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析
2022-04-25曹会戈
曹会戈
摘要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而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名存实亡。对此,本文从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特点、实施策略、具体设计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板块,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同教材中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板块一起,共同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序列内容。2017年统编初中语文课本对综合性语文学习进行了重新编排。“综合性学习”被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在此背景下,研究综合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单元形式编排设计的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体现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实际运用,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从课本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安排来看,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空间中学语文,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科技、文化”设置专题,如《身边的文化遗产》《走进小说天地》《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等。
从编排特点来看,各模块都具有灵活多元的特点,问题处理强调情景性,语言思维训练注重逻辑性,这对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训川练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指导策略
1.兴趣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性学习板块有其他板块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我们的互联时代》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创设全新的情境,从互联网词语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网站建设,在网上查看学校动态,通过校园论坛发布观点、交流思想等,还可以制作个人网站,以展示班集体、个人的风貌。
2.积极参与
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板块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参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驱动力。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自主查看资讯、参加课程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教授《身边的文化遗产》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更多的是让学生调研本地的文化遗产,实地考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制申遗报告,组织班级答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学生主持并参与的,这些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角色互换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内容,都是基于培养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备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索性、主动性学习实践。
角色互换,授课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扮演学习的实践者,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分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新知、把握新知、运用新知。
4.优化评价
评价注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要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坚持一课一总结,一人一总结的分类评价方法,客观点评每一堂课的优点、每一个学生的亮点,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学生在自我点评、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进生活: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商場、餐饮、楼盘等宣传牌,了解宣传牌背后的深层含义。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近社区、走向生活,通过认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
四、初中教材综合性学习课程序列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五致分为五个学段,每个学段有不同的三次综合性学习,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日常语文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每一项综合性学习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主题,设计了相应的情境,配以各种活动,构建了一种目标清晰的学习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主要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主题词展开学习活动,在学生实际参与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日常语文生活主题:紧紧围绕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趣味话题,把静的语言变为精彩、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主要围绕一些非连续性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策划实施能力。
五、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计
六、根据教材综合性学习进行教学设计
《身边的文化遗产》设计案例。
1.准备活动:征集活动方案
(1)以5-7个活动小组为单位,搜集并考察本地文化遗产项目。
(2)在主题班会时进行专题讨论,由各组分别推介考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案,班级成立评委会,各组推介方案打分并说明理由,最后评出最优方案。
(3)根据各组讨论内容和评委会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形成代表本地区向中国文化遗产组委会推荐方案。
本环节的教师活动:1.对学生推介方案进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2.指导学生开展专题讨论。3.对班级整体活动方案进行评价。
2.课前活动:分工合作组织
(1)学生明确文化遗产概念的内涵,学习书写推荐报告的方法。
(2)实地考察能代表本地区的文化遗产,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3)组成本地文化遗产宣传小组,号召全体同学了解、参与本地区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
本环节的教师活动:1.对学生搜集本地文化遗产进行辅导。2.带领学生实地考查文化遗产。3.解决学生现场宣传出现的各种问题。
3.课堂活动:展示交流感受
(1)介绍展示本地文化遗产。
(2)分组讨论并推出代表本地文化遗产并写出申遗报告,向国家申遗办公室申请。
本环节的教师活动:(1)组织评价各组在本环节的表现。(2)对《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整体评价并推出最佳表现组,并给予表彰。(3)布置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谈谈对文化遗产保护》。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板块,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板块的学习,并以此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通联:河北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三分校]
優化课堂教学,把牢立德树人主阵地。“双减”政策所呼应的是学生负担过重、家长教育焦虑等现实问题。立德树人从未像今天这样对个体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个体全面发展的第一途径,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思维习惯培养和个体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课堂教学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引导学生爱学乐学时,被贩卖的焦虑与不良资本必然乘虚而入。因此,要保持寒假中来之不易的“双减”成果,彻底实现“双减”政策目标和立德树人总目标,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提升课堂质量,引导、支持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共同抓住学科之魂、教育之魂,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会相应减轻,家长的焦虑也能得到有效纾解,更能为学生的毕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灵活设计课后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减负”的时间集中在课后。对不少学校而言,难题在于如何利用有限的作业量和课后服务资源,提升现有的教育教学质量。解决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师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学习与作业的呈现形式必然发生变化。学习与休闲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更多类型的非正式学习形态应运而生。这些灵活的学习形态也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设计学生的家庭作业以及课后学习与活动,是“双减”背景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研训活动中多了解学生的具体特点,了解学生认知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扬长补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灵活而有连续性的作业管理与课后服务方案。一些学校已在寒假中进行了有益尝试,如在寒假作业中采取项目制和导师制,对不同兴趣、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寒假作业方案,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完成寒假作业的进展进行督促等。在新学期,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将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常态化,并与学校的课后服务相融合。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充分利用课程平台,一体化设计课堂教学、家庭作业与课后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和全面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也能使“双减”政策的效果落到实处。
——王轶晰,《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