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2022-04-27张洪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会情绪心理健康

张洪华

教师,用高尚的品德和辛勤的劳动,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净化着一顆又一颗懵懂的心。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心理压力很大,教师自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职业枯竭,自我价值感缺失、焦虑抑郁……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自己要学会自我调适。所谓自助者天助,自助是一种直接、便捷、根本的救助方法。

(一)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教师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无法愉快地工作与生活。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面对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有些人无意中选择了压抑。这更多的是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压抑自我情绪似乎给予更多的肯定评价,往往认为是有修养的表现,而对宣泄情绪更多地给予否定评价,往往认为是自控力差的表现。因此,他们不大愿意、也不大习惯向别人倾诉。但实践证明,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会累积而不是消失,事情并没有真的得到解决。其实“人无完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不会“丢人”。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现实的压力。我们要不时地给自己打气,进行自信自主激励。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

(二)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

身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省来提高教学能力,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情绪状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地成长。专家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反思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特征。

(三)改变认知与思维方式,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时我们的不良感受并不是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造成的。对于教师的一部分烦恼,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就能使情况变好许多。

改变思维方式也是很有效的。在压力面前,最好的做法是:化消极应付为积极改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的不利方面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认知方式就能使人增强自信心,情绪饱满。

要让自己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悦纳。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缤纷的舞台,我们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自己的剧情,同时也在欣赏着他人上演的剧目。

最后就是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乐趣与心理支持。如交几个知心好友,闲时一起娱乐,一起旅行等。一方面可以放松,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生活面,让生活更充满活力;还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猜你喜欢

学会情绪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学会分享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