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涂抹初乳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
2022-04-27叶晖勇李永莲
陈 妹 张 梅 叶晖勇 李永莲 赖 孟
合适的营养补给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和生长质量的重要保证[1]。由于早产儿的皮下脂肪较少,机体保温能力较差,呼吸及代谢能力均较弱,消化道发育迟缓,导致吸吮、吞咽功能均不协调,无法经口进食满足其营养和代谢需求。临床通常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机体的温度以及鼻饲管喂养等,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但早产儿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较少,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感染等并发症[2]。初乳中含有新生儿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及不同抗体,口腔涂抹时可以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达到促进免疫功能提升的效果[3]。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早产儿中,旨在探讨其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早产儿的诊断标准[4];(2)胎龄30~35周;(3)出生体重<2430g。排除标准:(1)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2)患有新生儿湿肺及肺炎等其他疾病;(3)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胎龄30~35周,平均(32.62±1.13)周;出生体重1490~2430 g,平均(2037.81±23.05)g。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胎龄30~35 周,平均(32.34±1.04)周;出生体重1460~2370 g,平均(2030.18±25.21)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口腔涂抹初乳干预。操作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7步洗手,将储奶袋放置于常温中,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0.2ml初乳,去除注射器针头,沿早产儿一侧口角将初乳涂抹开,每天可交替从左侧或右侧注入,涂抹期间注意观察早产儿心率、血压的变化,每4h对早产儿进行一次口腔涂抹,共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喂养指标:干预后比较两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不潴留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2)并发症:比较两组感染、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指标情况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喂养指标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论
早产儿是喂养较为困难的一类患儿,因其吞咽功能未发育完善,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发育。临床通常在出生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早产儿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密切观察,但该方法无法改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营养补充[5]。因此,在早产儿出生后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对机体的恢复较为关键。
母乳中含有分泌性抗体,包括益生元以及乳铁蛋白等。其中,乳寡糖属于天然的益生元,可以直接到达胃肠道耐受消化道中的酸性物质,被肠道中有益的菌群所分解,对早产儿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初乳中分泌型 IgA含量较高,在肠道中不受酸碱度的影响,可抑制病原菌的附着,结合肠道中病原菌及其他不同的变应源阻止其进入肠道中,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6]。其次,口腔黏膜中面积较大的平滑肌较为稳定,通过在口腔中涂抹初乳,能够使口腔的黏膜较好的吸收初乳进入人体中,达到最佳的人体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不潴留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表明通过口腔涂抹初乳可以提高各项喂养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初乳是指产后4天的乳汁,颜色为黄色质地较为浓稠,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生物活性物质以及有益菌群,菌群中的乳铁蛋白,乳寡糖等物质在早产儿的胃肠道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7],初乳中的蛋白含量远超于成熟乳。口腔中涂抹初乳,能够被口腔黏膜所吸收,促进了机体对乳汁的吸收,部分乳汁可到达消化道,加强肠道表面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缩短早产儿的治疗时间。此外,口腔涂抹初乳的过程中,少量的初乳随着早产儿吞咽动作进入到消化道内,与机体中相关的淋巴组织相互作用,而母乳中IgA 和乳铁蛋白能够直接分布于口腔中,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早产儿采用口腔涂抹初乳可显著缩短各项喂养时间,促进体重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