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风险Nomogram图的构建与验证

2022-04-26李义菊方翠莲张晓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线图产后产妇

周 明,孙 艳,李义菊,方翠莲,张晓红

(1.宣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安徽 宣城 42000;2.宣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 宣城 242000)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盆底支持力减弱所致的妇科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后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1-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POP的发病率将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4]。此外,研究表明产后POP的发生率显著增加[5]。因此,寻找影响产后发生POP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高危产妇进行早期干预,对于产后POP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列线图作为一种统计学工具,可结合多个相关影响因素,个性化预测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已在多种疾病及预后的评估中取得满意效果[6-7]。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妇产后发生POP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产后发生POP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以辅助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为临床降低产妇产后发生POP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建档并分娩的3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于产后7周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对其子宫及阴道脱垂情况进行评定[8],并根据产后是否出现POP将其分为POP组(59例)和非POP组(281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产后恶露干净;③自愿进行产后盆底功能检查;④知情同意参加本项研究。排除标准:①产前有POP史;②同时合并哮喘、便秘等疾病;③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进行本项研究。

1.2 调查方法

调查开展前挑选本院具有多年护理经验的2名护士,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明确研究目的,掌握具体调查方案。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均由其进行整理收集,而后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认真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收集的数据资料主要包括:①产妇资料: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产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或剖宫产)、产次;②新生儿资料: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性别。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影响产妇产后发生POP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40例产妇,其中59例产后出现POP,发生率为17.35%。POP组和非POP组产妇在孕周、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新生儿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产妇年龄、自然分娩比例、孕前BMI、产次、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非P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产妇产后发生POP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产妇产后POP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以产后是否发生POP(1=发生,0=未发生)为因变量,以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剖宫产=0)、产次、新生儿体质量为自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孕前BMI、自然分娩、产次、新生儿体质量是产妇产后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201、1.466、2.624、4.599、19.193,P<0.05),见表2。

表2 影响产妇产后POP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

2.3 个体化预测产后POP发生的列线图模型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绘制预测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3岁,列线图模型评分增加5.0分;孕前BMI每增加1.0kg/m2,列线图模型评分增加3.8分;产次为2时,列线图模型评分为11.1分,产次为3时,列线图模型评分为35.8分;新生儿体质量每增加0.2kg,列线图模型评分增加5.6分;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时,列线图模型评分增加8.2分,详见图1。

图1 预测产后发生POP的列线图

2.4 列线图模型的验证与评估

ROC分析显示,预测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的AUC为0.855(95%CI:0.799~0.911),区分度较好(图2)。校准曲线接近斜率为1的直线,表明该模型预测发生风险与实际一致性良好(图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校准度较好(χ2=16.428,P=0.377)。

图2 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POP发生的ROC曲线

图3 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POP发生风险的评估

3 讨论

3.1 产后发生POP列线图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PO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9-11]。目前,POP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探究影响产后发生POP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实施早期干预,对降低PO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列线图因具有准确、简便、直观性强等特点,在个性化预测临床不良事件及预后影响的研究中应用广泛[12-14]。本研究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发现,年龄、孕前BMI、自然分娩、产次、新生儿体质量是产妇产后发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因素,本研究进一步建立了预测产后POP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可为医护人员评估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降低产后POP的发生率。

3.2 产后发生POP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产后POP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既往研究较为一致[15],且列线图模型表明,年龄每增加3岁,其评分增加5.0分的权重,即产后POP的发生风险增加。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产妇卵巢功能衰退,组织损伤的修复能力减弱有关。本研究表明,孕妇BMI是影响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BMI每增加1.0kg/m2,列线图模型评分增加3.8分的权重。这可能因为肥胖导致患者腹内压增加,长时间的高腹压导致了POP的发生[16]。本研究发现,自然分娩是产后发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相应增加列线图模型8.2分的权重。自然分娩时产道扩张,盆底组织被拉伸,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POP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产次是产后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产次为2时,列线图模型评分为11.1分的权重,产次为3时,列线图模型评分为35.8分的权重。王丽惠等人研究发现,产次、孕次等对产后POP的发生影响较大[17]。随着产次增加,盆底组织结构反复发生变化,受到损伤,进而增加POP的发生风险。陈璐璐等[18]通过对产后早期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儿体质量是影响产后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认为新生儿体质量是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陈璐璐等人发现一致[18],且新生儿体质量每增加0.2kg,列线图模型相应增加5.6分权重。这与较大体重新生儿会加重对产妇盆底肌的压迫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产妇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产次、新生儿体质量预测产妇产后POP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但是,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及收集临床资料相对较少,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预测模型的效果。因此,今后需纳入更多的样本量和更加丰富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验证并完善预测产妇产后发生POP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猜你喜欢

线图产后产妇
一些图运算的调和指标与调和多项式的线图∗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恢复健康进行 产后恢复3步曲
一类图及其线图的Wiener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