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介电高耐热丁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制备与研究
2022-04-26金石磊段家真
聂 婭, 金石磊, 段家真
随着信息产业的进步及5G 技术的高频高速要求, 传统的环氧树脂基覆铜板(FR-4)已无法满足要求, 目前用于高频覆铜板的新型树脂材料主要有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 氰酸酯树脂(CE)、 液晶聚合物(LCP)、 聚酰亚胺树脂(PI)和碳氢树脂等。 其中PTFE 树脂耐热性好、 耐化学腐蚀性和介电性能优异, 但其刚性差、 成型温度高、 价格昂贵; CE 树脂力学性能好、 耐热性及成型工艺性佳, 但其聚合后的交联密度大, 固化物较脆, 以及单体制备工艺存在毒性大、 转化率低; LCP 是一种新型热塑性有机材料, 具有优异的电学特征, 热膨胀特性也非常小, 可作为理想的高频材料, 但LCP 膜加工制程技术门槛高, 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两国具有相关技术和产品销售; PI 的分子中含有多重芳香杂环结构单元, 耐热性极佳, 且其介电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较佳, 被大量应用于挠性PCB 板, 但与PPO树脂相比, 存在成本高、 吸湿率高、 压制易分层等缺陷; 碳氢树脂为全碳氢组分, 其分子结构中不含极性基团, 因而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候选材料。
丁苯树脂(SBR)是一种全碳氢元素组成的共聚物, 其结构式如图1 所示, 其侧链上含有不饱和双键, 可与各种含乙烯基单体的树脂交联固化形成热固性树脂。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仅含有C、 H 两种元素, 且分子结构中不含极性基团, 因而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1], 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频高速覆铜板用基体树脂[2]。 但是由于SBR 的柔性、 非极性碳链结构, 导致SBR固化后刚性不足、 强度低、 耐热性差、 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等问题, 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图1 丁苯树脂分子结构式Fig.1 Molecular structural formula of styrene butadiene resin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是以酰亚胺为活性端基的一种双官能团化合物, 其结构通式如图2 所示, BMI 单体中活性端基上的C=C 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3], 这是因为在两个可以强吸电子的羰基作用下, 活性端基中的C=C 高度缺电子, 从而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比如Diels-Alder 反应、 亲核反应以及自由基聚合或者阴离子聚合等反应[4]。 由于BMI 分子链中苯环和酞亚胺环的存在, 从而表现为刚性链, 因此BMI 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 较高的耐热性、 耐化学腐蚀性、 低吸湿率、 阻燃等优点[5-9], 因此BMI 树脂一直作为先进复合材料基体在航空航天[10-11]、 电子电器[12-13]等高端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 这种刚性链结构也导致了BMI 树脂熔点高, 固化物质脆、 易断裂, 溶解性能差, 成型温度高等缺点[14-16]。
图2 BMI 的结构通式Fig.2 General structure formula of BMI
本文以柔性SBR 为主体树脂, 为体系提供优异的介电性能, 配合刚性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提高主体树脂的耐热性。 以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基苯(BIBP)作为引发剂, 制得SBR/BMI 浇铸体, 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 该项研究对指导SBR 树脂与BMI 树脂在覆铜板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1.1 试样制备
SBR, 牌号为Ricon100(乙烯基含量70wt%), Sartomer 公司; BMI,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甲苯(分析纯), 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BIBP, 阿科玛投资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的配方见表1。
表1 复合材料的配方(质量分数)Table 1 Formulats of composites (mass fraction) (%)
1.2 试验方法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 按照表1 中的配方称取原料, 将BMI 用热甲苯充分溶解, 然后加入SBR, 在150 ℃条件下搅拌反应4 h, 然后冷却至120 ℃, 加入BIBP, 继续搅拌30 min,得到均一橙色树脂混合液。
将上述搅拌均匀的树脂混合液在80 ℃下抽真空脱泡20 min, 将脱泡后的液体倒入预热过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中固化成型。 固化工艺为150 ℃/0.5 h+180 ℃/2 h+210 ℃/2 h+250 ℃/2 h。
分别采用微波介质谐振器测试试样在5 GHz 频率下的介电性能; 采用Netzsch DSC 200 F3 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样品进行热分析(氮气气氛, 升温速率10 ℃·min-1, 50 ~400 ℃);采用TGA 进行热失重分析(氮气气氛, 升温速率20 ℃·min-1,25 ~800 ℃); 采用ZEISS 蔡司Sigma300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2 试样结果与讨论
2.1 介电性能
表2 是不同配方条件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由表2 可知, 加入BMI 后, 材料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正切明显增大, 这是由于BMI 分子链的加入破坏了SBR 对称的分子结构。 另外, 随着BMI 含量的增大, 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正切大幅度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BMI 与SBR 的相容性较差的问题, 当BMI 添加量大于10%后, 会有少量BMI 颗粒分布在体系中, 从而使得介电性能下降。 因此可以判定当BMI 添加量为10%时, 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表2 复合材料介电性能Table 2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2 固化反应温度
图3 为10-BMI、 纯BMI 和纯SBR 树脂材料的DSC 曲线。由图3 可知, 纯BMI 其Tg 温度为270 ℃左右, 在400 ℃前未识别到熔融峰; 纯SBR 仅显示在370 ℃左右有放热峰, 应为固化放热产生。 对比可以看到10-BMI 复合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出现多个吸热峰, 应为其中的水分以及杂质分解产生, 在320 ℃左右出现放热峰, 说明加入BMI 后, 其中刚性基团的加入使得固化反应提前, 说明合成后的复合材料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应的难度。
图3 10-BMI 与纯BMI 和纯SBR 的DSC 曲线图Fig.3 DSC curve of 10-BMI versus pure BMI and pure SBR
2.3 红外光谱
图4 为10-BMI 与纯BMI 和纯SBR 的红外谱图。 由图4 可知, 1639 cm-1处为C=C 收缩振动峰, 1450 ~1600 cm-1为典型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峰, 10-BMI 在1639 处的C=C 双键振动峰减小, 说明BMI 与SBR 的双键均被打开, 并发生了反应。
图4 10-BMI 与纯BMI 和纯SBR 的红外光谱图Fig.4 IR spectra of 10-BMI, pure BMI and pure SBR
2.4 热稳定性能
图5 为10-BMI、 纯BMI 和纯SBR 树脂材料固化后的TGA曲线图。 由图5 可以看出, 纯SBR 重量损失开始时的温度为250 ℃左右, 当温度达到450 ℃时, 其质量损失率达到了97%,这是由于SBR 体系主要含柔性基团, 在升温过程中, 双键等柔性基团容易打开分解, 且由于其仅含碳氢元素, 因此容易碳化分解; 从图5 中还可以看出, 纯BMI 重量损失开始时的温度为500 ℃左右, 这是由于BMI 其中含有苯环等刚性基团, 耐热性较好, 在升温到900 ℃后, 其质量损失率仅为为50%; 将BMI加入SBR 后, 质量损失开始温度略低于SBR, 10-BMI 复合材料在200 ~270 ℃发生近10%的质量损失, 在450 ℃左右开始第二次质量损失, 第二次质量损失为44%, 可能是由于在交联过程中产生的外围基团率先分解, 其主体由于含有苯环等刚性基团因此受热后仍然稳定, 在主体开始分解时, 温度已经明显高于纯SBR, 且最终质量损失也远小于纯SBR, 说明在引入了BMI 基团之后, SBR 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图5 10-BMI 与纯BMI 和纯SBR 的TGA 曲线Fig.5 TGA curve of 10-BMI versus pure BMI and pure SBR
2.5 形貌分析
图6 中(a)和(b)分别为不同放大倍数下10-BMI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从图6(a)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体系整体均匀且平整, 说明BMI 在熔融共混过程中已经均匀分散在SBR 中。 从图6(b)中可以看出, 复合材料仍然体现出很好的分散性, 两个树脂相与相之间粘结很好, 说明熔融非常充分, 再次证明BMI 和SBR 在熔融过程中发生了交联反应。
图6 10-BMI 复合材料SEM 形貌Fig.6 10 SEM morphology of BMI composite
3 结 论
(1)当BMI 添加量为10%时, 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介电性能, 其介电常数为3.24, 介电损耗正切为4.13×10-3, 且由DSC 和TGA 分析表明,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
(2)该复合材料可用于覆铜板领域, 尤其是可用于制作高频高速领域的覆铜板, 与现有高频覆铜板材料相比, 本研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低介电性能的同时还兼具较高的耐热性,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3)本文未针对覆铜板材料所要求的性能全部进行测试及表征, 后续可继续开展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