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效果
2022-04-28张旭泉
张旭泉
【摘 要】目的:从临床上探讨肠系膜异位胰腺(简称EP)的基本特点,以便提升诊治处理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肝胆外科诊治的肠系膜异位胰腺者6例纳入研究范畴,并回顾性分析了临床资料信息。结果:在本研究组中,一共有3例出现腹部不适现象,2例呈现胰腺炎,并从体检中偶然发现1例。对这些病例都采取腹腔镜手术疗法,在完成手术后,都没有出现显著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12个月,没有出现复发、死亡情况。结论:对于肠系膜部位的异位胰腺,无特征性的典型临床表现、切实有效的检查方法手段,且容易混淆其余占位性病。当前,手术疗法作为科学的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医治处理方案则特别关键。
【关键词】诊断鉴别;肠系膜EP;手术疗法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mesenteric ectopic pancreas
ZHANG Xuqua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aoyang City, Zaoyang, Hubei 441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enteric ectopic pancreas (EP) clinical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Six cases of mesenteric ectopic pancreas diagnosed and treated by hepatobiliary surgery from June 2019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to be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category, and the clinical data and inform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group, there were a total of 3 cases of abdominal discomfort, 2 cases of pancreatitis, and 1 case was discovered accidentally from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was adopted for these case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opera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12 months without recurrence or death.Conclusion: For ectopic pancreas in the mesenteric area, there are no characteristic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inspection methods, and it is easy to confuse other space-occupying diseases. Currently, surgical therapy is a scientific treatment method, and it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to develop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s.
【Key?Words】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Mesenteric EP; Surgical therapy
EP作为很罕见的一类先天性病,从临床上也被叫做迷走、副胰腺。在众多位置均可以分布EP,且超过90%的都分布在胃、近段空肠、十二指肠部位。但肠系膜者则相当少见,并且可以无症状,加之其位于部位关系,令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且报道的一些治疗方式也未统一[1]。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肝胆外科的已证实的6例肠系膜异位胰腺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现展开如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肝胆外科诊治的肠系膜异位胰腺者6例纳入研究范畴,这些患者都获得手术病理系列诊断证实。在本研究组中,男4例,女2例,年龄25岁~66岁,平均年龄(40.6±2.2)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病程(3.0±8.4)个月。临床表现:3例中上腹显著疼痛,2例便秘、反酸等,1例未表现症状从例行体检中偶发出来。这些病例都接受了CT检查,且保留完整、齐全的影像学资料信息。
1.2 檢查方法
针对以上病例,实施CT检查:选取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西门子第二代128排双源炫速诊断 CT 扫描仪展开诊断工作,依次对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实时动态过程增强扫描。然后,交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来分析所得的 CT 扫描结果图像,并认真观察病例的影像学表现情况。
1.3 手术方法
对2例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的单一化剜除肿物术;对5例由于肿物和肠系膜血管或小肠肠管紧密相连,采取了腹腔镜下部分肠管联合系膜切除系列的肿物切除手术。
在本研究组中,各患者的手术都很成功,手术时间消耗1.5h~3h,平均时间(1.8±2.3)h。从术中发现的肿块呈长叶状,灰白或淡黄色,有韧性、完整包膜,长径3.5cm~8.5cm,平均长径(5.0±2.4)cm。分布肿块的地点:2例近端位置空肠Treitz结构体系韧带地方、2例在空肠系膜远端部位、2例在回肠系膜地方。4例存在于肠系膜间部位,2例在患者肠系膜血管结构之根上。和小肠肠壁连接的有2例。对以上患者对应的手术切除标本,都采取术中快速冰冻并科学活检方法,术后又一次采取石蜡包埋HE染色法,都一致证实确为“异位胰腺”。在术后都没有出现显著并发症且均康复出院,总的住院时间7d~15d,平均时间(8.0±3.1)d。对这些患者都安排门诊复查或进行电话随访,具体随访患者3个月~12个月,没有出现复发、死亡情况。
EP能够出现在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的群体内,其中以男性、40岁~60岁阶段的群体为高发群体。当前,尚未充分明确EP的发病机制。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只有约半数的一些患者会呈现临床症状,而其余半数患者因为位于部位关系,还有可呈现无症状发生情形。所以,诊断EP患者较为困难。而十二指肠、胃等的异位胰腺还常常被误诊是息肉、肿瘤、消化性溃疡。其中一些病例均是由于其他疾病,而采取上腹部术才得以发现。近些年来,据有关报告显示,从X线或内窥镜展开的检查中可以观察出胃肠道部位的EP,但是依旧较为困难。同时,EP还可以并发出其他类型的疾病,甚或还存在恶变的可能性。所以,一经发现EP,则都需要引起重视,比如可以考虑直接切除掉,并在术中采取冰冻切片检查,结合性质决定所需要的手术范围。以下主要是很罕见的肠系膜EP的基本临床特点及处理,展开了研究探讨。
3.1 肠系膜EP的基本临床表现特点
EP的临床症状一般都与解剖部位、疾病水平、疾病病理、机体情况、邻近器官、病变发展、所处组织结构层次等有关联。肠系膜EP多以腹痛表现(占77%)为主,而其余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压迫局部、炎症、梗阻,以腹部饱满、脐周痛、便秘为常见症状[2]。需要注意的是本部位出现病变而诱发的急慢性EP炎也较多,具有25%左右的发生率。其中可能是由于伤害或封堵此位置的人体胰腺导管,加之还会在其余急腹症或存在腹部疾病的影响情况下而很难做出精准诊断。甚至严重时还可以带来局限性、腹腔积液、弥漫性腹膜炎。这种汇集液体多发于已经病变处等,有别于一般胰腺炎常分布在胰周、网膜囊中。在该胰腺炎后,还可以诱发假性囊肿、不良粘连性束带,而出现压迫、肠管局部缺血、肠套叠、肠梗阻,也有别于一般胰腺炎病症后并发症[3]。此外,少见个案肠系膜EP炎后继发性之类的肠系膜血管穿孔、栓塞、出血之类的表现、症状还存在显著的部位差异性及特征。
3.2 肠系膜EP诊断分析
第一,文献报道的此处病变长径出现很巨大的差异,在0.5cm~22cm范围变化,而胃EP一般在3cm以下。第二,当病变很大时,有的时候能够触碰到发生病变处的质硬包块。第三,当病变很小时,会有所提升血尿淀粉酶的量,仅含不多的脂肪酶因物质,表现有所上升或稍有升高。第四,通过CT扫描易呈现直径3cm以上的发生病变的结构,其组织结构密度类似于普通胰腺,多见于增强较徍的紧密联系肠管的叶状细长肿块,从形态学上看和胃部患病卵圆形黏膜下出现隆起的情况有别。第五,超声下发现长短径比3.0cm左右,明显不同于胃、小肠近端发生病变后的1.4cm~1.5cm。第六,有的时候MR、MRCP位于严重分化的病变过程,能够见到导管体系,并和肠腔相通,而多数会并发急性水肿、炎症等而影响导管识别。第七,常孤立病变,宽基还可扩大至系膜部位的血管根或直接缠绕血管,在炎症急发期会增大影像,呈现“炎性团块”特殊征象,而有的时候很难和腹部包裹性炎症区分[4]。
3.3 肠系膜EP处理治疗
现阶段,就EP疗法选择存在较大争议,关键点就在于需手术切除与否[5]。一些学者提出,EP部分诱发临床症状、产生局部病变,带来EP炎、并发症,且可能会潜在恶变,所以一经确诊,不管有无症状都需要切除。另一些则提出,EP超过半数的都很小,可轻微或无临床症状,恶变概率也极低(约1.8%)。所以,即便出现临床症状,在不干扰患者生活品质时,可考虑随访观察。就此,本文提出对EP的处理宜展开个性化考量,结合不同的人群、部位、周身状态考虑并抓住时机,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就没有症状者、从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加以明确诊断的,则可考虑观察措施;而就出现症状、呈现无法排除掉各种恶性来源或潜藏炎症再次复发者,可实施切除法来达到预防目的。而针对手术治疗,据报道联合腹腔镜手术医治EP安全、有效,且并发症率低。在本研究组中,所有病例都是在腹腔镜下展开的手术切除疗法,效果也较理想。
综上所述,对肠系膜EP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展开准确诊断、有效处理治疗,整体疗效徍,值得予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宁,莫镇州,马海宁,等.胃肠道异位胰腺29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9(4):293-296.
[2] 宋瑞,彭健.腹部異位胰腺增强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9,34(1):41-44.
[3] 吴志涛.腹部异位胰腺的CT诊断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0):1059-1061.
[4] 周英文,朱庆强,征锦.回肠肠系膜异位胰腺伴消化道出血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2):1858-1859.
[5] 龚道军,周海华,许龙堂,等.回肠系膜异位胰腺并粘连性肠梗阻一例[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4,14(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