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考
2022-04-26朱艳玲
朱艳玲
小康社会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突出稳岗就业主线,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进“温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全力稳就业保就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把就业作为第一要务,强化就业优先思想,着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全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继续落实完善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优化调整政策着力点,构建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常态化调度督导机制。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以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创业为重中之重,统筹落实市场吸纳、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招募计划。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实施脱贫人口就业提档升级计划和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培训计划。对低保家庭等弱势群体开展精准就业帮扶,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继续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鼓励和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一次性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力度,积极组织选手参加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创业大赛。支持新业态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根据相关政策精神,及时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用工、就业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强化就业形势监测分析,着力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使用监管,充分发挥好资金使用实效。
二、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开启民生建设新篇章
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度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基金运行风险防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规范和完善各项养老和保险相关政策,严格按照青海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责任分担办法》的规定做好基金收支管理工作,推动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工作。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落实养老、工伤保险待遇调增政策,适时调整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转变为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好工伤保险工作,积极实施“同舟计划”,加强工伤预防宣传,推进工伤认定提速,切实保障参保职工权益。巩固脱贫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继续做好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稽核检查和内部控制制度,做好疑点信息核实追踪工作,针对已故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冒领以及不实身份领取和工伤冒领、参保企业缴费基数少报、人员漏报等突出现象,大力开展稽核工作,防范化解基金运行风险,提升基金监管信息化水平,确保基金安全。
三、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激发人才活力,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新时代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继续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激发人才创新发展活力。深入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贯彻执行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和办法,健全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体系,加强职称综合管理监督,做好职称评审数据归集工作,开展专家智力服务基层活动。配合做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体制机制,加大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引进各类型人才,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四、提升依法处置能力,在根治欠薪中淬炼维权决心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加强治理工作,防控可能发生的风险,优化布局,全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加快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平台的应用,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全过程动态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重大欠薪案件,依法依规向社会通报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开展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严格审核劳务派遣许可申请事项,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完善企业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增强劳资双方懂法守法意识。完善企业特殊工时审批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企业工资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发布企业工资指导价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公布行业工资标准,确保在职员工工资不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推进完善标准化仲裁院创建活动,提高办案质量。
五、弘扬工匠精神,为加快推进技能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加强培训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并注重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大力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项目化培训,积极推进电子培训券试点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学校管理,提高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培训质量。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加快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指导协助组织选手参加农民工技能大赛。
六、培育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
统筹落实做强主体、建园区、创品牌、优化商业模式、集聚人才等行动,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速高质量发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争取省内外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到本地布局设点或延伸业务,培育本地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人力资源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全口径统计调查。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就业创业、人才流动、农民工输出等公共服务,为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升,推荐优秀人才参加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管理高级研修班,鼓励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
七、加强跨省通办业务合作,主动融入本地经济圈建设
持续深化毗邻地区人力资源合作,实施周边就业便民社保行动,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合作,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和社保关系无阻力转移。推进两地社会保险协同认证、异地通办,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化和共享应用“一卡通”,深化劳动保障监察合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资源共享、行政许可事项互认互通、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加速推进一体化发展。
八、优化人力资源服务环境,纵深推进“温暖人力资源服务”建设
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普惠服务、智慧服务、优质服务“三大行动”,持续推动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温暖型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实施“温暖型人力资源服务”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温暖型人力资源服务“快行动”,按照“一件事一次”的原则,精简规范温暖型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全面落实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等便民举措。按照“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代办服务机制。完善青海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对接,逐步实现“一网通办”。深入实施“好差评”制度、“码上监督”制度。加强人力资源服务App等应用推广。常态化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积极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和电子社保卡签发工作。全面提升社保卡“一卡通”功能,推动更多惠民惠农资金通过社保卡发放,拓展社保卡在民生保障、居民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要常态化开展“查问题、讲担当、提效能”作风整治行动,强化问题查处、整改和通报。持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宣传解读。
九、抓好综合基础性工作,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统筹协调、科学有序抓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法治建设工作。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加强政务公开、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经济学家刘劲哲提出:要深化下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强化人力资源服务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抓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办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巩固人力资源扶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统筹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十、坚持人与物同防,以高度的责任心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理机制,坚持精准防控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层层压实防控责任,实施“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做好综合服务大厅、培训机构等人员聚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重点人群“应种尽种”原则,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协调配合健康促进工作,强化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一、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为人力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树立党的工作与人力资源服务工作“两手抓”工作理念,自觉把党的工作贯穿到人力资源业务具体工作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抓好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学习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规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机关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机关党建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标准,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化能力提升。严格干部日常监管,严把干部考核关。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纪律建设,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案件“以警学法促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行业廉政风险防控,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持续正风肃纪,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统战、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