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敌,让议论激情洋溢
2022-04-28唐惠忠
唐惠忠
引 言
所谓“假想敌”,是指在议论某一问题时,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议论文写作中恰当设置假想敌,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消除读者疑虑,有效增强议论的严谨性。
技法点拨
一、理论分析,指出漏洞
刘勰认为好的论说文章应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可见对议论文而言,讲理是首位的。针对“假想敌”,最普通的一招就是与之讲理,指出其观点有误,进而巩固论点的地基。
片段示例
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这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么能进步呢?(选自《发问的精神》)
推理过程中,作者借“有人”之口指出,“知识和道理”书上会有,老师会讲,我们又“何必多问”。如此假想似乎合情合理。对此作者深入分析,指出其漏洞:书本知识与老师讲解多为前人经验的总结,然而时代在变化,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无法包含的,因此需要发问。作者巧妙地从知识本体与背景变化角度剖析发问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可谓直击靶心,切中肯綮。
二、顺势归谬,转守为攻
“归谬法”是间接反驳的常用方法之一,即为了反驳某论题(或某论据),首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据此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确定它是假的。
片段示例
主席先生,他们说我们的力量太单薄了,不能与如此强大凶猛的敌人抗衡。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是下周?还是明年?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的时候呢?难道我们就这样仰面高卧,紧抱着那虚无缥缈的和平幻觉不放,直到敌人把我们的手脚都束缚起来的时候,才能获得有效的防御手段吗?先生们,如果我们能妥善利用自然之神赐予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就不弱小。如果我们300万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为神圣的自由事业而武装起来,那么任何敌人都是无法战胜我们的。(选自《不自由,毋宁死》)
文中的“敌论”很现实——“我们的力量太单薄了,不能与如此强大凶猛的敌人抗衡”。为了扳回观点,演说者顺势推导——顺着“不能抗衡”的逻辑,明确指出妥协让步,只能甘受奴役,只能“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如此推理,放大了荒谬性,也就势如破竹地驳倒了敌方观点。
经典引路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对于《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中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了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專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下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的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工,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上,终必误人误己。
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上,致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歧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中,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人民日报》)
做爱的传播者
施晓燕
关于幸福,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幸福就像猫的尾巴,猫儿努力寻找却不知道它就在身后。”无疑,那是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而更崇高的幸福,或许便是一路走来,努力将爱播种,待回头一看,已是春暖花开。
爱是冬日里消融冰雪的阳光,是饥饿时化饥解渴的牛奶。心中有爱,幸福才会悄然而至,叩响你的心门。你想省下自己的面包去救济穷人吗?你想为了让别人有鞋穿甘愿自己不穿袜子吗?特雷莎修女就是这么做的。终其一生,她如同宇宙中最温暖的太阳,将所有的同情与希望带给需要的人。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是她无疆大爱的小小见证。她离开世界的那一刻,脸上流露出的安详与满足,会让你明白什么是高尚的幸福。
《羅马假日》的女主演奥黛丽·赫本以惊人的美丽与气质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有人问她如何让头发保持美丽,她嫣然一笑说:“每天让孩子触摸你的头发。”或许你不知道,赫本对公益
赏 析
文章主体部分论述的层次相当清晰,先是以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为例,从正面论证“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再有意引入“假想敌”,针对“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的“质询”,给出“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的回答;接下来文意转折,深入一层强调“尽管跨界不是成功的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用古今两个典型的反例阐明“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论证有力。
佳作展示
做爱的传播者
施晓燕
关于幸福,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幸福就像猫的尾巴,猫儿努力寻找却不知道它就在身后。”无疑,那是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而更崇高的幸福,或许便是一路走来,努力将爱播种,待回头一看,已是春暖花开。
爱是冬日里消融冰雪的阳光,是饥饿时化饥解渴的牛奶。心中有爱,幸福才会悄然而至,叩响你的心门。你想省下自己的面包去救济穷人吗?你想为了让别人有鞋穿甘愿自己不穿袜子吗?特雷莎修女就是这么做的。终其一生,她如同宇宙中最温暖的太阳,将所有的同情与希望带给需要的人。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是她无疆大爱的小小见证。她离开世界的那一刻,脸上流露出的安详与满足,会让你明白什么是高尚的幸福。
《罗马假日》的女主演奥黛丽·赫本以惊人的美丽与气质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有人问她如何让头发保持美丽,她嫣然一笑说:“每天让孩子触摸你的头发。”或许你不知道,赫本对公益事业一直有着令人钦佩的热情,特别是对孩子。她曾成立很多基金会,并亲自前往非洲的许多贫穷国家救济孩童。每个受她帮助的孩子,无不爱上了她的美丽、善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爱换爱,赫本的无私帮助催开了孩子们心灵的花朵,也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受爱戴的女演员!
写到这里,难免想起无私捐助大学生却没有得到回报的丛飞。有人为他惋惜,有人替他不平,但我坚信,施恩者不图报,传播爱并不是为了获得回报。农民播种,尚且有个别不能发芽的种子,况且人们看到少数大学生的不义之举后,呼声大起,大众的心灵获得了一次洗礼,这不是更大的回报吗?
曾经以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享受人生便是最大的幸福,但那一个个爱的传播者,用行动告诉我:崇高的幸福深藏在爱的种子中。爱在左,同情在右,一路走来,努力播种,将沿途点缀得花香四溢,美丽动人,让别人看到,笑容满面;有泪可落,却也不是悲凉。
做一个幸福的人,随时随地,不要忽略困境中人求助的眼神;给苦难者以同情,更不要忘了尊重;君子施恩不图报,播下种子也不必急着看花开。
所以说,做一个幸福的人的秘诀,在于先使他人幸福。
点 评
本文不时有“亮点”闪现,比如开头部分引用警句并顺势一转,入题快捷;比如用“有人为他惋惜,有人为他不平”设置假想敌,并个性化解读丛飞的付出与收获,读来很有启发性。而“一路走来,努力播种……有泪可落,却也不是悲凉”“君子施恩不图报,播下种子也不必急着要看花开”等妙语,也为全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