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奢侈品店里的众生相
2022-04-27郑婷
郑婷
奢侈品正在风靡中国社会,成为一种社交货币与群体符号,带动二手奢侈品也成为一个不小的市场。
四十岁不到的武汉人老徐是北京朝阳区一家二手奢侈品店的店主,从客人手里收货是一条重要的货源渠道。也有人选择在老徐的店里寄卖,成功售卖后,老徐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一手收购,一手转卖,老徐把这份工作看作观察人性与欲望的窗口。
把婚戒卖了
收购二手奢侈品把握边界感很重要,客人的隐私是不便细究的。有人拿奢侈品来收藏保值,有人拿它快速套现,干买卖二手奢侈品行当久了,老徐发现,它多数时候是当成礼物送出去,是表达爱意的载体,包含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情感。情感会变,情感也有真有假,有十分投入的,也有敷衍的,做二手奢侈品行当十几年,老徐说很像在吃一桌菜,酸甜苦辣咸。
有一次,一个20来岁的男人走进店里,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哐当一声扔给老徐一个包。老徐诧异,“先生,您这是要卖还是?”男人思索几秒,嘟囔一句:反正人也不在了,包留着也没用,你给我卖了吧。
老徐听完,心下一惊,咋的,这是逝者的东西?大概是看出了老徐的惊讶表情,男人这才叹气说,“这包是我给女朋友买的,她跟人跑了,我要这包干嘛,不给自己添堵么?”老徐不再言语,拿起包观摩了下做了估价,男人二话没说便同意了,收钱走人。
还来过一个卖珠宝对戒的女生,来时面容憔悴,说和男朋友都谈婚论嫁了,结果因为彩礼问题,俩人谈崩分了手。戒指是男朋友买的,她怕睹物思人,拿来卖掉,“婚都不结了,还要戒指干嘛?”
女生走后,老徐用珠宝放大镜检查时发现,男戒是真的,女戒却是假的。“这种情况,两枚戒指我们都不会收,客服会给客人打电话,说收不了,要退回去。”
老徐回忆,电话里女生问了一句,不会是假的吧?店员笑笑,只是对她说,这款对戒有年头了,确实不好卖,您要不换一家再看看吧。“你能感受到这个女生的状态,突然就没那么纠结了。这人啊,有时候就是需要来那么一下子,才能对一些人和事释然。”老徐说,卖掉物品的同时,也意味着你对某段感情执念的结束。
这些故事的拼凑之下,老徐的店像一个装满了秘密、情感和欲望的房间。有人恨不得把物品连同不好的记忆,一并在这里抛售,有人则试图用低廉的方式在这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人想要短暂地忘记社会身份,他或她一旦背上名牌包,会立马觉得气场不一样,哪怕下一秒,又回归到苍白真实的自己。
塞满秘密的房间
老徐的店面积不大,20来平米,整齐地放着用来放包的展示柜。2010年,老徐把店铺从亚运村搬到了这里,附近都是昂贵的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商业的繁荣助推着消费主义,这里是拓展客源的好地方。
这两年,老徐感受最明显的,是买奢侈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早些年,大牌包包极少有肩带,大都是挎在小臂上,因为背在身上会让同样价格不菲的衣服起皱,影响美观。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斜挎包和单肩包,比如LV包包的一条肩带甚至能卖到2000元。
衣装服饰曾代表着地位,标志着人所处的一定社会阶层。现如今,奢侈品包包或手表,被当做一种个人能力的象征。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想买奢侈品的需求和有限的工资之间,存在矛盾。于是,二手奢侈品市场出现了。
一个在单位工作的男人,看上了一块原价28500元的表,老徐店里一块八九成新的只要4000元。男人在咨询时,什么专业问题都没问,只问,原价的小票还在不在?老徐立刻明了,这应该是用来送礼的,他需要小票来提示价格。之前在回收二手奢侈品时,小票是老徐觉得最不重要的一样,而在售卖时,却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孩,说有男人带她买包。到了商场专柜,姑娘把照片一一发给老徐,问哪款回收价格高,然后让男人买下。转眼没过几天,女孩就拿着新包来卖掉换成现金,自己则背一个一模一样的高仿包。
当然,店里来的也不总是有钱人。老徐的印象中有个小伙子,经常穿一身假潮牌,logo都是错的,隔三差五来店里试戴各种手表,试背各种贵价的包,只为了拍照发朋友圈。有一次,老徐瞥了一眼小伙子正在编辑的朋友圈文案,写道:哎,新鲜感就是这么短暂,几块表没俩月就戴腻了。
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人,需要一些幻觉来充实自己。哪怕是短暂的一瞬。
也不只是商品
现在的老徐爱喝酒,爱玩剧本杀。原先却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每次父母都会用一种嫌弃的口气说,这孩子咋这么老实。开店这些年,老徐意识到,老实有时不可取。
之前有位客人说,出国旅行一时心血来潮买了好多包包,现在想卖掉。老徐快速扫了一遍说:这几个包包款式太老了,不好收了。客人听了,神情黯淡。
老徐正准备帮忙把包收起来,突然,手被拉锁划了一下,再仔细一看锁头,是个假包。老徐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其他几个也都看了一下,都是假的。他再次問,包是从哪儿买的,客人仍坚持说是出国旅行时买的。老徐明白了,这个客人从没说自己是在专柜买的,只说是出国买的。他坦白地告诉客人,包都是假的。
被告知是假包,客人突然大拍桌子,愤怒地问:你凭什么说包是假的?我可是国外买的!老徐想了想,只有一种可能,一般卖假货的都会告诉这些贪便宜的人:这些包包都是原版皮、原厂五金,甚至1∶1原版复刻。他质问对方:“原版皮,原厂五金,原版复刻,只是不出自专柜,你觉得这个包是真的还是假的?” 客人被问愣了,半天没吱声。
人的侥幸和虚荣一样脆弱,经不起推敲。老徐至今忘不了客人当时惨白的脸色,此后他学会了拿捏分寸。为了不让自己和客人陷入难堪,后来他的店里不再提供鉴定业务,给钱也不做。收货时遇到假货,他也叮嘱店员,打电话给客人退货时,不要说东西是假的,就说款式老了,不好卖了。
实在遇到认死理、非要问真假的客人,老徐也会让对方去鉴定机构。“毕竟很多年的老师傅,他也有走眼的时候,何况是我。”就算鉴定出是假货,也不能告诉客人具体原因,哪怕是为了防止造假手段的提升。
在二手奢侈品行业浸染久了,老徐练就了火眼金睛,终究穿过了自己的欲念。以前,他也喜欢名牌,或者说,需要一个奢侈品来满足社交需求。后来他发现,再贵的包也是拿来装东西的,人并不会因为奢侈品而变得更有价值。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202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