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活动观”背景下,英语常态课求变的“靶向”初探

2022-04-2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丁捷慧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环节教学内容笔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 丁捷慧

一、英语活动观的概念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代表课程核心素养发展方向的英语活动观,阐明了活动是英语学习的最基本形态,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英语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是笔者所在的苏州市,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正是因为重视,英语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的教学研究及其带来的经验,使有一部分英语教师对于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产生了固化思维,在常态课中形成了一套“流水线”式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总能用固定“套路”的教学设计去应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内容方面,以显性知识为主。忽视主题语境的创设而造成知识碎片化、缺乏整合。

(2)学习方式方面,教大于学。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训练。

(3)教学设计方面,忽视主题意义探究。设计模式化、思维表层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贴标签”。

而在“英语活动观”大背景的具体要求下,“流水线”标准化模式显然无法做到六要素的统一以及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在英语的常态教学课中,教师要想走出“流水线”,走向“目标化”,需要有一定的依托。而这依托,势必是常态课求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靶向”: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对象、教学媒介。

三、英语活动观下的“靶向”依托

(一)教学内容:从“面面俱到”变为“有的放矢”

笔者认为,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一定是带有目的地去设置相应教学内容的。他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将所学知识进一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在面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不应该是不分主次的全盘“塞”给学生,而是应该将教学内容分层,根据难易程度或实用效果,选择性地在教学过程中或侧重或淡化。

以译林版英语4A的教材为例,该册书的Story time内容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既然涉及对话,那肯定要涉及“提问”和“回答”,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提问要难于让其回答一个问题。换句话说,对于学生来说,正确表达一个疑问句的难度大于陈述句。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本册书各单元出现的问句(见下表):

单元 相关问句Unit 1 Do you like...?Unit 2 Do you have...? How many...do you have?Unit 3 Do you have ...?How many...do you have?Can I...?

(续表)

根据以上课本内容及学生掌握能力的强弱,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侧重上很自然地就会偏向“疑问句的正确表达”。例如,笔者曾经在上一节公开课时,在前期备课过程中就有意识地设计了“疑问句正确表达”的教学环节,加大疑问句的操练比重。在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具有辨别文本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之上的。以此能力为基础,教师就能为自己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重构。

(二)教学环节:从“按部就班”变为“特立独行”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五步教学法”,即热身、呈现、操练、巩固和实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时候是消极被动的接收对象,效果不佳的同时,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所谓的教学重难点,以求突破。而在英语活动观的大前提下,教师要做到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这六大要素的有效统一。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教师的日常课堂又该如何寻求突破呢?

1.破旧立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些“先锋”们开始打破常规教学模式,于是就出现了如“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完全的翻转课堂的实施却存在不可行性,但“半翻转”还是可以做到的。教师可以利用预习单等工具让学生在前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内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教师帮助其解决问题。

2.顺势而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可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开展过程中做一定的有效性调整,提升教学设计的巧妙性。

以四年级的英语教学为例。四年级的英语学习已有写话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学会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写一写,将目标稍稍提升一点。因此,在前期环节设置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植入。例如,在教学4A Rhyme time板块时,在学生能够有节奏朗读之后,笔者设置了一个替换练习,这个替换只需要学生换一个标题,而且替换的内容是指定的,属于封闭式练习;在紧接着的Sound time环节,又设置了替换练习,这次需要替换的是三个单词,这三个单词是笔者提供的,但可以有两种替换方式,过渡到了半封闭训练;最后在Super dialogue环节中,笔者整合该节课中出现的句型,作了示范,要求学生做一个开放式的替换练习,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训练学生仿写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设计,打破传统教学结构中板块与板块的割裂现象,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三)教学主体:将“以学生为主体”从口号变为实践

英语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全面发掘他们的才能。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民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学会、会学的能力,但在日常教学中,很难去真正有效地实现这一点。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需做以下的变革:

1.采用自主性学习:把课堂还给每个学生

在四年级日常英语课堂的Free talk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改变一下 “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将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去练习已学的问句;也可以利用学习单,采用任务型驱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在学习单的帮助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自身的存在感,仅仅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完成自省、学习、内化。

2.发掘教学深度:发掘学生主动学习潜能

在笔者的教学设计当中采用最多的串联方式便是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主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在这种归属感与影响力的驱动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将更易于发掘。

3.引入竞争性体制:激发学生拼搏热情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利用其好胜心强的特点,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有效的竞争激发学生拼搏的热情。在做听力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抢答的方式,比比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采用小组比拼,或者男女比拼的模式;等等。让学生在比拼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集体荣誉带来的成就感。

(四)教学媒介:教学活动从“教室+四十分钟”变为“生活+二十四小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现代技术也开始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技术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了延展。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四四方方的一间教室,上课时间也不再是短短的四十分钟。

其实很多家庭已经有意无意地在将英语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笔者就知道有些学生在家里,家长会要求孩子用英语做一些事情,并将其拍照或录像,并通过网络发送给教师,完成相应的课外教学。

不能说哪一种教学模式最好,但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不断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去变革、去探寻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内容、开展深度课堂、实现教学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英语教与学的实效性,指明了可操作的路径。教师应当突破教学“流水线”,重新检视课堂设计的合理化与效果,并整理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创设有情景、有层次、有效果的英语学习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实施英语活动观,教师们要去掉外在的虚假热闹和课堂互动的外在形式,转向关注学生实实在在的语言发展、知识建构、思维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环节教学内容笔者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