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2022-04-25独苌伟
独苌伟
摘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而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又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信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对教材文本的深入解读,在参考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通过有效的文本解读方式获取有价值的语文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教学实践
文本解读作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借助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深层次认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此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高中文本解读的误区
目前高中文本解读中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未能深人解读文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除了关注文本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之外,没有关注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文中有“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段,若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品读,那么学生就可能无法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
其二,未能全面解读文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能有效拓展课文内容,也未能合理安排文章的主要内容、次要内容,使得文本解读时主次不明,学生难以理解文章内容。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仅关注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却并不重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讲解,文本的教育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中文本解读的实践思考
1.利用比较阅读,深入解读文本
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须以文字为中心,将字、词、句等文字素材的解读作为抓手,对语言文字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展开深层次分析,对文本的内在组织结构加以剖析,对素材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进行深人挖掘,从而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如,教学《江城子》时,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茫茫”二字在课文中注解为“阴阳相隔,音讯渺茫”。若深入分析,“茫茫”也表现了诗人放眼茫茫人海,但始终无法找到心爱之人的迷茫。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悼亡之情,还可引入其他的悼亡作品,如元稹的《遣悲怀三首》、贺铸的《半死桐》等,学生通过此类群文阅读,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开展情境教学,全面理解文本
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须以文本为依据,对其中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元素充分进行挖掘,教师还可借助问题导入的方式,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逐步深入,对文本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此外,教师可引入情境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全面感悟文本。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展开高效的课堂教学。
如教学《赤壁赋》时,教师可在课前先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进行了解,将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可将解读课文内容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认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并梳理其中的不懂之处。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赤壁的影像,并上学生思考现实之景和文本内容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为何会形成这种不同。教师还可以引入李元洛的《诗词之旅》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博大情怀和旷达之情,还可以引入苏轼同期词作如《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以比较苏轼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苏轼其人其作。为了加深学生对苏轼其人其文的理解,教师还可设计写作情境,如今天的赤壁已成为旅游景點,请你为赤壁写一篇推介词,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强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认知。
3.引导学生合理质疑,传授文本解读方法
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由此可见,语文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即为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而良好的问题导向将会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个性化解读。同时,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不同的文本时,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而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将会大幅度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鸿门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理解故事情节及通读文章为基础,解读文本,这是文言文常用的学习方式。在解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将点评历史人物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如教师可先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通过查阅资料或网络搜索了解项羽、刘邦的生平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项羽由强变弱、刘邦由弱变强此类历史现象产生质疑。随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借助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项羽与刘邦历史人物的成败原因加以评价。学生可在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氛围下,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从整体而言,学生可以从尊重人才的个性发展及民本思想的视角出发,对文本展开个性化解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项羽,我有话对您说”这一话题为中心,完成小短文的写作,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这些教学方法的目的就在于将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另外,教师除应重视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阅读方式的传授外,还应鼓励学生养成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推动学习效率的提升。
4.引入群文阅读,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即为课堂。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鼓励学生多讲多问,并积极展开合作探究活动,以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的深化,并促使学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展开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是一首旧体诗词,教师须先引导学生了解这类诗词的朗读方式,并初步理解诗词所蕴涵的情感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分组比赛、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开展文本解读活动。第一轮为朗读比赛,教师可先将比赛规则告知学生,让两个小组合作完成这首诗歌的朗读。熟读结束后,再由全体小组展开评论,选出最佳朗读小组,并予以表扬。第二轮比赛可以设置小组轮流提问,由其他小组自由回答。教师也应将比赛规则告知学生,由一个小组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自由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小组应予以表扬,若提问无人回答,则提问小组获得奖励。第三轮则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深层次的认知。教师须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对问题难度作适当调整,若学生回答正确,则给所在小组增加一颗星。如诗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作者传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首诗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通过这些手段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为依据,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文本解读方法,带领学生深人且全面地解读文本,以实现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及信息获取能力的不断发展,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进步。
[作者通联:江苏睢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