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职业“李鬼”来敲门 文/林蒙 田娜

2022-04-27

检察风云 2022年7期
关键词:李鬼燃气公司燃气表

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图/视觉中国)

曾因盗窃罪而“三进宫”的张某,在最近一次刑满释放后,打着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的旗号,多次敲开独居老人的房门,骗取“燃气表押金”共计5600元。2022年1月26日,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针对此类危害老年人权益的案件,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静安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政协委员、大众燃气营业所工作人员为老年人辨识“李鬼”指点迷津,为如何保障老年人权益献计献策。专家们在现场齐声表示:谨防专业“李鬼”的敲门声。

马烨雯:首先,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张某的案子。1967年出生的张某嗜赌成性,曾因盗窃罪而“三进宫”。刑满释放后,张某决意改变作案手法以诈骗方式骗钱。他把作案目标放在独居老太身上。

张某没钱赌博的时候就出门寻找目标骗钱。他一般是早上骑着电瓶车朝着赌博点的方向开,沿路寻找独居或者一个人行走的老太。一旦确认是独居老太,他便自称是燃气公司检修燃气的工作人员对她们行骗,骗到钱便去赌博。

张某行骗的日子没过多久,2021年12月8日下午,被骗的王阿婆便到公安机关报案。她表示当天上午一人在家,一男子自称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以上门检修燃气为名,向她收取“燃气表押金”4000元后离开。等该男子离开后,王阿婆联系了燃气公司,得知燃气公司并未派工作人员前来检修,方知被骗。通过警方调查,张某被抓获归案。到案后,张某对冒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对多名老人实施诈骗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经查,2021年10月至11月,张某也以同样的作案手段,冒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以检修燃气须缴纳“燃气表押金”为由,骗取被害人李阿婆现金300元、骗取周阿婆现金1300元。被骗的阿婆年龄都在7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81岁。

在这起案件中,张某假扮成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收取“燃气表押金”,受害人几乎对其身份毫无怀疑。是他伪装得太好了吗?老年人应当如何有效识别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的真实身份?为此,我们邀请大众燃气营业所客服部经理姜怡青,请他为我们介绍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的正规操作流程。

姜怡青: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燃气公司的工作服,我们大众燃气和市北燃气是一个集团公司的。首先,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统一的,我现在穿的是冬季工作服,无论是春装还是秋装,它的主色调都是蓝色,衣服左上角显著位置上写着“上海燃气”四个字。所有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这样的工作服。

其次,工作人员上门时,都会佩戴工作牌,工作牌的正面会有工作人员的照片、姓名、岗位、编号;工作牌的背面有一个二维码,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来验证工作人员的信息,这是目前比较便捷也比较靠谱的鉴别工作人员身份的方法。如果家住上海的老年人还是心存疑虑的话,可以拨打热线电话:96277,向我们客服再次咨询确认。

马烨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话,会通过哪些渠道告知消费者?

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上门服务时穿的“正版”工作服

姜怡青:一般我们只有对燃气表进行抢修、燃气表需要调换时才会主动上门。我们会印发通知单给物业,然后由物业将相关通知事项在楼道内进行张贴,居民可以通过社区、楼道通知栏得知上门信息。另外,安检、抄表、燃气表调换(通常是免费的)等正常工作,也会提前告知居民,然后再上门。

马烨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时,哪些情况下会收费?

姜怡青:如果是开关老化、更换燃气设备时会涉及费用,通常我们会提前与居民确认,然后再收费,并出具正规发票。我们燃气公司不会以“押金”“预付款”的名义向居民收费,所有收费都是明码标价。

马烨雯:感谢姜老师为我们演示了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的正规检修流程与收费方式,為老年人辨识“李鬼”指点迷津。罗宏审判长是张某诈骗案的承办法官,接下来请罗老师介绍本案的定性与量刑情节,请上海市政协委员崔华平为如何保护老年人权益出谋划策。

罗宏:张某第一次被判刑是在2012年,当时他让被害人打开房门,伺机作案。当他看到打开房门的是年纪大的,看起来容易受骗的老太时,便开始对她花言巧语。如果受害人轻信他,那他就成功了,这是他的作案方式。

这类盗窃、诈骗案我们审理过很多。首先骗子会通过花言巧语,假装自己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让受害人把房门打开。只有把房门打开了,他才可以进一步实施犯罪,第一步非常重要,所以门是不能随意打开的。

本案受害者中,有一位81岁的老年人,被人轻轻推一下就站不稳了。如果这个门你不打开,被告人再怎么花言巧语,也不可能拿到钱。如果你把“门”这个屏障去除了,那么被告人会把握机会,看到被害人桌上有钱,他会想办法把钱装到自己口袋里。

结合被告人在法庭上认罪、悔罪的态度,结合被告人家属代为退赔被害人损失的情节,所以我们采纳了检察官提出的10个月的量刑建议。

崔华平:通过上述案例,我还想到了其他一些行业也存在上门服务的情况,有些服务甚至是外包的。我在想,如何让公用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更规范?通过完善、改进工作流程,堵住犯罪分子的作案缝隙。

因此,我有一个建议,居委会能否安排一个人与公用事业单位提供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当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时,老年人不要急着开门,而是联系到居委会负责对接此事的同志,询问是否存在上门提供服务的情况,或者让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上门,协助独居老人进行接待事宜,这样处理比较安全。如果让独居老人自行判断对方的真实身份,是比较困难的。

在这里我想拓展说一下,比如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所谓的“食品安全”,即食品出来就应该是安全的,而不是食品到了老百姓手上,由老百姓辨别是否安全,老百姓不是专家。回到这个案件,我们一方面要向老年人普及相关的维权知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职能机关协助老年人去辨别真与假。

上述的案例给我很大触动。案件中的被告人实施上门诈骗,这对独居老人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他带着凶器上门,之后被独居老人识破骗术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他上门诈骗可能会造成恶性的案件。所以我非常认同罗法官说的,一定要守好门。

通过张某诈骗案,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张某通过诈骗得来的钱全部用于赌博了。尽管这个案件是诈骗案,但是什么原因促使张某屡次作案?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更深的思考。赌博会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马烨雯:非常感谢崔老师指出的问题。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呢?

崔华平:首先我觉得要在宣传上进行探索,要采用让老年人容易接受的方法。付费方面也要考虑操作的便捷性,有些老年人视力不行,同时很难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软件工程师在开发相关支付软件时,也应考虑老年群体的使用特点。当前我们有先进的大数据进行支撑,这方面的开发不会有很大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犯罪分子失去实施犯罪的“空隙”,不让他们有机会骗到钱。现在很多独居老人可能会面临多种敲门声的“诱惑”,比如快递上门。其实,不开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打电话,让快递把物件放在门口,或者隔着门,告诉快递把东西放下即可。对快递人员的管理,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工作。上海有几十万青壮年从事快递行业,这些快递员经常送货上门,万一他们中有人动了邪念,掌握了独居老人日常生活的规律与节奏,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我们是不是要在这类人群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在相关问题没有暴发之前,进行法治宣传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我考虑的是加强物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据我了解,现在不少街道都有综合治理办公室,也叫平安办公室(简称平安办),希望平安办可以在提高物业综合管理水平方面有更多想法与举措。

马烨雯:感谢崔老师的分享。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小流程,根据张某诈骗案的办案情况,我们给大家总结了几条安全防范的小提示。

第一,像张某这类贸然上门的陌生人,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需要详细核实他的身份以及上门的目的,千万不能引狼入室。案件中张某只是为了求财,但像刚才几位老师说的,如果犯罪分子求财不得,可能会对老年人进行人身伤害,这个情况就很严重了,所以老年人切记守好门,不要轻易开门与陌生人交谈。第二,现在针对老年人的一些保健品诈骗、理财诈骗偶见报端,大家务必三思而行,多和家人商量,多找专业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也可以向街道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第三,家里尽量不要存放大量的现金,如果要存放的话一定要保管好,比如锁在保险柜里。我们检察官曾承办过一起案件,当时犯罪分子入室后,看到屋主放在电视机旁的一个包里有大量现金,于是见财起意,将钱款窃走。第四,大家晚上休息前,或者长时间外出的话,一定要记得关好门窗,有必要的话可以留一盏小夜灯。第五,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家安装摄像头。一方面安裝摄像头可以威慑一下犯罪分子,能够留存相应的证据;另一方面有摄像头的话,也有助于各位老年朋友的子女查看一下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果突发疾病也能够及时被发现。第六,大家平常可以和邻居多沟通交流。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如果发生问题的话,邻居之间可以互相照应,同时还可以和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多沟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经意间,我国步入了“银发社会”。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我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面对呼啸而至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老年人权益保护压力也与日俱增。

诚然,我国在老年人立法上早有建树,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我们涉老专业化办案团队将竭诚为保障老年人权益而不懈努力,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群体多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出谋划策。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李鬼燃气公司燃气表
法律论证理论对提高裁判可接受性的启示——基于“昆仑燃气公司案”的分析
采用虚拟计数器的电子式膜式燃气表
膜式燃气表计量信息采集技术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电量自补给装置
“李逵遇李鬼”引发的法律问题
法治漫坛
浅谈燃气公司工程管理系统建设
燃气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李鬼奇遇记
企业文化建设对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