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过云南长征路,共谱军民鱼水情

2022-04-26夏玲

奥秘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军云南

夏玲

1.“當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长征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作为红军长征中一个重要节点,中央红军及红二、六军团曾分别于1935年2月至5月、1936年3月至5月两次经过云南,沿途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2.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红军长征路经的大多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未到云南前,反动派在各县成立“民众防共会”与“剿赤宣传队”,通过各种渠道诽谤红军,用汉彝回瑶苗等文字和语言编印白话文告,以告民众书、标语、画报等形式进行反共宣传,要求“所有民众,一律不准招待,违者严加惩办”“如有替红军宣传、带路、当通司、供粮秣者,不论是何人,一律予以枪杀;如系告密拿获者,奖给新滇币千元”。

3.为了尽快消除群众的误解,扩大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红军指战员们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专门制订了《红军纪律歌》:“红军纪律真严明,上级的命令不可乱胡行。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出发与转移,样样要记清:捆茅草、上门板,房屋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钱,无产阶级劳苦群众是一家人。”

4.红军进入云南,朱德总司令在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除了广泛宣传,红军严格遵守并执行民族政策。在寻甸,朱德总司令命令部队不得将猪肉带进清真寺和回民家;进入中甸藏区后,军团指挥部设于松赞林寺两侧经堂,但明文规定红军一律不准进入大殿,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党的民族政策得以贯彻落实,为后来云南党组织开展民族地区的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5.结合各地区各民族情况,红军沿途书写“彝民们团结起来,不交租、不还债”“一切彝族平民,都是骨肉兄弟”“各民族联合起来,各民族团结起来”“红军保护土司头人生命财产”等醒目标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为民族群众谋利益的主张。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云南共书写了上千条标语口号。

6.利用赶集、攻占县城、开仓分粮、路过学校以及和人民群众接触的机会,红军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时机,进行针对性强的讲演,教唱革命歌曲,进行文艺演出等。如在宣威,红军宣传队演唱《扩红歌》:“快快报名当红军,打土豪,斩劣绅,消灭天下反动派,解放穷苦老干人。”攻占会泽县城后,在县衙门口的广场上召开万人大会,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在大会上用群众熟悉的云南话发言等。

7.红军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为各族人民指出了争取自由、谋求解放的道路,说出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心里话,让各族人民认识到,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消除了民族群众的疑惧,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红军的亲近感,把红军当作“大救星”,积极支援和帮助红军,形成了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

8.每当红军长征途经一个地方,在尾追的敌人到达之后,都会勾结地方反动势力、土豪劣绅进行大清查、大搜捕、大洗劫。在禄劝县九龙乡木克村,土豪张有功听说红军即将到来,携家小望风而逃,只留下长工傅朝向看守家院。红军用墨汁在张有功家院子里的墙壁上画了两幅漫画。一幅画画着一支农民武装队伍高擎着游击队的革命旗帜,押着一个被绳子捆着的土豪游街,画的上方写着“工农暴动起来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另一幅漫画上写着“红军消灭地主阶级,反对富农剥削!”

9.红军离开后,张有功叫傅朝向将漫画铲掉。傅朝向想把红军的壁画保存下来,就先用仙人掌汁涂在壁画上,再刷上石灰漿,石灰浆和壁画被仙人掌汁隔开,使这两幅画得以巧妙地保留至今,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

10.1935年4月,红九军团进入宣威板桥镇时,当地共产党员徐文烈主动向红军提供当地的重要情况,还动员了一批学生和青年投奔红军。在攻打宣威的过程中,徐文烈建议从西南角进攻,因为西南角外城墙倒塌了一些,便于部队攻破,他的建议为军团长罗炳辉采纳。

11.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被红军政治部、宣传队的同志亲切地称为“活地图”。在中央红军抢时间、抄近路夺取皎平渡的紧急关头,几位彝族老人手持火把、砍刀,在荆棘丛生的大山中为红军开路当向导,为红军先头部队抢占皎平渡口赢得了宝贵时间。

12.1936年4月25日到28日,由于蒋介石多次电令毁坏、沉匿所有渡江船筏,红军在石鼓渡金沙江遇到极大困难。总指挥贺龙即以他的名义给沿江各渡口士绅写信,动员他们打捞沉船,动员船工协助红军渡江。在28名当地船工的帮助之下,红军18000多人仅以7只木船、几十只木筏,经过4天3夜全部顺利渡过金沙江。

13.1936年4月,红军离开富民后,当地县民团抓到留下的3名红军伤员,将他们活埋于大西山村。敌人刚走,本村农民李镇等人便立即将3名红军战士救出来(其中1人因伤势过重死亡),不顾被杀头的危险,连夜悄悄背回家中救治。为了躲过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搜捕,李家先后将红军伤员转移到自家厩楼上、沙沟芦苇丛中、村子后面的山上躲藏和养伤;两位红军战士经过李镇等人数月悉心护理,伤势痊愈后,村民们又凑集了一些衣物、干粮、路费,含着热泪送他们重新踏上革命征途。

14.红二、六军团顺利渡江后,部队相继进入中甸县城。中甸地处滇西北,崇山峻岭,平均海拔为3000米以上,是藏族聚居的地方。中甸县城外的松赞林寺是藏族著名的十三林之一,也是中甸地区的统治中心,控制着中甸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红军入城后,由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松赞林寺僧人紧闭寺门,拒绝与红军见面。

15.贺龙总指挥即张贴布告,向藏族同胞宣示红军宗旨,说明红军来意:“本军以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的痛苦,兴番灭蒋,为番民谋利益之目的”“军行所至,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当天,松赞林寺派喇嘛夏拿古瓦与红军谈判,贺龙亲自出门迎接,热情接待,解释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消除了喇嘛对红军的疑虑,随后向大寺赠送了一块书写着“兴盛番族”的大红锦幛。

16.八大老僧为红军的真诚所感动,把松赞林寺存放的6万多斤青稞及大量的红糖、食盐卖给红军。还举行了为红军祈福消灾的“跳神”活动,表达了藏族同胞对红军的良好祝愿。红军离开中甸时,松赞林寺派数骑藏兵一路开道,用牦牛驮送伤员病号。由于藏族人民的积极支持,红军完成筹粮休整,顺利地通过了藏区,经四川德荣、乡城,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17.流传在丽江长江第一湾的《十送红军》这样唱道:“一送红军街石坎,石坎凳凳雨打亮。石坎留下草鞋印,坎下秧呀么秧苗旺。嫩秧秧也不忍,红军走啊,要留红军看谷黄……九送红军到绵沙滩,片片绵沙潮汪汪,潮汪汪。绵沙融着金江的泪啊,金江就在我心里淌。我们用心啊托起船,红军安全到对岸。十送红军金江上,街下石鼓咚咚响。石鼓原是贺龙擂,石鼓声中红旗扬。红旗要红遍全中国,红军啊,你们再举着红旗还。”

18.红军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行动,为云南人民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仅1935年中央红军在扎西就扩红3000多人,在会泽扩红1500多人,1936年红二、六军团在元永井时有500多人报名参加红军,在祥云扩红七八百人。楚雄、牟定、宾川等地也有许多人自愿报名参加红军。两路红军过云南,云南数千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19.红军的革命斗争实践在云南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巍峨的丰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影响下,中共楚雄地下组织领导武装暴动,建立“楚双峨易”游击大队,开展武装斗争;武定山区的彝汉贫苦农民举行了近千人的反土司武装斗争;中甸县上江、金江、虎跳江地区的农民群众揭竿而起,发动了纳西、白、傈僳族人民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全省发动的大规模武装斗争中,红军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都对云南人民武装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云南各族人民十分珍视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传之万代。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皎平渡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等纪念地,每年都有数万干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长征精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云南人。如今,扎西会议会址又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发挥着更为深远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红军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