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2-04-27常翠鸣

党建 2022年4期
关键词:齐鲁育人德育

常翠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齐鲁理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素质为要、文化为根”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以德育为先,培养品德高尚的新时代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多年来,齐鲁理工学院牢固确立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德育体系,提升德育成效。

唱响德育主旋律。校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摆在优先位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作为衡量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标尺,抓早抓常、抓紧抓实。将大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纳入党建工作体系,从政治学习、思想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把培育过程中的德育表现和成效作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主要标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对大学生德育的引领作用。

强化德育主基调。广泛开展以德育为主基调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寻访齐鲁文化、筑梦红色之旅、疫情防控担当、关注留守儿童、助困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德育社会实践基地149个,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1支团队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服务队”。2020年,选拔2219名返乡大学生参加驻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学生的优良品行和优秀表现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浓厚德育主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地域优势,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融入学校德育文化体系。培育教师养德修为文化,形成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浓厚氛围;培育学生立德树人文化,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内化为教育教学相关主体的自觉行动;培育学校以德治校管理文化,坚持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现代化高校治理水平。

以能力为本,培养本领高强的新时代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多年来,齐鲁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的育人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全面加强大学生能力培养。

第一课堂大课改。聚焦传统课堂单向知识灌输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顽症痼疾,于2015年启动了任务驱动式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已实现全校“一师一课”全面课改,构建形成了以问题为引领、以任务为纽带的“三阶段、六环节”师生联动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24门课程先后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第二课堂大提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效能,重点开展大学生的“日读、周写、月讲、年做”四种能力提升工程。日读,即睡前一小时经典阅读,使全校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习惯;周写,即每周完成一篇创意文稿,学校同步开设了创意写作微专业供学生选修;月讲,即每月十分钟演讲,学校每月为学生提供一次面向全班级学生演讲的机会;年做,即每学年真刀实枪地做完一个双创项目,整体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校政企行大融合。构建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双创学院“三院”融合的主流培养模式,以应用学科建设、应用科技研发、专业集群建设为纽带,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条件建设等入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通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双创教育,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每个专业集群参照主流培养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校对接山东十大产业,基于“三院”融合,建有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2个、省级6个,专业集群11个、产业学院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3个、创新团队5个;获批山东省创客空间、创新人才基地。近3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3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134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7.56%。

以素质为要,培养品行優良的新时代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培育学生立志报国、服务人民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多年来,齐鲁理工学院牢固确立以素质为要的育人理念,以养成教育为基本路径和主要抓手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优良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构架养成教育体系。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精粹,构架了5模块、20项的好习惯养成项目,对每个项目设计了释义和实践清单。释义给出了项目的价值意义,实践清单指出了如何去做,使学生行有所遵、做有所循。

规范养成教育流程。遵循协同互动的养成教育规律,以及尊重意愿、重点强化、全面保底、重在坚持的原则,按照选项、计划、执行、总结、激励的“五流程”有序实施。学生每学期完成一本养成教育成长记录,学校每年选编一批优秀案例和动人故事汇编成养成教育案例集,为学生镌刻下深深的成长成才的足迹。

完善养成教育举措。实施教师养德修为工程,秉持“最好的教育是教师做给学生看”的理念,设计了面向教师的20个好习惯养成项目,要求全体教师自觉养成,实行师生同修同行,有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家校合作教育共同体,邀请全校学生家长加盟助力养成教育。成立养成教育研究会,设立专项资金立项研究,定期交流经验、深化思路,积累汇集养成教育案例。开展校、院、组多种形式的养成教育活动,形成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和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以文化為根,培养底蕴深厚的新时代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齐鲁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作为植根齐鲁大地的齐鲁理工学院,理应在文化育人方面作出更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化为根的育人理念,全面系统地推进齐鲁文化育人工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九个一”齐鲁文化育人工程,即确立“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育人理念、成立齐鲁文化研究院、开设“齐鲁文化精神”等系列课程、建设孔子学堂、开办杏坛大讲坛、成立齐鲁文化社团联盟、举办齐鲁文化节、推进齐鲁文化为底蕴的养成教育、打造讲述齐鲁文化故事的校园景观等,大力培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以“仁”为体、以“智”为用、有齐风鲁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齐鲁文化精神”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共出版齐鲁文化教材4部、专著17部。

弘扬红色文化。护红旗。从建校第一天起就高标准建设学校“国旗护卫队”,让国旗高扬在每位师生的心中。唱红歌。每年举办万人红歌大合唱,点燃全校师生的爱国激情。办红展。制作“光辉历程——百年党史展”和“红色记忆——庆祝建党100周年老照片展”主题展板等,两校区常年布设红色展厅。访红址。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每年组织学生到济南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育红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大行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学生刘荣、张苗苗入选“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报告团”。

弘扬先进文化。依托乡村、社区、企业等先进文化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建活动,使学生在参观体验、调查研究、社会服务中,领悟、体验和弘扬劳模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毕业生中涌现出了扎根西藏的驻村第一书记赵继鹏、“感动安阳·2018脱贫攻坚年度人物”杨正中等一大批时代新人。●

(作者系齐鲁理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王群星)

猜你喜欢

齐鲁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
齐鲁声音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The Path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