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M框架的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自动管理系统设计
2022-04-26金珊珊
金珊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 100050)
1 引言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得到及时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心血管疾病一般情况下,分为内科与外科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随着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外科手术治疗量在不断增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剧增。有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李萍等人提出了护士长决策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系统的构建的方法,通过数据获取,清洗,建模转化成价值信息,再运用视图呈现信息,提供给护士长做质量管理决策[1]。王洁等人提出了老年综合评估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临床应用的方法,选取某医院的196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便利抽样法,用出入院老年综合评估各项目的变化评价老年综合评估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2]。但是上述俩种方法仍存在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基于SSM 框架的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自动管理系统。以辅助医院心血管外科护理工作,缓解护理科室的工作压力。
2 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
2.1 系统SSM框架
所设计的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自动管理系统框架为SSM框架。该框架是由SpringMVC、Spring 和MyBatis 三个开源框架组合而成,因此具备了三个开源框架的优点,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3]。
图1 系统SSM整合框架
SSM整合框架分为四层,即客户层、控制层、业务层和持久层,每一层的功能和职责定义非常清晰,通过全面使用接口在各层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和交互[4]。四个层次所负责的具体内容如下:
客户层:前端JSP 页面布局显示层,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
控制层:系统的核心的控制层,主要用于各层业务运行的控制;
业务层:存储各种逻辑业务程序,为各层功能的实现提供逻辑指导;
持久层:系统的最下层,直接与数据源连接,用于半自动化对象的关系映射,实现数据的读取[5]。
2.2 系统硬件设计
2.2.1 移动护理终端设备
移动护理终端设备,简称PDA,是本系统当中必备硬件组成设备之一。这种设备体积较小,方便护理人员随身携带,且待机时间长,能长时间工作。护理人员可以将患者的护理信息通过该设备上传,另一端的医生同时也可以通过该设备实时进行护理信息查看。PDA 实现了护理人员、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6]。本系统当中的PDA设备为上海中标echart-C5,其优势特征如下:
高处理性能:四核/八核1.4GHZ CPU 双频Wi-Fi 及4G全网通;
强大系统:安卓7.1/8.1 操作系统,搭配U-Store 设备管理系统;
数据采集:工业级专业扫描引擎,数据采集精准、快速、安全;
指纹解锁:指纹识别芯片,快速、准确识别指纹;
高清大屏:5.0英寸高清触摸电容屏,全视角可视,支持多点触控;
长效续航:3800mAh大容量,可拆锂电池,低功耗设计;
6310企业级智能终端:轻薄,可单手便携操作。
2.2.2 无线通信模块
各个PDA设备之间的连接交互主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来实现[7]。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主要有三种,其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通信技术对比
综合上述无线通信技术对比,选择WIFI 通信技术作为本系统的通信技术。而该系统的实现依托射频芯片来实现[8]。本系统当中的无线射频芯片为CC1310,其具备高速连续和低速分包的传输模式,支持ModBus,还具有信号强度RSSI功能,I/O口引出,也支持用户二次开发。CC1310基本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CC1310无线射频芯片基本参数设置
2.2.3 单片机
单片机是系统当中的控制芯片,是系统的微处理器。本系统当中的单片机为AT89C51,它采用ATMEL 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AT89C51单片机主要特点如下:
◆拥有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
◆兼容MCS-51产品;
◆4K字节可重编程闪速存储器;
◆耐久性:1000写入/擦除周期;
◆2.7V~6V的操作范围;
◆静态逻辑操作:0Hz至24M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128×8位内部RAM;
◆32个I/O口线;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
◆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
◆6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
◆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SSM框架的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自动管理系统设计的根本目的为医院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此,在该系统中必然包含很多功能服务模块,其中关键的有注册登录模块,患者信息管理模块、医嘱信息管理模块、电子护理病历模块等。
2.3.1 注册登录模块
注册登录模块是系统最为基本的功能模块,也是任何系统都不可或缺的一个操作程序。用户只有通过注册、登录程才能进入系统,使用系统的其他功能。系统登录流程如下:
步骤1:系统运行,用户进入系统首页;
步骤2:用户是否已经注册?若已经注册,则直接进行下一步登陆环节;否则,用户需要先进行注册;
步骤3:用户进入登录界面;
步骤4:用户输入户号、登录密码以及验证码等;
步骤5:系统判断户号、登录密码以及验证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允许该用户终端进入到系统内部;否则,用户需要重新进行登录操作。
2.3.2 患者信息管理模块
患者信息管理是心血管外科护理工作最大难点,由于患者众多,且每位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关注的患者信息非常庞大,因此该模块是系统最重要的模块,其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患者信息管理模块
2.3.3 医嘱信息管理模块
心血管患者在完成外科手术治疗后,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内的住院观察和护理。在这一患者住院期间,由于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医生给出的医嘱也都不同,因此为方便查看和执行医嘱,在系统中医嘱信息管理模块是必不可少的。医嘱信息管理功能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医生通过PDA登录系统,并上传医嘱;
步骤2:护理人员登录PDA登录系统,并查看和确认医嘱;
步骤3: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如取药、注射、饮食管理等;
步骤4:进行医嘱核对,并签名;
步骤5:通过PDA,反馈患者当前情况,并确认下一阶段的护理工作。
2.3.4 电子护理病历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电子护理病历是指对病人护理情况的全程记录,主要包括五部分工作内容,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电子护理病历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工作内容
3 系统实现与测试
为发现系统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需要进行测试,以便及时进行修改。
3.1 系统实现环境
基于SSM框架的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自动管理系统的实现环境如表4所示。
表4 系统实现环境
3.2 系统简化模型
以PDA、无线通信技术、服务器等搭建系统简化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简化模型
3.3 系统功能实现
本章节给出注册登录模块,患者信息管理模块、医嘱信息管理模块、电子护理病历模块等四个模块的实现情况,如图4~图7所示。
图4 注册登录界面
图5 患者信息管理界面
图6 医嘱信息管理界面
图7 电子护理病历界面
3.4 系统性能测试
系统性能测试是指测试系统软件运行能力,关系到系统整体设计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本系统性能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性能各项性能测试指标均满足在设计的要求范围内,满足了系统性能标准,所设计的基于SSM框架的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自动管理系统性能合格。
表5 系统性能测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根本手段,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术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医院接受专业的护理。为此,设计一种基于SSM 框架的心血管外科护理信息自动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适用PDA 设备,实现移动式的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便利。经测试,也证明了该想的功能和性能,因此系统可以在医疗机构中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