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位 北宋文坛大咖的师生之谊

2022-04-27张雯

藏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曾巩小品文孔融

张雯

《唐宋小品》八本,辑选唐宋时期著名文学家的小品文,这些小品有的活泼灵动,饶有情趣,有的质朴自然,天姿烂漫。个人而言,更喜欢《苏轼小品》和《欧阳修小品》。《苏轼小品》中近百篇篇幅短小的散文,其中有他的惊悸和难过,有坦然与豁达,有孤独和空漠;《欧阳修小品》收录他的尺牍、题跋、杂记等,涉笔成趣,摇曳生姿,颇具情致,从这些小品文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欧阳修,不单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爷爷、一个朋友、一个好老师。

读《欧阳修小品》和《苏轼小品》时,经常为小品文中这二人的师生情动容。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识人用人的伯乐。《宋史》中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大咖,都是在欧阳修的奖掖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轼。

这两位北宋文坛大咖真正的缘分要从嘉祐二年(1057)的科举考试说起,那场考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欧阳修。苏轼凭借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欧阳修的青睐。这篇文章平实、通畅而明晓,一改当时艰涩的文风,欧阳修觉得这样好的文章,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才能写得出,便认为这篇文章是曾巩所作,为避嫌将此文取为第二。

苏轼拜谢恩师欧阳修时,欧阳修问 他那篇文章中“皋陶”的典故是何出处。 苏轼答:“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阳修阅 之,书中没有。他日再问,苏轼答:“曹 操灭袁绍,曾将袁熙妻赐给曹丕,孔融在 一旁嘲曰:‘往昔武王将妲己赐予周公。’曹操大惊,问此典出何处。孔融答之:‘以 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皋陶的典故,因此推之。”如此豪迈、自信也只有才华 横溢的苏轼了。欧阳修曰:“此人可谓善 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后来,苏轼、苏辙参加仁宗皇帝在崇政殿主持的“殿试”,双双进士及第。《谢欧阳内翰书》中有初考中时对欧阳修的致谢,“轼也远方之鄙人,家居碌碌,无所称道,及来京师,久不知名,将治行西归,不意执事擢在第二”“轼愿长在下风,与宾客之末,使其区区之心,长有所发”,苏轼对师长的敬意由此可见一斑。

欧阳修读了这篇文章后大喜,专门给好友梅尧臣写信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与梅圣俞》)他的那份欣喜与激动,即便是时过千年,依然可以清晰看到。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主动为后浪避让出一条阳光大道。苏轼也终于有机会拜见自己童年时期的偶像欧阳修,并且在欧阳修的引荐下一步一步成长为新一代的文坛领袖。

由于欧阳修对三苏父子的称许、推崇,苏轼的文章很快在京城乃至全国流传开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阳修在《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称:“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世。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在此后的日子中,他们政治上共进退,学识上共进步,感情日深,生活中有时候还开开玩笑乐呵乐呵。

熙宁四年(1071),时年六十五岁的欧阳修官至太子少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累章告老,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退居颍州。同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这令主张变法的宰相王安石十分愤怒。最终,苏轼为躲避政治灾祸,请求出京任职,于是在熙宁四年六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赴任途中,他與弟弟苏辙探望居颍州的欧阳修。没料,这一别却是永诀。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八月,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谥文忠。苏轼与恩师情深义重,欧阳修病逝后,他多次写诗文祭拜恩师。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虽然相差三十岁,却是忘年之交。欧阳修和苏轼的师生关系虽然是因科举考试而建立起来,却非常稳固。闲来无事,坐于窗前,一壶清茶,两本小书,体味下小品文中欧阳修和苏轼这种惺惺相惜、互爱互重的师生关系,感受他们亦师亦友,相知相交,默契有加的师生情谊,非常惬意。

猜你喜欢

曾巩小品文孔融
卷首
胸怀理想,百折不挠
孔融的反驳
大家的小品文
曾巩生平
四月,是你的谎言
曾巩猜字
不懂就百度
孔融让梨以后
孔融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