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城整训

2022-04-27李发锁

领导文萃 2022年8期
关键词:杜聿明林彪四平

李发锁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经过“四保临江”战役,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南满根据地虽然保住了,兵力却受到很大消耗,每个战斗师只剩三四千人,根据地被挤压在狭小地域内,生存艰难异常。险胜中的陈云(时任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十分忧虑,他给在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致电建议,今后南北满主力作战要继续加强协调,总部在适当时机召集一次各战场负责人会议,解决协调动作问题。

林彪则有更深入的思索和打算。如果我军继续南北分兵,就只能做到战略上大体配合,战术和战役上做不到及时有效配合。而敌人占有铁路,可实现迅速调动,采取内线政策,将我军各个击破。林彪的想法是将南北满主力战略配合改为并肩作战,北满主力8个师及2个炮团大举南下,直接向南满攻击前进。

这是一个相当大胆且充满危险的战略选择,但可变“南拉北打”战略的两个拳头打击为一个重拳打击,寻求一次歼敌半个师的战果。

正在行军的东北野战军战士

战略需要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

1947年4月14日,奔波于黄土沟壑中的毛泽东终于回电了,就一句话:“同意林彪8日提出的以主力出击南满的作战计划。”

拿破仑有言,如果把未经训练的部队投入战争,“只能引起麻烦”。训练应当包括部队的将领在内。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分别办黄埔军校和延安抗大的初衷所在。

哈尔滨东南百里左右有一座小镇叫双城,因两座金代古城——达阿寨与布达寨而得名。东北解放战争期间,除了不得已的事情,林彪基本就在此地居住,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便设于此。

出击南满战略确定以后,林彪并未急于行动,而是在双城召集师以上干部,开了10多天的会议,结合此前几次战役,认真讨论毛泽东关于“集中优势兵力”的思想,以会代训,讨论“一点两面”战术及“追击遭遇战”课目,总结检讨经验教训,解决打莽撞仗、主观主义仗的问题。

部队的指挥员多数没有上过正规军事院校,擅长游击战而不会打正规战;面对的敌人不仅是黄埔精英,而且有同日军残酷战斗的经历。林彪认为,“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必须着力提高指挥员的素质与战术水平。

平时沉默寡言的林彪,竟然拿出一天时间,讲了十几点:  “战争的胜利决定两个条件,一是力量,二是力量的使用”;

“要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和雄心”;

“以我们的强点对付敌人的弱点”;

“注意莫打太急了,迅速侦察地形,选择冲锋目标”;

“弄清情况再打,这是铁则,是胜利的秘诀”;

“布置好了,最重要的战术是死打,坚决的牺牲才能换来更少的牺牲”;

“将7/9兵力与火力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切戒主攻方向正面拉得太宽的大毛病”;

“要脚杆子勤劳——多跑、多看,不要怕疲劳”;

“嘴巴子要勤劳——多问、多调查,不要怕麻烦”;

“遭遇敌人时,须如猛虎扑羊群,猛打猛冲猛追,越迅速越猛烈就越好”;

“要熟读默记地图,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副鲜明的战场图影”;

“要勇于穷追,走不动的扶着拐棍追,就是爬、滚,也要往前追”;

“像铁锤一样,砸到哪里,哪里就碎”……

拿破仑说:“行军就是战争。”

语言简练生动有气势,反映了思想的力度与特色。归结起来,林彪野战的精髓在两个字:运动。

林彪要求他的指挥员及部队要神速运动,勇于奔袭,飘忽不定,擅长伏击。特别是出其不意的伏击,对他的部队来说,不是等待的结果,而是运动的结果。战机几乎全部在运动中创造,在速度中取胜。

实践证明,林彪双城培训师以上高级指挥员,对后来的诸多战役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林彪主力部队“三下江南”以后,杜聿明采取机动防御战略,既要保护已占领区和主要交通线的安全,还要分割林彪的各个解放区,导致兵力严重分散,基本处于守军各自为战状态。经验丰富的杜聿明深知长春铁路至沈阳段两侧是自己的软肋,却无可奈何;精于算计的林彪也清楚看到了这一点,杜聿明最为害怕的事情终于出现了。

5月8日,林彪北满主力8个师突然渡过松花江,沿着长春与四平之间国民党新1军与71军结合部,以远距离奔袭行动突然包围长春西南小镇怀德。这里驻扎着新1军30师90团和1个保安团共5000人。

杜聿明下令,驻长春的新1军和驻四平的71军两路救援,正中林彪“围点打援”战术的圈套。林彪一面命令2纵攻打怀德之敌;一面命令1纵与2纵5师于怀德以南的十里铺设伏,届时围歼71军援敌;另以独立1师牵制阻击来自长春的新1军援敌。

怀德守敌经2纵一夜激战被全部歼灭。四平援敌由88师师长韩增栋率领,得知怀德失守,慌忙组织后撤,被事先埋伏于中途的1纵与2纵5师围了个水泄不通。

林彪将东野这4个师主力用于打援,就是为了吃个“大肉包子”。围歼战仅用6小时,88师被全歼,师长韩增栋阵亡。

得知88师被围,71军军长陈明仁率87师前去增援,走到公主岭,接到杜聿明电话,才知88师已被歼灭,遂率87师速退四平,公主岭随即被紧追的1纵占领。

林彪各部的迅猛攻势使国民党军大为震惊,战斗意志顿时委顿下来。阻击长春新1军援敌倍感吃力的独立1师,见新1军仓皇撤退,反客为主,在后边猛追,一度占领长春机场(后退出)。1纵乘势沿中长铁路绕过四平南下,攻占新、老开原,并在长春西南范家屯一带破坏了中长铁路,切断了沈阳与长春之间的交通。

捷报传到陕北,毛泽东异常兴奋,致电林彪:“出师顺利,甚慰……你们以八个师南进,希望能于夏秋两季解决南满问题,争取于冬春两季向热河、冀东行动,歼灭十三军、九十二军等部,发动群众,扩大军队。该两区共有人口一千五百万,为將来夺取长春、北宁两路,长、沈、平、津四城必不可少之条件。夺取两路四城必须准备的条件有三:你们已在北满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在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要很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第三步还要解决冀热辽地区的根据地问题。”

毛泽东以其对战局的敏锐洞察力,总会走一步看三步。

很难想象,在荒凉偏僻的农村和高山深沟中,仅凭电报和一张地图,就能对全国战局了然于胸,且如此精准。实践证明,东北的三步战局同毛泽东预见的一般无二。

(摘自《围困长春》)

猜你喜欢

杜聿明林彪四平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杜聿明瞻前顾后成俘虏
我所认为的贵族
我所认为的贵族
杜聿明与廖耀湘的“迂回战术”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下)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