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理论课教学实践

2022-04-28李欣任蓉高婧邵洁杨力源

当代体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专业课程党史

李欣 任蓉 高婧 邵洁 杨力源

思政元素融入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对于体育专业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切入点,通过教学设计途径、修缮教学目标、思政元素设计及体系构建、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课程《奥林匹克运动》的教学实践,以期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前期的文献表明要加强课程思政和体育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需要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教育功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具体实施方案、保障制度等多方入手进行思政理念融入。本文以《奥林匹克运动》课程为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切入点,将体育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理念的要素(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例),如教学大纲、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以及评价体系进行修订,设计并完成了本次教学实践。

1 研究途径与教学准备

在开始本学期授课前,我对思政元素融入《奥林匹克运动》课程进行了认真思考,并在第一次课中,将重要概念和教学设计的重要知识点告知学生,方便他们更好的融入教学实践之中。具体研究途径如图1.

2 教学目标

《奥林匹克运动》是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对象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该课程教材的选择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奥林匹克宪章》为依据,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力求符合学生特点,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突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教学目标1:师德崇高,乐于奉献:坚守和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备良好师德和教育情怀,具有传播体育文化和精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2:技艺精湛,精于教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在教学,完全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熟练开展体育课内外教学活动、健康教育等工作;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教学法、育法。教学目标3:善思精研,以体育人:正确把握国家基础教育政策导向,跟踪国内外体育教育前沿动态,探究和反思体育教育问题;承担中学班级和德育管理工作,充分挖掘體育思政元素,全方位开展以“体”育人活动。教学目标4:协同创新,持续发展:具备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本研究结合前期文献成果,制定了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德育总目标,教师将通过全面的、系统的传授奥林匹克运动知识,介绍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动态,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总结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塑造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

3 教学设计

3.1 教学方法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手段上要求教师把书本、图谱、多媒体课件等视听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实践,突出《奥林匹克运动》课程的特色,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对体育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掌握体育发展的历史规律;提高学习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思辨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思维方式,以形成科学的体育观。

3.2 思政元素设计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我们构建了体育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并据此在不同章节设计了不同的思政元素,并与章节内容有机结合,详见表1.

3.3 考核方式

整个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平时考核包括考勤、课堂笔记和作业三部分组成;中期考核由实习实践报告完成,要求将“爱国主义”“党史学习”“登山精神”“女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等关键词与奥林匹克运动有机结合,写一份800字的报告;期末考试为开卷的随堂考试。

4 调查问卷与分析

本学期《奥林匹克运动》课程共有学生78人,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6份,其中男生59人,占比77.63%,女生17人,占比22.36%。在第一题“您是否听说过‘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中,选择是的同学有60人,占比78.94%,回答否的同学有16人,占比21.05%。在第二题“您认为体育教学是否有必要与立德树人、爱国敬业等思政内容相联系?”中,选择是的同学有72人,占比94.74%,选择否的同学有4人,占比5.26%。在第三题“通过了解课程思政,您认为,若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奥林匹克运动课程中,您想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中,选择从课程思政基本概念了解的有44人,占比57.89%,选择从专业课程思政相关课程了解的有50人,占比65.79%,选择从体育或艺术类课程思政课程了解的有54人,占比71.05%,选择从其他方面了解的人数有7人,占比总人数的9.21%。在第四题“您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哪些方面融入了课程思政,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中,选择竞赛育人的有62人,占比81.58%,选择礼仪育人的64人,占比84.21%,选择课程育人的69人,占比90.79%,选择其他方面的11人,占比14.47%。在第五题“您认为,若要在之后的学习中系统性构建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你认为应该着重建立哪些体系?”中,选择选择学科知识体系有71人,占比93.42%,选择课程结构体系有65人,占比85.53%,选择师资队伍体系有60人,占比78.95%,选择教育评价体系有62人,占比81.58%,选择监督与反馈体系有58人,占比76.32%,选择其他体系的有6人,占比7.89%。在第六题“您认为,体育课程具有哪些思政育人价值值得大学生学习?”中,选择选择德艺双馨的同学有60人,占比78.95%,选择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有74人,占97.37%,选择终身体育学习意识有69人,占90.79%,选择生命健康意识的有64人,占84.21%,选择言行一致,内外统一的有62人,占81.58%;选择其他价值方面有5人,占6.58%。在第七题“您认为,为保障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应该通过哪些方面进行周期性评价呢?”中,选择毕业生德育水平评价有64人,占84.21%,选择定期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有68人,占89.47%,选择定期毕业要求达到情况评价的有54人,占71.05%,选择定期培养方案评价有60人,占78.95%,选择定期学生形成性跟踪评价有56人,占73.68%,选择课堂思政育人动态监控评价有50人,占65.79%,选择其他评价的有5人,占6.58%。由上可知,94.74%的同学对思政元素与体育专业课程结合是持支持意见的,但只有  78.94%的同学听说过课程思政概念,提示我们的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在宣传和实际教学上还需要更加努力。由第三第四第五题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较高,更愿意在课程教学中获取思政元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学习,提示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课程教学做文章,挖掘思政元素,不能空洞生硬的介绍思政知识。尤其是我们在教学中将具体案例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后,很受学生欢迎,在实习实践报告中集中体现了对中国体育精神、女排精神、登山精神等的学习体会。

5 结语

思政元素、党史学习等内容与体育专业课程融合已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掀起热潮,学界从价值意蕴、目标指向、结构体系和实践探索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接下来我们将从理论课、实践课、公体课等多方面入手,研究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体系和实践路径。

本文系成都大学2021年度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体育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1KCSZ16;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建设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专业课程党史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山西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认知与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