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美学要素 提升审美素养
——小学书法课本素材“艺术审美”的解读与拓展

2022-04-27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中心小学董生海

中国篆刻 2022年4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笔画书法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中心小学 董生海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着东方艺术的法则、意蕴与审美准则,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然而,在不少老师及学生的眼里,书法课就是练字,临帖,枯燥而又乏味,老师过分注重技巧的训练和书写水平的提高,而漠视书法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背景及审美情趣。《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为此,在书法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光要注重学生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更须在其中融入书法审美教育,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提升,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所领悟。

现行西泠印社出版社的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为我们进行书法审美教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素材。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书法课堂教学实践,以此教材为例,就如何挖掘蕴含在其中的丰富书法审美元素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在文房四宝的介绍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审美特色。文房四宝从产生到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品种日渐繁多,工艺日渐精良,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文学、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文房四宝所富含的审美意蕴,在三上《文房四宝》一课教学中,笔者主要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解读和拓展,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以三上《文房四宝》一课教学为例)

课例:走进《文房四宝》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一课的预习作业:(时间为两周)

根据爱好分成笔、墨、纸、砚四个研究小组,按表格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文房四宝 品种、图片 产地 特点 来历及趣闻 调查方式 汇报方式(手抄报p p t、画报等)墨纸砚

两周后,进行了学生的成果展示和评选:

以下是成果展示课的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两周的探究学习,同学们早已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让我们了解有关文房四宝的众多知识。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表现!下面先请毛笔研究小组登场。

毛笔研究小组:我们主要从毛笔的来历,毛笔的分类,毛笔的发展史以及毛笔的保养等方面介绍。

师:接着请墨研究小组来介绍。

墨研究小组:我们采用表格的方式,想大家介绍关于墨的文化,请大家看表格:

先为大家介绍的是墨的种类,墨的发展和有关墨的历史趣闻,最后给大家欣赏一些墨,请大家谈谈感受,投影出示古墨的图片(如图1形态各异的古墨)

图1 :形态各异的古墨

墨研究小组成员:大家看了有何感受?

生:原来古代的墨是那么美,不仅多姿多彩,而且都十分精美。

生:古代的文人雅士怪不得都那么爱收藏古墨,因为每块墨都是一件艺术品,不光有书法,还有绘画和雕刻,实在是件宝物。

最后介绍了砚和纸。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得意洋洋地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相互的学习和交流,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着文房四宝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审美情趣。特别是学生在介绍墨和砚的基础上,展示着搜集的有关墨与砚的图片时候,学生无不感受到这些砚和墨都是一件件集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为一体的精美的艺术品,都为之赞叹。

二、在“双姿”的培养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众所周知,双姿即坐姿和执笔的姿势。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双姿,可以用“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或“指实、掌虚、腕平、掌竖”的口诀加以引导、训练。良好的坐姿给人一种静、雅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三上书法教材中的图例为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并且配以口诀,直观形象地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但是,我们知道,良好双姿习惯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需长期严格训练方能达成。因此,在每次临写前,教师都需提醒,用PPT出示正确双姿的图例(图2坐姿、图3执笔姿势)及口诀,配以古典的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端正坐姿,然后再进行临写。这其中,教师还须不断要求学生注意,并且让学生自学自查,互学互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其中教师还可补充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态度端正及坐姿端正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就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坚强的意志,形成耐心细致、沉着专注的良好品质。

图2 :坐姿

图3 :执笔姿势

三、在技法传授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书法之美,点画美是基础,像笔力、笔趣、遒劲、厚重、谨严、波磔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来阐述着线条之美。在点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去想象、感受,就能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趣味。

1.点画教学中感受力量美

汉字大致由点、横、竖、撇、捺、折等笔画组成。不同的笔画,不同的形态。卫夫人《笔阵图》:“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等这些精辟的概括,形象的比喻,不仅赋予书法的美,更增加了学生对笔画的理解,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写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关键,是创造美的关键。教师要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形象地感受笔画所赋予的自然美,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以三上《撇》的教学为例 )

课例:三上《撇》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PPT课件(如图4风中的柳条)

师:同学们,翠绿柳条,那飘动的身姿像极了我们认识的一种笔画,谁来说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飘动的柳条很像撇。

生:像长撇。

(师随机出示撇画,如图5斜撇)

师:古代书法家卫夫人又是如何形容撇的呢?

PPT出示:撇如陆断犀象,锋芒能在陆地上截断犀角、象牙。

师:看了古代书法家对撇的比喻,你有何感受?

生:撇要写得很有力。

生:撇画给人一种迅疾有力的感觉。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对,体会得很好!今天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撇画。

片断中将笔画教学与自然之物相结合,同时又补充了古代书法家的书论——形象的比喻,既增强了美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练写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实践体会,对比范本感受自己的点画形态是否具有美感,从而体会挺劲有力的点画才是具有美感的。

2.结构品析中感受造型美

书法之美,也美在结体,如穿插想让,疏密相间,中宫收紧,布白均匀等等。在结构教学中,教师要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比喻等方式让学生领会结构所蕴含的美,就能使学生逐步体会结体端正、严谨的美。

(1)在穿插避让结构规律中懂得礼让美

中国汉字有许多合体字,合体字就是由每个的单体字组成。这时就不可能让每个部件按独体字的方式来书写。否则的话一定会出现冲突的情况。因此汉字中作为偏旁的一些笔画可以进行变形,缩短或改变方向,这就是“避让”。这种避让使另一部分笔画可以充分舒展,这就是“穿插”。(以四上《木字旁》教学为例)

课例:四上《木字旁》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PPT,如右图6(木字旁图片):

图6 :木字旁

师:同学们,“木”字做偏旁后与独体字“木”有哪些不一样?

生:横变短,且左长右短。

生:捺变为点。

师:大家看一看,为何会做这样的变形?

生:“木”字做偏旁,为了让给右半部分。

生:木字旁左长右短,给右边的笔画更多的空间。

师:说得真好,看来我们的汉字也懂得谦让,这样才能和谐地组成为一个整体。这也让老师想起一个故事——《公主与担夫争道》,讲的是在狭窄的道上,公主与担夫相遇,争道而行,虽各不相让,但能闪避得法,顺利而过。后来比喻书法上各部分能张弛迎让,协调有神。

以上教学片断中,将书法与做人有机地联系起来,恰当地引入生动的故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避让穿插”的结构规律,同时也领悟到在生活中要注意礼让,形象地感受到了人文之美。

(2)在中宫收紧结构规律中体会团结美

汉字的书写须“八面拱心”。凡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要往中心靠拢,使之融为一体。在书写时左右两部分或上下两部分体现团结服从的精神。如在教学四下第5课《言字旁与金字旁》中,我让学生在“练一练”中观察“记”“诵”“铜”“镜”四个字,发现左右两部分通过伸缩、穿插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特别是“诵”“镜”两个字,左部左伸右缩,右部的个别笔画巧妙地穿插在左部的偏旁中。学生练习后将自己的临摹作业与范字对比,就能明显地体会“中宫收紧”的结构特点——各部分紧密地团结在中心部位。

(3)在布白均匀结构规律中感受和谐美

空白是单字笔画交错所留下的空间,笔画越复杂的字要留下的空白越多越复杂。合理地安排好空白,在书法中称之为布白。布白均匀,要求在空白处理时做到匀称、合理、不怪不板。在横画和竖画相对较多的字中,尤其要注意匀称统一。(以四上第11课《集字临摹练习》教学为例)

课例:四上第11课《集字临摹练习——书、为、心、画》一课教学片断:

师PPT出示“书、为、心、画”四个字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哪几个字的结构有共同特点?

生:“书、画”这两个字,很像。

生:“书、画”这两个字横画都很多,第二横都比较长。

生:这两个字的横间距都比较匀称。

生:“为”字的三个横折的横间矩也较匀称,而且四点间的距离也差不多。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一下子抓住了这几个字的结构特征——点画间矩匀称,密而不拥挤。书法中把这个规律称之为“布白均匀”。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注意这个“布白匀称”这一结构规律。

同学们自由练习后,将同学们的练习作业与范字对比,观察布局是否匀称和谐,一下子就看出来了。然后再调整改进。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对比、调整,逐渐认识到一个布白均匀的字工整、端庄,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通过临习实践,赏析感悟,不仅引导孩子学会审美,更培育了孩子对书法文化的真情实感。

3.“集字临摹练习”中感受章法美

《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三、四年级的毛笔书法教学中,要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并尝试集字练习。学生长期临摹会觉得枯燥乏味,内心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尝试书法创作,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从而更加热爱书法。西泠印社出版社的书法教材,每册都为学生安排了集字临摹练习的教学内容,既有古代经、史、子、集中的经典文句,如“静以修身”“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又有反映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风俗内容,如写“福”、写“春联”等。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创作的作品形式多样,有横幅、条幅,有斗方、扇面、还有对联等等,不同的形式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分别以五上第7课《集字临摹练习——上善若水》教学和三上《我来写福字》教学为例)

课例:教学五上第7课《集字临摹练习——上善若水》

师:PPT出示“上善若水”四字,请你们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善良得像水一样。

生:最大的善良像水那样无私一样。

师:说得很好。这个词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指的是水滋润万物,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四个字,并进行创作,写成作品。

①师出示用这四个字创作的不同形式的作品图例(横幅、斗方、条幅),感受不同形式的章法美,激发创作欲望。

②临摹、示范、讲解、分析每个字的要领。

③章法设计,注意布局。

④尝试创作,写成横幅或条幅,教师巡视。(如图7学生创作)

⑤展示学生作品,相互交流点评。(如图8学生展示)

在学生的欣赏交流中,引导学生从整体的布局(字间距的大小是否匀称,字的相互大小是否和谐,落款的位置是否合适等)和局部字的美丑上去点评,多肯定学生的优点,提高审美的情趣。

师:同学们可将作品再次改进,书写得更美,如果裱一下就更精美了,这样还可装饰在家中,那么你认为这样的作品可挂在哪里?

生:书房里,房间里(拓展书法作品的美化作用)。

以上课例中,学生通过对集字内容的解读及对不同形式的作品加以赏析、点评,就能较好地感知书法作品不同形式的美及整体作品章法布局所蕴含的疏密、大小和谐之美。

课例:三上最后一课《我来写“福”字》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春节即将来临。那么,我们中国人过年特别喜庆和热闹,有很多的习俗。你知道有哪些?

生:买新衣、放鞭炮。

生:还要在门上贴“福”字和对联。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跟我们书法有关的风俗是什么呢?

生:写福、写春联,贴在门上。

师:是呀,每逢春节,我们中国人都喜欢把“福”字贴在门上,有“迎福”、“接福”、“祝福”之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今天这节课我们都来写写“福”字。

学生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接着教师进行“福”字的书写指导(如图9),并进行拓展——引入不同的书法家书写的“福”字进行对比,体会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再书写在红纸斗方上进行展示(见图 10)。

最后出示PPT:介绍“福”字的贴法,渗透福文化。

这样的书法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适度的拓展很好地渗透了传统的“年”文化和“福”文化,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西泠印社出版社的书法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集字临摹练习》,如果我们书法教师能精心设计,将此课的教学进行拓展与生活对接,以活动化为原则,就一定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热爱书法,体验美和创造美,感受书法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学生书法素养的整体提升。

四、利用“字形演变”,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汉字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四、五年级书法教材里,“知识链接”板块中含有不少象形字的“字形演变”内容,如: “人”的字形演变,“土”的字形演变,“木”的字形演变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字形演变”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感知书体的演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书体所表现的美:篆书婉转圆浑;隶书古雅柔美;楷书端庄稳健;行书飘逸潇洒,这样大大丰富学生书法文化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在教学四上《单人旁和双人旁》的知识链接板块时,教师先出示甲骨文的“人”字,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字?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然后再出示“人”字的字形演变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篆、隶、楷等不同书体。学生看了“人”字的不同书体后,觉得汉字真的很神奇,多姿多彩,饶有趣味。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这一课中“知识链接”里的“人”的字形演变内容安排在了新课的导入环节。有时也讲“知识链接”安排在课的结束环节,通过拓展、书写实践等,体验不同书体的趣味。(以四下《三点水》教学为例)

课例:四下《三点水》一课 “知识链接”中的“水”的字形演变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学了“三点水”的字后,收获很大。那么,你知道今天楷书的“水”字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吗,它最早的模样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师用PPT出示“水”字的字形演变各个阶段的书体(如图11“水”的字形演变)

师:看了甲骨文和金文的“水”字,你有何感受?

生:我觉得这些古老的文字很形象,看起来真的很像流水。

师:是呀,我们的汉字就是这么形象。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不同书体有着哪些特征?

生: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好像流水的样子,比较形象。

生:隶书跟前三种字体大不一样,水流的形状变成了笔画,形体变扁。楷书与隶书有些相似,字形变方了。

师:同学们,汉字多姿多彩,课外你们还可通过网络、书籍,去搜集更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或金文)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还可去练一练感受一下不同书体的线条之美。

利用“字形演变”这一内容进行结课拓展延伸,既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史及其不同书体的特征,也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有趣、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喜爱汉字、书法,也能感受到汉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趣味。

五、利用《佳作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材中多次安排“知识链接”——碑帖欣赏”这一内容,涉及的有篆、隶、楷、行等经典碑帖,所包含的书法知识不仅有对该碑帖作品书家的介绍,也有对作品特点风格的简要介绍。老师如能有效地抓住这一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补充与经典碑帖有关的书家故事或历代书家对经典碑帖的评论等等,不但能丰富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感受古代书法家的人文情怀。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横撇》一课的最后一块内容“知识链接——宣示表”时,让学生欣赏《宣示表》,感受钟繇书法的古雅质朴之美和书法家的魅力。

课例:三下《横撇》教学片断

师:出示《宣示表》(局部)同学们,这是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小楷作品,请大家仔细观赏一下,这种字体有什么特点?

生:字形比较扁方,左右较舒展、宽博。

生:行间疏朗,字距茂密。

师:出示PPT,补充介绍,《宣示表》是钟繇的代表作之一,点画有力而质朴,字体扁方而舒展,充分体现了魏晋时期正在走向成熟的楷书艺术特征,被称为“楷书鼻祖”。唐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师:同学们,从PPT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对钟繇的《宣示表》评价很高。晋朝的一位书法家对钟繇的书法十分钟爱,尤其是《宣示表》可谓爱如性命,他是王羲之的叔父——王导。他在战争战乱年代,为了逃命,扔下金银财宝,却把《宣示表》缝入衣中过江,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书法家那么热爱书法,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

生:古代的优秀书法作品是那么珍贵,值得我们好好爱护、保存。

“知识链接——碑帖欣赏”这一内容的挖掘拓展,为孩子们了解古代经典作品和书法家打开了一扇丰富的窗,教师如能激活这一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欣赏,必能充分地丰富学生的书法文化修养,提高书法的审美素养,也能从中感受到书法家的人文情怀。

总之,西泠印社出版社的《书法练习指导》这套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书家故事、碑帖欣赏、字体演变、名声书迹等等。教师如能深度挖掘、解读,并在课堂中加以激活,不仅传授书法技法知识,更进行着书法鉴赏与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融合,寓人文、审美于具体的情境之中,一定会让书法课堂呈现别样的风景。课堂不再仅仅是静静的练字,还有生动的互动。这样的教学定能引领孩子走入书法的世界,有助于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形成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笔画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找不同
诗书画苑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