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习惯
2022-04-27卢秋风
卢秋风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枯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究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习惯的策略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习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灌输性教学为主,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面对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提不起兴趣,经常看到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但是学生东张西望、做小动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一知半解。在我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设计新颖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不佳的。所以要改变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第一,教师要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常见的课堂活动包括小组合作、比赛、做游戏、观察、实验、练习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第二,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要将教学目标作为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挖掘教材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将文本教学资源和生活实际建立联系,注重活动内容的开发与设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互动、交流、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设计数学课堂活动的策略
人的内心根深蒂固的需要是发现、研究和探寻,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方式,教师要科学设计课堂活动,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从而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以下具体分析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策略。
1.设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小学数学知识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教师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感受课堂活动的乐趣。
例如,对于“认识大数”的教学,教师采取“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在卡片上写出:99999879265、2579632198、987527690632等数字,鼓声停时花落到谁手里,谁就要读出卡片中的数字,教师对读正确的学生进行奖励。教师创设寓教于乐的课堂游戏环节,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让学生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轻松掌握数学知识。
2.设计探究性的课堂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个人力量有限,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要通过探究解决。小学数学教师设计探究性的课堂活动,通过探究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要交流、协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例如,对于《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描述生活中位置与方向的场景,让学生来解答。教师设计合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互帮互助,感受团队的智慧,树立团队意识。
3.设计实践性的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教師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辅助,生动、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加强对于学生的感官冲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对于《角的度量》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态化度量角的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度量角的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完成教材习题中度量角的题目,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习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要设置课堂活动,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有序,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课堂活动的教学目标。学生感受到了课堂活动对学习带来的益处,感受到课堂活动带来的成就感,自然就愿意参加数学课堂活动。以下具体分析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习惯的策略。
第一,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在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第二,给学生普及素质教育的理念。有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源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认为数学知识难度较大,通过课堂活动,无法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这一错误认知,教师要给学生普及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学生的在校学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水平,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后,就会更容易地接受课堂活动。
第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尊重学生,教师要在班级营造“参与无错”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即使回答问题不到位,也能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学生的掌声,学生就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不管学生把问题解决的如何,教师都要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持肯定的态度,这样学生的心理氛围更加轻松,课堂上参与课堂活动就会减少顾忌,从而树立“谁参与谁提高”的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第四,对学生采取激励措施。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鼓舞,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外部激励,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自我激励。例如,教师每天评选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每周评选出五名课堂参与的积极分子,将学生名单张贴在班级表扬栏中,教师利用班会课总结一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对于评先出的积极分子给予奖励,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采用比赛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好胜心的驱使,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教师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习惯策略,即教师要了解学生、给学生普及素质教育的理念、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采取激励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斯娴.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探析[J].海峡科学,2018(12):92-93.
[2]丁洪娥,邱海余.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影响研究[J].才智,2020(5):204.
[3]何金清.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2):53-54.
[4]季芬.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16.
[5]李剑.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J].家长,2020(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