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饮食要“随机应变”
2022-04-27杨琴蒲
杨琴蒲
肺心病患者有两大挑战:其一,血容量增加后心脏负担相应增大;其二,血液搏出时阻力变大,心脏负担亦相应变大。简而言之,血容量增加引发了前负荷问题;血液搏出阻力增加则引发了后负荷问题。因此,肺心病患者往往右心衰竭发作后,饮食较多关系到容量负荷问题。此类问题左心衰患者亦存在。
1.控盐控水。右心衰竭反映了右心室的搏出功能困难,通常表征是体循环瘀血。右心衰竭症状包括体循环瘀血、下肢水肿、胃肠道瘀血、静脉压上升、肝大瘀血,有的患者还会全身水肿。
右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时,体循环瘀血就更突出了。因此,肺心病患者应酌情管控钠与水的摄取。若患者摄入太多的食盐,会导致血容量变多,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引发下肢水肿。减少食盐的摄入能减少血容量,进而改善右心衰竭。概括而言,当患者发生水肿、水钠潴留时,限制钠与水的摄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2.减轻刺激。肺心病亦存在后负荷问题,即心脏在收缩时,由于血管问题造成后负荷增加。咖啡中的咖啡因以及茶叶中的茶碱,都会使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松弛,致支气管维持舒张,影响排痰,甚至引起失眠,不利于病情改善。辛辣刺激类食物会产生与血管扩张相似的影响,导致血压一过性降低,进而造成心脏收缩强度和频率增加,易导致血管痉挛。过于滋补燥热的食物,如人参、鹿茸等引起热燥上火,不利于康复。海鲜类,如鱼、虾、蟹等过敏食物,致呼吸困难,病情加重,威胁健康。
3.确保营养。肺心病患者发生呼吸障碍,肺的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加大,进而削弱了呼吸肌的收缩能力,加大了呼吸耗能,时间长了即导致营养不良。这时给予营养支持可显著增强肺心病患者呼吸肌的肌力,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发生呼吸衰竭的概率。平时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能够更好地增强身体免疫力。饮食要做到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平衡,如豆类、干果类、肉类、牛奶、豆制品、鸡蛋以及禽类等,可以进行合理搭配和荤素调配,遵循三分荤、七分素的原则。当然,若诸如蛋白质之类的营养物质过多,亦会加大患者负担。
4.少吃多餐。肺心病患者的胃肠系统症状是十分显著的,消化道出血即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胃肠道黏膜长时间瘀血,吸收食物营养的能力不佳。在饥饿状态下,血液中的蛋白质减少了,血管里的水分即经由血管壁的小孔进入肌肉中,产生水肿、腹胀,可能出现气短、胸闷症状,严重的还会丧失性命!因此,患者的饮食应尽可能在可承受范圍之内,酌情加大营养支持,少吃多餐.重视营养均衡。
5.个体差异。在为患者实施营养及饮食治疗时,通常有一个可以衡量的依据。然而,部分肺心病患者或许并不适合此类依据。原因是肺心病患者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加之此病与许多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各种原发性疾病对于饮食方面的要求存在相应的差别。比如肺结核患者由于损耗较大,需求的营养就较多;相反,哮喘患者则要限制许多易导致哮喘发作的食品,尤其是蛋白质类食品。因此,设计肺心病患者的饮食标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饮食保持均衡亦非常关键。常规的饮食指导,通常要求饮食清淡、营养均衡。然而,由于肺心病存在许多变化,不少肺心病会引发医源性的问题。比如肺心病长期水肿患者,离不开利尿剂等治疗药物,然而此类药物反过来又可能引发水电解质紊乱的多种症状。此种现象亦是肺心病治疗最常见的一大问题。
肺心病不简单。肺部原发性疾病或会引发呼吸性酸中毒,采用药物治疗后又可能导致许多代谢变化。因此,用药时应考虑心功能状况、水电解质平衡状况。此病患者对医生有着更高的依赖心理,往往不时向医生咨询自己的饮食问题,例如低钾时,在饮食上应给予钾的补充,鼓励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香蕉、红枣等,保持大便通畅;明显水肿、血容量负荷严重时,则应坚决管控对钠盐的摄取。此类较高标准的规定往往是患者自己难以把握的。因此,患者大多不得不向专科医生寻求帮助。若条件不允许,在此病急性发作时即应住院,这样用药与饮食均可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