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大型综合体育馆声学设计实践
——以深圳体育中心为例

2022-04-27张光耀王红卫杨晨曦

电声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混响时间网架体育馆

张光耀,王红卫,熊 威,杨晨曦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关键字:超大型体育馆;建筑声学设计;混响时间

0 引言

对于超大型体育建筑,由于室内容积巨大,且室内可用于布置吸声材料的位置非常有限,导致混响时间较难控制,容易产生回声等声学缺陷。因此针对体育馆的使用需求进行声学设计非常重要[1]。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标准可知,观众席容量(座)在10 000 座以上的体育馆定义为特大型体育馆[2]。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特大型体育馆不仅仅用于举行竞技比赛,还兼顾文艺演出,不同的使用模式对应的声学指标各不相 同[3,6]。本文以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体育中心特大型综合体育馆与体育场为例,通过声学设计手法实现特大型体育场馆良好的室内声环境。

1 综合体育馆

1.1 工程概况

深圳市体育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占地面积0.28 km2,建筑包括改建建筑与新建建筑,主要功能包括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及配套办公。其中,综合体育馆按特大型场馆规模进行声学设计,功能布局除满足竞技比赛使用要求外,同时兼顾文化、娱乐等多种业态,满足赛后利用的经济性与便利性。综合体育馆长132.8 m,宽132.8 m,平面为正方形,最高处高度45 m,空间体积约40.7 万 m3,共设 15 000 个坐席。根据不同规模的活动提供可伸缩和移动的座椅。下层看台坐席数目约为9 000 个,其中可伸缩坐席数目占下层看台总坐席数比例约30%。体育馆屋面为网架结构,且设置可开合屋面,体育馆平面如图1 所示,剖面如图2、图3 所示。

图1 综合体育馆平面图

图2 综合体育馆横剖面图

图3 综合体育馆纵剖面图

1.2 音质控制

1.2.1 音质控制难点

根据现场环境及使用需求进行评估,该体育馆声学设计方面音质控制主要面临以下难点:

(1)比赛大厅容积超大,是规范中对应最大容积(16 万 m3)的2.54 倍,超大的室内空间造成混响时间过长;

(2)特大型空间降低混响难度大;

(3)体育馆除最高层观众厅后墙可布置吸声材料,其他墙面均难以实现,且三层与四层大面积的玻璃墙面存在强反射;

(4)屋面网架结构对吊挂荷载的限制,使大面积铺设空间吸声体的措施难以实现。

1.2.2 音质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难点,根据现场可利用的环境,制定如下音质控制措施:

(1)充分利用金属屋面,结合屋面构造做吸声面;

(2)在屋面下的网架吊挂一定数量的空间吸声体,墙面设置全频吸声材料构造;

(3)利用大面积的观众坐席,补充低频吸声量。

2 声学设计

体育馆比赛大厅应控制背景噪声的干扰,应具有良好的混响时间与语言清晰度,声场分布均匀,不产生回声、声聚焦等声学缺陷[3]。

2.1 背景噪声

为使听音不受噪声干扰,应控制设备间的振动与噪声、空调系统噪声辐射,防止外部噪声传入室内,保证比赛大厅的背景噪声值≤NR40。

2.2 隔声设计

本设计中,设备机房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隔墙的计权隔声量≥50 dB,直接面向噪声敏感空间隔声门计权隔声量≥35 dB;同声传译室、评论员室/评述间、播音室、采访室窗专业隔声窗的计权隔声量≥40 dB。马道上方机房的金属隔板计权隔声量≥50 dB。

2.3 混响时间

根据现行标准《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12 的要求,比赛大厅内满场(80%观众量)混响时间的选择宜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不同容积比赛大厅500~1 000 Hz 满场混响时间

此体育馆比赛大厅容积约为40.7 万m3,远超规范所给的参考空间容积。对于特大型体育馆建筑,不能硬套规范所给的混响时间指标[5,7]。通过对声场的整体品质评估,确定体育馆竞技比赛与文艺演出工况下大厅满场(80%)中频(500~ 1 000 Hz)混响时间设计指标如表2 所示。

表2 体育馆混响时间设计指标

3 吸声材料构造

3.1 金属屋面吸声

3.1.1 不可开合屋面部分

该部分屋面可布置吸声材料,构造大致如下(从下表面向上):0.8 mm 厚压型钢板(穿孔率23%)+80 mm 厚48 kg·m-3玻璃棉(不带铝箔,玻纤布袋装)+100 mm 空气层+上层保温和饰面层。此做法目的在于提高全频的吸声性能,空气层及保温层下表面穿孔板有利于提高低频成分的吸声。

3.1.2 可开合屋面部分

可开合屋面部分的构造大致如下(从下表面向上):金属穿孔板(铝板或压型钢板均可),穿孔率23%+上铺不低于80 mm 厚48 kg·m-3玻璃棉(不带铝箔,以玻纤布袋装)+空气层(利用已有的下层之间结构的大空腔)+上层保温和饰面层。此做法目的在于提高宽频吸声性能,网架结构上下层之间的大空腔有利于提高低频成分的吸声。

3.1.3 屋面网架空间

由于可以做吸声的墙面非常有限,吸声量严重不足,需在不可开合屋面的网架结构内均匀布置空间吸声体,弥补低频、中频及高频的吸声不足。空间吸声体采用100 mm 厚全频铝制面罩空间吸声体。

3.2 墙面吸声

在各层观众席后墙非玻璃、非风口、非门窗位置,布置铝制全频多孔条形吸声板,构造后置空腔100 mm,利用有限的面积进行强吸声处理,减少反射声能、声聚焦,降低混响时间[4]。

3.3 观众席座椅

因体育馆内低频吸声不足,在座椅平面投影最大的区域,利用观众席提供低频吸声。座椅坐垫部位采用中空构造,下表面设多孔,增加低频吸声。

体育馆主要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如表3 所示。

表3 体育馆主要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表

4 仿真模拟

综合体育馆采用声学模拟仿真软件Odeon[8],利用声源法与声线追踪法综合计算,使模拟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效果。

4.1 竞技比赛模拟仿真

综合体育馆在举行竞技比赛时,采用上述声学设计进行声学仿真,得出室内中频混响时间(500~1 000 Hz)模拟数值分别为2.60 s、2.58 s,与设计值相吻合,表明使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声学设计参量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混响时间分布如图4、图5 所示。

图4 体育馆500 Hz 混响时间分布图

图5 体育馆1 000 Hz 混响时间分布图

4.2 文艺演出模拟仿真

在文艺演出情况下,综合体育馆观众席后墙玻璃区域增设吸声帘幕,以此增加室内吸声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响时间值。通过对文艺演出时的体育馆模拟仿真可知,体育馆中频混响时间(500~1 000 Hz)分别为2.26 s、2.09 s,约比竞技比赛模式下的混响时间值小0.3 s,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言清晰度。混响时间分布如图6、图7 所示。

图6 体育馆满场混响时间T30 分布图(T30 at 500 Hz)

图7 体育馆满场混响时间T30 分布图(T30 at 1 000 Hz)

5 结语

对于超大型体育馆、体育场建筑,由于容积超越标准规定限值,混响时间不易确定,不能硬套标准规范。本文以深圳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体育场为例,确定室内混响时间指标,充分利用室内界面布置强吸声材料,设计一定空间吸声体,并进行室内声环境模拟仿真,得到不同运营模式下与设计数据吻合较好的混响时间仿真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室内界面、屋顶网架布置强吸声材料,在适当位置吊挂吸声帘幕,可以控制超大型体育建筑的混响时间,使之处于理想范围之内。

猜你喜欢

混响时间网架体育馆
复杂工况下网架起步架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网架工程设计要点及质量控制
网架结构干煤棚滑移法施工技术
大面积网架整体顶升施工仿真分析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演播室声学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