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管理标准在雄安新区通信管线的探索及应用
2022-04-25张克刚梁军君刘旸温正阳
[张克刚 梁军君 刘旸 温正阳]
1 前言
为满足新区多规合一、系统集成、数字智能的要求,聚焦于把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核心指标,提升城乡规划和工程设计的实现程度,规范新区规划建设项目成果的编制和交付,确保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数据的互通和共享,提出适用于新区的BIM 管理平台标准。
2 新区BIM 的发展阶段
遵循城市生长客观规律,新区按照城市建设的“现状评估-总体规划-控详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六个阶段,建立数字化现状BIM0-总规BIM1-控规BIM2-设计BIM3-施工BIM4-竣工BIM5-现状、运营维护BIM0 的迭代闭合流程,形成现实城市的数字映射,支撑现实城市和数字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其次全过程传递的管理规则。以多规合一、多管合一的理念构建覆盖审查-监测-评估-预警等多种需求的指标体系,通过管控指标、计算规则、管控强度实现从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到具体项目的纵向传递,形成层层传递、全局联动的精准智能决策规则。
3 BIM 技术标准在通信管线中的应用
通信在BIM 中的主要涉及数字化现状BIM0、设计BIM3、施工BIM4 和竣工BIM5 这几个阶段。BIM0 为现状评估阶段生成现状空间信息模型,通过现状评估支持下一步规划、建设、管理的优化完善。BIM3 为方案设计阶段生成设计方案信息模型,承接规划要求,实现从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到具体项目各类管控规则的纵向传递,保证未来施工建设不走样。BIM4 为施工方案阶段,是实现施工图模型深化和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载体。BIM5 为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交付管理的载体,主要涉及联测、联验。
通信机房及基站部分跟随建筑类的BIM 模型进行统一规划,通信管线做为通信专业部分与其他专业管线有所区别。目前国内各地方均有发布各类通信信息模型设计数据交付标准,其内容大多是为规范通信机房(主要是IDC数据机房)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提高机房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水平。通信管线做为通信工程的一部分同样也需要在BIM 中进行统一规划。
新区的通信管线分为综合管廊、组合排管和浅埋缆线沟三种,三者在BIM 中对于空间的要求不尽相同。将通信管线的模型至于总体的BIM 管理平台中,可以整体进行规划以及对管线连接的机房及基站等进行检验。并且采用模型处理可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与其他建筑发生碰撞冲突。
碰撞方式
硬碰撞:在空间上两个建筑物A 和B 出现交集(如图1 所示)。在设计阶段会多次出现这类碰撞,需要在图纸审核过程进行重点核查避免此类碰撞。
图1 硬碰撞示意图
软碰撞:在空间上建筑物A 与B 没有发生交集,但是A 与B 之间的净距D 小于规范中所规定的距离L(如表1 所示),这种定义为软碰撞(如图2 所示)。此种情况也是需要避免的。
图2 软碰撞示意图
表1 通信管线与其他管线的净距规范
BIM 模型的建立首先需要提取通信管线的关键数据指标,管道容量、定测线、覆土深度、高度、宽度以及节点类型。其次根据相关指标制定指标对应的取值范围,用以对管线的空间位置及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时进行比对。最终以模型的形式进行显示汇总至整体的BIM 模型中。
在现有情况下,BIM 团队根据收集到的各专业的设计图纸进行BIM 模型的创建,通过模型进行问题排查并及时组织各方进行方案的优化,并根据各方最终修改的方案重新生成模型进行校正。
传统设计过程中各专业按照各自分工进行设计,各专业之间的沟通比较困难,而且全专业进行协调的工作也十分繁重,碰撞问题经常出现,在施工前这类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造成后期无法弥补的后果。通过BIM 的碰撞检测技术可提前检测出碰撞点位,在设计阶段进行修正。
新区的综合管线涉及排水、综合管廊、燃气热力、电力、环卫、通信,雄安集团(河北省政府批办的建设雄安新区的国有企业)已定期组织各专业的BIM 管理平台的各阶段指标的制定,主要涉及空间方位型的指标,然后做出各自模型进行平台信息的挂载,通信管线相关指标如表2 所示。通过BIM 平台统一对各专业进行规划,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各专业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提出解决方案。
表2 通信管线指标
4 结语
BIM 技术在通信管线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整体规划的准确性,以及在设计初期与其他专业进行结合比对,而且有助于通信基础资源的整体规划。在新城市规划的模式下,BIM 平台可以全周期的对通信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城市的通信网络展现实时可视,同步管理调整的平台。BIM中通信管线的相关指标,可以用来指导通信管线在规划期间对各个管线的相对位置。将指标录入BIM 平台中,用来对规划的方案进行检验。BIM 管理标准在雄安新区通信管线的应用有助于普及其他城市采用BIM 平台进行建设,指导通信管线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