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涵、成因及意义
2022-04-27熊燕华乐波
熊燕华,乐波
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涵、成因及意义
熊燕华,乐波
(湖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一幅“中国之治”的盛世图景呈现于世人面前,并成为学界与政界热议的话题。“中国之治”是一个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概念,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成就和治理愿景的一种高度凝练与概括。“中国之治”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有力的领导核心、先进的指导思想、突出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品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中国之治”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方案、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之治”;制度优势;治理体系;治理效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与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了为世人瞩目、国人欢心的“中国之治”。新时代,“中国之治”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成就和治理愿景的一种高度总结与概括。新时代,正确理解与把握“中国之治”的深刻内涵、主要成因以及深远影响,有利于在学理上深入总结国家治理经验和治理逻辑,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有利于在实践上加快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一、“中国之治”的内涵
“中国之治”这个概念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色,承续了我国传统善治话语表达范式。“治”在古代汉语中,有“治理、管理、统治”之意,也有“安定、太平”之意。当“治”指向前者时,与西方“governance”一词具有相同的内涵,均是指治理、管理。当“治”指向后者时,是指一种有效治理状态,颇有善治意蕴。善治是中国古代有为统治者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追求,表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政治清明等。古代中国的善治历史被不断总结出来,并升华为基于本国文化底色与民族特色的国家治理经验、治理范式和表达方式,如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等。这些善治是古代国家治理比较理想的形态,象征社会政治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民众对统治政权有很强的认同感。当前,“中国之治”承续了传统的话语表达方式,是新时代的善治体现,它同样承载了人们对社会治理美好图景的向往,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当然,当前的“中国之治”无论是内涵还是境界,都是历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善治远不可比拟的。
新时代,“中国之治”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特点。从治理理念上讲,“中国之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从治理方式上讲,它是在先进的治理理念指导下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方式。这种治理方式集中体现在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上。从治理成就上讲,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经过70年的披荆斩棘,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华民族逐渐实现从“大乱”到“大治”的革命性进展。这些成就被世人誉为“中国之治”,与当前“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从目标上讲,“中国之治”还意味着将来要达到的一种更美好的治理愿景。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之治可能是一种对过去40年中国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可能是对未来中国清明盛世的一种预期。”[1]当把“中国之治”作为奋斗目标时,它就不是一种既成事实,而是需要继续奋斗、努力实现的愿望。因此,不能片面把“中国之治”理解为一种完成时,否则,“中国之治”就会停止不前,其描绘的更美好蓝图也难以实现。总之,“中国之治”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效能,是中国式治理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国式国家治理的有力产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二、“中国之治”的主要成因
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的不断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奋斗的伟大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具体来说,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事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领导力量的强大与否。在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2]邓小平也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3]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根本保证。面对这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一领导,有效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和防疫窗口期,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之治”的最大优势,“‘中国之治’的关键与根本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治理是‘政党中心’治理,这是出现‘中国之治’最重要的因素”[4]。
第二,是因为我们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比较分析“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动因差异性可以发现,是否有着先进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体系指导是把握这种差异的重要视角。“中国之治”是在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人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5]8。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国家的历史担当,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与历史视野,以出类拔萃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智慧,发展出契合时代与历史发展潮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伟大思想旗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三,是因为我们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好的制度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源泉,是巩固发展成果的有力凭借。制度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与长远性作用。当前,西方国家的治理乱象与危局看似是众多偶然现象的集中爆发,实质是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尤其是资本的逐利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劣根性。“中国之治”的出现是“中国之制”演进的逻辑性产物,是我们党把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的自然性结果,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集中性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党以“中国之制”引领“中国之治”,释放强大的治理效能,“中国之治”得益于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化制度体系,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依据与根本保证,是国家经济发展之本、社会和谐之基、人民幸福之源。
第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践精神与人民主体地位有机融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成长之本、发展之基、成功之源,“中国之治”是注重实干精神与具有实践品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民干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5]8。事实上,一套制度是否适合一个国家,一种治理体系是不是科学有效,实践最有说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带领人民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绽放出思想魅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释放出巨大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中国之治”,并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同时,中国共产党把实践精神与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坚信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之治”的力量源泉和创造“中国之治”的主体。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之治”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高价值诉求。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6]在新时代,党中央始终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深刻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习近平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7]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即使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生动地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
总之,“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70多年的艰苦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创造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为今天的“中国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之治”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力量。
三、“中国之治”的意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政治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主张的结构性张力日益凸显,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常态性碰撞不断深入,各种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因素逐渐增多。当代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人民坚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大势,推动改革开放以实现发展与共享。中国共产党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精神面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战略自省以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求实品格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开创出“中国之治”的伟大事业。“中国之治”的产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之治”源自中国,是中国式治理经验及成果的深刻理论总结与思想凝练,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第一,“中国之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大事件,是实现国富民强的治理方式。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逐渐跌入历史的谷底,实现天下大治成为那个时代多方力量不懈的政治追求,但是各种社会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各式各样的西方政治治理模式均被证明在中国水土不服,直到1949年中国依然处于乱世之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和模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行,国家需要解决的矛盾在不断发生变化,且日益彰显着民族复兴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7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每一次转变之后,党和国家都会立足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判断,创新治国理政的理念与方略,找到合适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良方妙法。”[8]实践证明,“中国之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场伟大的国家治理革命,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发展成就。“中国之治”必将通过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百年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使中国以更加豪迈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使中华民族以更加飒爽的英姿矗立于世界东方,使中国人民以更加恬然的眼界看待幸福美好的未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其优越性得到更多展现。
第二,“中国之治”,特别是中国自身快速、持续、稳步的发展与长治久安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中国以自身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保证了世界东方大国的进步,这本身对世界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消除贫穷、实现发展,不仅是世界永恒的主题,也为世界和平事业提供物质基础。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国家几千年的贫困问题,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式减贫”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不仅在实际行动中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助力世界减贫跑出加速度,而且在理念上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仅如此,中国还用占世界7%的国土让世界20%的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本身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中国之治”有力地改变中华大地的根本面貌,也惠及全球各国的基本福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一直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与稳定器。在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地区及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复苏做了令人称奇的贡献。
第三,“中国之治”彰显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可以为“西方之乱”提供有效的中国方案、有力的中国声音以及有为的中国主张。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以及治理赤字等问题凸显,不合理与不科学的治理体系、发展不平衡与分配不均匀以及“以邻为壑”的零和博弈思维导致“西方之乱”出现。对于“西方之乱”,“西方社会要么无视,要么失语,既不能给出合理解释,又不能找到解决良方”[9]。当今世界的很多国家还处于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怎样破除原有社会结构及搭建有效公平正义的国家治理模式是所有后发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治理历程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光辉典范与成功案例,在执政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改进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等领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中国以自身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欠发达国家提供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为弱效治理国家提供一种新的发展选项。“中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历史前提下进行现代化的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和开创的基本路径,对于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国情的后发国家来说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10]“中国之治”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新的治理模式,成为世界善治的新引领。
第四,“中国之治”的出现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未来之路。从“二战”以后的发展历程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也有更多的惨痛教训值得思考。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西方学者甚至打出“历史的终结”祭旗。但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使中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中国改革开放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鲜活而强大的生机活力,谱写了人类社会改革史和社会主义改革史的壮丽篇章。”[11]当前西方国家普遍面临治理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存在着的自身不能解决的矛盾使然。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逐渐现代化的中国呈现出勃勃生机与繁荣昌盛,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之治”向世人表明,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国家具体国情相结合,而非照搬照抄任何先验的发展模式,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才能展示其发展的优越性。这是“中国之治”给马克思主义赋予的中国发展经验,是“中国之治”给社会主义提供的中国治理模式。
第五,基于“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与光辉榜样,中国可以成为新阶段全球治理的重要引擎,成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力量。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显示,逐渐从国际体系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建构者与主动塑造者,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与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国家治理绩效的改革开放经验和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理念与实践,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选择,也给处在大变革中的世界注入积极的推动力量。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则更加积极主动,并积极倡导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构和治理机制,为强化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为推动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12]。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正确义利观,为世界的未来发展与全球治理指明了康庄大道。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掀开了“中国之治”的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之幸,是“中国之治”的关键性因素。“中国之治”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是理论、制度与实践的统一,是民族、文明与国家的统一。“中国之治”的出现是世界之福,是推进国际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一股清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要进一步巩固与夯实“中国之治”成果,推动“中国之治”的深入发展,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使其更加有效地因应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制度和治理支撑。
[1] 叶娟丽,范晨岩.“中国之治”概念考[J].探索,2020(1):5–15.
[2]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448.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0.
[4] 王义桅,张鹏飞.论“中国之治”的内涵、特点及进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7–15.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7]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8] 白显良,崔建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19(8):50–55.
[9] 韩震.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N].人民日报,2017-07-16(5).
[10] 杨彬彬,马玉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逻辑与世界意义[J].长白学刊,2019(4):14–21.
[11] 刘亚.论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3):98–101.
[12] 王新影.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120–129.
D61
A
1006–5261(2022)02–0007–06
2021-09-29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AZZ003);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20GA058);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校级课题(2018Hgxky02)
熊燕华(1982―),女,湖北大悟人,副教授,博士;乐波(1974―),男,湖北孝感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