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扎扎特:沙漠中的“非洲好莱坞”
2022-04-26张东亮
张东亮
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记载了很多柏柏尔人的故事。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小城瓦尔扎扎特,正是摩洛哥土著柏柏尔人最早的家园,这里至今保留着建造于12世纪的“金字塔”村庄。被称作“沙漠之门”的瓦尔扎扎特,也因其原始的风情、充足的阳光、未被污染的自然环境等,备受导演们青睐。这里是《红海行动》《埃及艳后》《木乃伊》《角斗士》《权力的游戏》等上百部热播影视剧的拍摄地,被誉为“非洲好莱坞”!
位于摩洛哥东南部的瓦尔扎扎特,是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座小城,也是该国土著柏柏尔人的最早家园。它地处雄伟的阿特拉斯山脉间,有着“沙漠之门”和“非洲好莱坞”的称谓。瓦尔扎扎特的名字源于柏柏尔语,意为“没有噪音”,这座城镇曾经是一个极为安静的地方。这里至今也不足10万居民,其中大部分是柏柏尔人,因留存了许多摩洛哥古建筑而闻名于世!
进入瓦尔扎扎特的城镇中心之前,会经过一处玫瑰山谷,这里常年被河流滋養着,到处是谷类和指甲花,山谷里还有梯田。几片茂密的棕榈林,在撒哈拉沙漠中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绿丝带”。眼前有成片的红土村落出现,村里遍布着低矮的植被和挺拔的树木,好似一个个沙漠绿洲。
这些坐落在沙漠上的建筑,是柏柏尔人用黏土、水和干草建造而成。他们以干泥坯垒砌墙体,再涂上红褐色泥层。泥砖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柏柏尔人先把泥土和干草混合灌进木模,再放在阳光底下晒干。以“干打垒”方式,层层叠叠依山建成居住的房屋。当地建筑一般由堡垒式住宅和城堡式粮仓组成,底层是马厩,二层是粮仓,三层是住宅。民居的四角还建有塔楼,他们会用棕榈树干搭建横梁并修筑露台。窗口是当地特有的图案,整体看上去朴素雅致。
来到瓦尔扎扎特,不得不去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这座被誉为“红色金字塔”的古村落,是从马拉喀什进入撒哈拉沙漠的必经之路。它修建于12世纪柏柏尔人穆瓦希德王朝的鼎盛时期,历经几百年岁月洗礼,仍保存完好。
哈杜筑垒村本是一个防御工事,它守卫着一条穿过撒哈拉沙漠的重要商路。虽饱经岁月风霜,却一直是非洲最杰出的建筑精品之一,蕴含着柏柏尔人的智慧和匠心。古村建筑为摩洛哥卡兹巴风格,带有典型的四座角楼,中东风格浓郁。
撒哈拉沙漠中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在这里生存极为不易。柏柏尔人却利用仅有的条件和无穷智慧,将哈杜筑垒村打造成了一片红绿色的“沙漠奇迹”,几百年来安居于此,过着原始且自给自足的生活。1987年,本·哈杜筑垒村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哈杜筑垒村遗留一座红色古城堡,在阳光与河水的映照下,更显得巍峨壮丽。类似这样的城堡,在摩洛哥有上千座,仅瓦尔扎扎特地区就有300多处。但保存最完整的哈杜筑垒村红色古堡,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
来到这座近千年的古村落,远远就能看到那座高大的塔形“红堡”。但要走进去,还需要穿过一条护城河。河边建有城墙,城门前长着高大的棕榈树,城墙上建有角楼、瞭望塔和多处垛口,后面是依山而筑的古民居。
民居一层层叠加而上,就像一座用红褐色泥巴堆积而成的金字塔。这样的建筑形式有着极强的防御功能,在当时易守难攻,且数百年间屹立不倒,完整保存了其样貌。不得不说,它展示了柏柏尔人高超的建筑工艺,和令人叹服的智慧。
踏着大块的石板土路拾级而上,两边都是柏柏尔人民居。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里的土壤不容易导热,即使被正午的太阳强烈烘烤,居住在厚墙搭建的房屋里依然凉爽宜人。柏柏尔人的屋顶用苦柳编织而成,还具有驱赶蚊虫的妙用!
无论城堡还是民居的墙壁,都有伊斯兰风格的抽象图案装饰。一些当地居民的房屋内还挂着鲜艳的画作、精美的手工艺品,以及艳丽的柏柏尔服饰,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古堡式村落
摩洛哥古城风光
依山而建的古村城堡不算高,半小时就能登顶,大风在毫无遮掩的山顶上肆无忌惮地呼啸。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四方碉楼,是附近的制高点,置于其上能俯瞰整个村落的全貌。坍塌的残垣上,是高低不平的粗糙砖块,远处有蜿蜒的河流与低矮的村落,抬头则可以眺望壮美的雪山。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商贾往来、驼铃声声、车马络绎不绝的繁荣景象,而最终又在岁月变迁中重新归于平寂。
柏柏尔人,是一个起源于西北非洲的古老民族,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虽然在现代化发展下,很多原始民族都摒弃了传统技艺和生活习惯,但柏柏尔人却是少有的保留了传统生存方式的民族。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也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柏柏尔人原始村庄。
该村建于公元757年。一眼望去,隆起的山坡上,一座红褐色古堡仿佛从岩石中升起。夕阳下,错落有致的红土建筑群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余晖中。高大的红土墙十分牢固,沿用了南部摩洛哥的传统建筑技术。作为河谷边上众多城堡式村庄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哈杜筑垒村全部用红土和木材作为材料,层层叠叠依山而建,颇有气势。
摩洛哥从来不缺少色彩,而属于瓦尔扎扎特的颜色,是当地伊斯兰建筑独有的焦糖色。那是属于早期柏柏尔人窑洞的颜色,在大漠之中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
柏柏尔人是撒哈拉大沙漠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从远古时期就生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里。在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沙漠,即使在接近50度的天气中,他们也能生存下去,并用智慧和双手开创了部落文明。
建筑艺术宝库
现代社会很难想象没有水的生活,但在这里是常态,沙漠中的水对于柏柏尔人来说比黄金还要珍贵。为了取水,他们学会了从绿洲开掘水井挖出地下水,在极度缺水时,甚至会将骆驼杀死,获取骆驼胃里的水。在平时,柏柏尔人也会把水储存在骆驼皮制成的袋子里。所以在这里如果你能够喝到他们特意给你泡的一壶茶,就是给予你最高规格的礼遇。
當地的特色餐具“塔吉锅”
当地的特色餐具“塔吉锅”,也是柏柏尔人为了节约水而发明的。他们设计了一个帽子状的锅盖,盖上它,甚至不用水,就可以进行烹饪。把食材堆成一个金字塔形,蔬菜在下,肉类在上,蔬菜的水分在高温下蒸发,又凝结后滴落回锅里。这样既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又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黄昏时分,落日将大漠渲染得如梦似幻,“金字塔”村庄坍塌的残垣、高低不平的粗糙砖块、远处的小型绿洲,仿佛都在诉说着这片沙漠的旧时今昔。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来自撒哈拉的风。
这座古老的城堡坚固得足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却抵挡不了生活设施落后带来的不便。于是年轻人、老人都相继搬离,居住到河对面的新城,偌大的红色城堡便只有凛冽的大风卷起的黄沙,簌簌地撲打在厚厚的红城墙上。
萧败感似乎要把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吞噬……幸而,机遇终于来了!上世纪60年代初,英国著名导演在这里拍摄了《阿拉伯的劳伦斯》,该片被英国评选为“50部最伟大的史诗电影”之首,获得第3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
继《阿拉伯的劳伦斯》之后,更多的导演和片商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沙漠中的神奇村落。毕竟这里有原始的土著风情、充足绚丽的阳光、未被污染的自然环境……1975年的《霸王铁金刚》、1977年的《拿撒勒的耶稣》、1985年的《尼罗河的宝藏》、1987年的007系列之《铁金刚大战特务飞龙》、1988年的《基督最后的诱惑》、 1990年的《情陷撒哈拉》、1999年的《木乃伊》、2000年的《角斗士》,以及《埃及艳后》、《亚历山大大帝》……几十部好莱坞大片皆取景于此。
而真正让这个古村蜚声世界的,当属美剧排行榜冠军《权力的游戏》。剧中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渊凯城,就是以哈杜筑垒村为原型拍摄的。
20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撒哈拉大沙漠
超过200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让这里获得了“非洲好莱坞”之称,甚至催生了影视基地,瓦尔扎扎特变成了闻名世界的“电影之城”!2018年春节热映的“超燃”电影《红海行动》,便在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拍摄了大量实景。
摩洛哥之所以被业界评价为“电影制片人的天堂”,还因为这里“有非常抢手的建筑工人、油漆工、临时演员和电力资源”。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轻松满足多样的角色需求。此外,摩洛哥政府也大力支持本国电影业发展,例如为战争题材影视剧提供军事装备、为外国剧组减税等政策,对各国导演颇具吸引力。
村里成为影视城后,柏柏尔人都当起了临时演员、道具师等,收入比以前翻了许多倍。而且他们有着无穷的智慧和灵巧双手,即使在工业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柏柏尔人依然传承着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色彩斑斓的手工地毯、手工铜器、瓷器以及手工染色的各种皮革制品……都充满了地域风情,深受游客们喜爱。
如今,许多哈杜筑垒村的柏柏尔人,会在红色城堡内贩卖各种手工制品。他们把彩色的地毯挂在红色房墙上,既不叫卖,也不主动推荐,似乎不太在意财富的堆积,只要日子能继续就行。
在远离都市的撒哈拉沙漠中,柏柏尔人安居于此,虽然经济落后,但精神的富足让他们享受眼前的生活,也许正是这里与文明碰撞的“古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追寻至此,在壮阔的沙漠之中,不舍离去。穿行在这座历经沧桑的古村,看着眼前这些遗存的残墙断壁,那些荧幕中的故事便打开记忆的阀门不断涌现出来,让人充满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