预约项目开启时,学生便进入了“农场”或“农贸市场”的大环境,与之匹配的角色也纷纷登场。在个体与团队的交互过程中,教师与表现优异者续约,并与学校的其他活动进行对接,使学生晋升为更有挑战性的角色。如有较强组织策划和创新能力的组织者可晋升为校级“农贸市场管理员”“市场监管员”;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员可晋升为校级“技术标兵”……这样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能力较强者,可提出需求

随着“预约式”课后服务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自觉地参与项目,在实践中展开思考、交流。有了一定的经历和感悟,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发展,其对活动场景也有了新的需求。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强的“预约者”来说,当眼前的场景已满足不了自身的内在需求时,他们便会对场景的建构产生更高的期待。此类“预约者”可以向教师或者学校提出“要求”,即更新活动场景,创设新的情境。

总体而言,“预约式”课后服务打开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全新局面,破解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困境。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与知识、自我、他人产生联系,收获物质和精神上的成果。这些成果将会对其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

农耕双减作业
农耕旧事十二韵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作业
老圃作品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