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慢阻肺防治慢阻肺
2022-04-27何倩
何倩
慢阻肺早期常无显著表现,主要是咳痰、咳嗽、间或气喘,极不容易让人关注,直至患者发生呼吸障碍、气促等症状,再到医院就诊时,肺功能已发生中度到重度损伤。慢阻肺最常见的表现是咳痰、慢性咳嗽、气短或呼吸障碍、胸闷、气喘,病情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变差之类的全身性症状。由于病情发展,患者严重时还会失去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直至演变成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超过40岁的人群若存在呼吸道慢性症状、吸烟经历、化学物质暴露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幼儿呼吸道感染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之类问题,均要高度重视。若具有慢阻肺高危因素,并且存在咳、喘、痰之类表现的人群,宜1年检测1次肺功能,以评估自己有无患上慢阻肺。
要点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当前,确诊慢阻肺的金标准就是肺功能检查。简单、无痛苦,且花费不大,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方法。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l<80%预计值,可以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若FEV1/FVC的值介于0.6~0.8,建议复测以明确诊断。
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快速衰退,如果在发病早期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干预,一方面能够阻止肺功能快速衰退,另一方面也可延缓疾病的发展进度,避免疾病进展到晚期,带给患者及家庭沉重的负担及精神苦痛。
1.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药物治疗的基石。其中短效药用于按需缓解症状,长效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目的是阻止疾病恶化,改善症状,增强运动耐力,预防及治疗急性加重、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治疗所用药物通常包括口服及吸入式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剂型为首选。长效的吸入剂比短效的吸入剂好;药物治疗是终身的,不可随便停止用药。扩张支气管的药物通常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慢阻肺发病机制的关键是炎症,抗炎的常规药物是激素。然而,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不宜使用口服激素,若治疗需要,宜使用吸入式激素。要不要吸入糖皮质激素,应由专业医生权衡。并非所有的慢阻肺患者均应吸入激素。糖皮质激素一般为吸入式药物,可以直接达到病灶,如此减少了药物剂量。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糖皮质激素通常与抗胆碱能药物或长效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一起使用,这样所用剂量更少,而且疗效更佳。
2.长期家庭氧疗。慢阻肺患者若有慢性缺氧症状,可于家里准备制氧机或氧气瓶,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0~2.0升/分钟,一日吸氧超过15个小时。长时间的家庭氧疗可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入院率。
3.无创双水平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患者若有慢性呼吸衰竭症状,可在家里使用无创呼吸机,以改善憋闷喘息之类症状,帮助患者改善体内缺氧情况,迅速提升血氧饱和度。无创通气联合长期氧疗对患者有一定益处,可以改善生存率,但不能改善生命质量。使用时必须有医生指导,将呼吸机设置合适的参数,同时与氧气一起用。
4.生活方式干预和体育运动。慢阻肺患者应重视食物营养,常摄取蛋白质、蔬果之类食物。同时开展适度的体育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腹式呼吸训练的动作步骤:第一步,嘴巴闭紧,以鼻子正常吸气,并且默数1、2;第二步,撅起嘴唇,缓慢呼气,就像吹口哨一样。15分钟l组,每日开展3组。此外,还可通过专业人士的引导,参加呼吸康复训练。
预防胜过治疗,才是健康的真谛。早发现、早诊断并积极治疗是早期慢阻肺防治的关键。既要预防慢阻肺的并发症,也要预防其急性加重。
1.注意预防危险因素。降低烟草暴露,吸烟者应戒烟。强化职业防护,不要接触化学物质及有害、有毒气体,降低燃烧生物燃料,如木材、煤炭、油烟、农作物残梗、动物粪便等造成的室内污染。若户外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要戴好口罩或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家庭清洁宜采取湿式清扫。
2.重視预防感冒。老年人及慢阻肺患者等感冒高危人群应积极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慢阻肺患者冬天极易发生急性加重的情况,因此,做好预防,积极治疗,方可平安过冬。待到春暖花开之日,就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