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农村厕所正“蝶变”
2022-04-28刘光勇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文/ 刘光勇(九江市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把好四个“关口”
把好思想发动关。柴桑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厕所革命”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来抓,积极发动,稳妥推进。开好乡、村、组和群众会议,对中央发布的“厕所革命”相关指导文件进行全面宣传和解读,从政策层面进行干部群众思想发动;组织乡村组干部、村民理事长、群众代表到典型示范村镇参观学习,通过先进实例进行干部群众思想发动;区委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厕所革命”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的同时抽调人员成立改厕工作专班,专班依托区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群,及时调度和解决乡、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实行属地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责任上进行干部群众思想发动。
把好产品遴选关。柴桑区严格对标国家标准,从源头上严把产品质量关。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村民理事长、部分群众代表深入厂家实地考察,让改厕操作手们对产品有充分的了解;邀请国家改厕专家举办“改厕明白人”现场培训会,普及产品质量知识,并在各村庄陈摆好、中、差以及伪劣产品供村民识别参照;区乡(镇)严格把关,区乡(镇)两级对每一批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一体三格式”化粪池材质、三格池的长度比例、有效容积都要达标,缺一不用。
把好过程监管关。柴桑区把厕所改造过程监管作为改厕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来抓。制定改厕规范流程,聘请设计单位为该区厕所改造进行图纸设计、参数设定、流程规范,为厕所改造做好技术指引;积极组织各乡镇技术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邀请国家改厕专家教授全面讲解、传授“三格式化粪池户厕建造”“防渗漏安装”等知识,让所有参与者都能掌握监管技能;鼓励“改厕明白人”、村干部、理事长、群众监督施工,对厕坑开挖、坑底铺沙垫层、化粪池安装、灌满水回填、化粪池盖子和排气孔安装等重要环节实行重点监督。
把好改厕验收关。柴桑区积极组建验收队伍,聘请第三方机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两支验收队伍;制定验收规范,户改厕验收必须提供一户一表,并附上参照物的建前、建中、建后三张图片材料,验收表必须经农户签字同意,乡级验收合格,区级第三方和改厕工作专班验收结果;制定验收方法,首先由乡镇初步验收合格后提出申请,再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最后由改厕工作专班对第三方验收的30%进行抽验,验收不合格即责令乡镇限期整改到位,再复验合格后才能通过验收。
突出四个“一起抓”
室内室外一起抓。柴桑区利用脱贫资金对贫困村农户厕所室内室外一起改造,对非贫困村的自然村庄则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行农户厕所室内室外一起改造,对群众有室内室外一起改造需求的也一起改造。
户厕公厕一起抓。农村户厕改造由乡镇征求群众需求后自行上报任务数,在户厕改造的同时,区级每年按照8万元/座的标准对新建农村公厕进行奖补。目前,全区已新改建90座风格多样、功能齐全、均达到三类标准的公厕。
常规样板一起抓。按照1000元/户的标准对15888座新改建农村常规户厕进行奖补,按照3000元/户的标准对300座“化粪池﹢人工湿地”农村样板户厕进行奖补。全区提前完成二类县85%的任务,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 。
前端后端一起抓。做好前端“三水”分流,即白水(雨水)直接经水沟流入池塘农田;灰水(洗浴水、厨房等生活污水)经过隔油格栅、沉沙池后,进入污水处理终端;黑水(厕所粪污)经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经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终端。做好后端污水处理,全区共建成80座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终端,经终端处理后的水可实现二次处理一次利用;因地制宜建设“化粪池+人工湿地”系统,将经处理后的黑灰水导入湿地处理单元,实现污水就地净化、循环利用。
力促四个“转变”
农户由“要我改”到“我要改”转变。将“厕所革命”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首厕示范引领作用,集中打造一批精品亮点村庄,让广大农户享受改厕成果,实现农户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村里由“粗放管护”到“精准管护”转变。按照“一平台一中心一张图一个端”的“四个一”建设思路,依托 “万村码上通”“5G+村庄长效管护平台”,实现管护实时化、反馈及时化、管护精准化的目标。
乡镇由“分散建”到“整村建”转变。乡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要求,对新农村建设实行整自然村庄推进,对重点村实行整行政村推进。
区级由“追数量”到“求质量”转变。为真正把农村“厕所革命”办好办实,区级围绕求好不求快的工作思路,不下硬性指标任务,力求建一户成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