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合作助力东北亚蓝天

2022-04-25李海生裴莹莹柴发合胡京南

环境科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韩空气质量大气

李海生,安 达,裴莹莹,柴发合,胡京南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雾霾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大气环境问题. 引发雾霾的细颗粒物(PM2.5)具有区域性和长距离传输的特点. 中韩作为邻国,大气污染区域输送问题成为两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共同应对雾霾挑战,2019-2021年,在中韩两国环境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中韩双方创新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技术交流、联合研究和产业化合作. 通过互相学习借鉴,双方共享政策、技术最新进展,科学、客观认识颗粒物污染相关科学问题,增进了理解和互信,推动了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中韩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合作范式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复制性,对促进东北亚乃至世界其他区域的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提供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宝贵经验.

1 中韩面临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需求和挑战

1.1 中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但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且个别城市污染峰值仍较高

2015-2019年中国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显示,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从50 μg/m3降至36 μg/m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77 μg/m3降至57 μg/m3,北京市从81 μg/m3降至42 μg/m3[1-2]. 虽然,自中国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等后,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趋势明显[3],但因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影响,尤其是秋冬季,在一些重点区域和城市PM2.5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 例如,2018-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PM2.5浓度大于150 μg/m3)天数比例达11%,PM2.5平 均 浓 度 达82 μg/m3[4],个 别 城 市PM2.5日均浓度峰值高达460 μg/m3;北京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9 d[4],PM2.5日均浓度峰值达228 μg/m3(见图1).

图 1 2015-2019年北京市秋冬季PM2.5日均浓度的变化趋势Fig.1 Trend of PM2.5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Beijing during 2015-2019

1.2 韩国秋冬季期间污染天气频发且强度明显增加

2015-2019年韩国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显示,韩国雾霾天气也主要集中于秋冬季,且PM2.5平均浓度不降反升,尤其是2018-2019年秋冬季更是遭遇“韩国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与2015-2016年同期相比PM2.5平均浓度上升约8%,PM2.5日均浓度峰值由71 μg/m3升至109 μg/m3,PM2.5重污染(PM2.5日均浓度在76 μg/m3及以上)天数由“未发生”升至6 d,污染(PM2.5日均浓度在36 μg/m3及以上)天数均大于等于45 d;首尔市2018-2019年秋冬季与2015-2016年同期相比,PM2.5重污染天数、污染天数与污染强度均呈上升趋势,PM2.5平均浓度上升了21%,PM2.5日均浓度峰值由70 μg/m3升至137 μg/m3[5](见图2).

由此可见,2015-2019年,中韩两国秋冬季雾霾天气频发,且中国个别城市污染强度仍较高,韩国污染强度呈上升趋势. PM2.5及其前体物的高排放是污染的根本原因. 中韩两国虽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同样面临PM2.5治理压力. 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区域等特点,中韩大气污染相互影响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6]. 因此,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解决雾霾问题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区域治理与局地控制同时发力.

图 2 2015—2019年韩国首尔市秋冬季PM2.5日均浓度的变化趋势Fig.2 Trend of PM2.5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Seoul, South Korea during 2015-2019

2 中韩大气领域合作范式的构建

中韩两国都面临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需求和挑战,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交流合作成为双方环境合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两国环境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双方探索形成了一套以合作机制创新、共同平台建设、旗舰项目打造、互助联合研究等为主体的务实高效的合作范式,打破了双方在组织、地域、学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五大壁垒”,实现了政策、技术、数据、信息、成果等共享,联合打造了“1+1>2”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功范例.

2.1 建立高层对话机制,打破组织壁垒实现横纵联合

为进一步加强中韩环境焦点问题的对话与沟通,2019年在已有“中韩环境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和“中韩环境合作司级政策对话会机制”基础上,建立了更高层面的对话机制-中韩环境部长年度会晤机制,形成了以两国环境部为引领,国际合作、大气、气候变化等相关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协作,共推大气环境合作的新格局,打破双方合作横向、纵向组织机构壁垒,形成高度共识、逐级落实、沟通顺畅的务实合作体系[7]. 截至目前,双方已召开中韩环境部长年度工作会晤4次,中韩司级政策对话会议5次,中韩环境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24次,就进一步深化中韩大气环境领域合作、打造“晴天计划”旗舰项目标志性成果、推动中韩环境合作中心建设发展等达成共识,促进两国合作从目标方向、合作形式和重要领域到具体落实等各个层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合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深入推进双方大气环境领域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搭建国家级合作平台,打破地域壁垒共建实体机构

为推进大气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为双方合作提供更高效、快捷的途径,建立了以中韩环境合作中心为主体,包括中韩空气质量联合研究工作组、中韩共同环境技术实验室等实体化机构的中韩环境合作国家级平台. 平台实现了中韩工作人员合署办公、中韩专家互派、科研人员驻点研究和联合分析等,打破了以往因地域问题带来的沟通不及时、解决问题滞后、联合试验困难等问题,推进了大气领域焦点问题的联合研究,实现了双方技术的验证及推广. 中韩环境合作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双方合作意愿进一步加强,各层面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密切和深入,使双方环境交流合作进入“快车道”. 为进一步打造中韩国际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双方共建中韩联合环境研究实验室,于2021年建设完成并正式运行,联合实验室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具有国际先进的实验能力. 双方本着“创新、开放、共享”的原则,将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在该平台下开展联合研究工作,发挥合作研究、联合创新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和载体作用.

2.3 启动“晴天计划”项目,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务实合作成果

为进一步增进中韩大气环境领域的项目交流与合作,双方本着“科学、客观、积极、开放”的合作精神,签署《中韩环境合作项目“晴天计划”实施方案》,联合打造中韩大气领域旗舰项目“晴天计划”. “晴天计划”以政策和技术交流、联合研究、技术产业化为主要合作形式设置多个合作项目,包含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技术、减污降碳政策、机动车污染管控、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和技术、大气污染物立体观测、技术产业化等,涵盖和体现了中韩在大气环境领域多学科合作的最新需求. 通过实施“晴天计划”,双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政策交流,提高对中韩空气污染形成机理及来源的科学认识,分享两国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实现互利共赢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化合作,推动形成中韩大气领域合作标志性成果产出. 截至目前,双方已连续3年(2019-2021年)交换签署《“晴天计划”项目清单及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通过对“晴天计划”项目系统谋划和集中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多学科沟通交流不顺畅、科研资源过于分散、研究与需求脱节等难题. “晴天计划”已成为两国环境领域务实合作的典范,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助力两国空气质量改善.

2.4 深入开展联合研究,打破信息和技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早在1995年,中、日、韩三国专家已开始对东北亚大气污染物传输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2019年发布了《东北亚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共同研究项目(LTP)摘要报告》及“大气污染区域内地区间的污染物存在相互影响,但本地排放贡献占主导地位”的研究结论[8-10];同时,2019年冬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开展了黄海及东海海域轮船走航观测研究,成功获取了中韩两国间海域大气污染物观测数据,初步掌握了秋冬季重污染期间两国间海域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弥补了海域观测的空白,为科学研究污染物传输特征提供了支撑.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气领域联合研究,双方开展中韩大气污染联合观测和驻点研究工作,提高对中韩空气污染形成机理及来源的科学认识;建立中韩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交换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数据,开展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和模型应用技术交流和研讨,提升中韩两国大气污染预测和预警能力;组织召开环境产业研讨会、中韩技术供需对接会、新技术博览会等活动,实现中韩企业间无障碍洽谈和对接,并达成多项技术合作. 联合研究、技术政策的交流与共享打破了双方信息和技术壁垒,避免重复研究造成的科研资源浪费,并提升了双方在大气环境热点问题的科学分析及技术研发能力.

3 双方合作成效

3.1 提升两国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实现借鉴融合

在双方合作进程中,通过高层对话机制,在部长级会晤、司级政策对话中分享中韩两国大气污染减排最新进展,并通过相关工作机制会议、项目交流合作等在政府、科研院所、学界专家等多层面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政策”“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和技术”“新冠肺炎疫情对大气污染管控的影响”等专题交流互访,仅2019年各级韩方代表团等访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等达10余次,双方分享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介绍中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组织运行模式和工作成效,推进两国在雾霾治理政策、措施和组织机构建设方面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见图3).

在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方面,针对秋冬季雾霾天气频发等问题,中国于2013年起制定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等,采取散煤清洁化替代、公路转铁路运输、整顿散乱污企业等“治本之举”以及错峰生产与运输、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治标之措”,重点区域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显著下降[11]. 韩国环境部分别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11月制定并颁布实施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颗粒物季节管理制度实施计划,主要措施包括减少煤炭发电、加强五等级车辆管制、加强对工厂的监督管理和加强农村地区的焚烧管制等,颗粒物季节管理制度的实施对改善韩国秋冬季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12-14]. 在技术支撑专门机构建设方面,中国于2017年采用“1+X”运行模式,联合国内大气领域优势科研机构,成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近3 000名大气环境领域科学家开展集中攻关,实现科研组织模式重大创新,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促进了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的深度融合,着力解决科研成果不落地和地方政府“有想法、没办法”的问题,提升了污染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韩国对中国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组织运行模式等给予高度评价,于2019年12月成立韩国国家颗粒物信息中心,作为专门负责韩国环境部、韩国国家气候和空气质量委员会等政策制定的技术支持机构,负责评估颗粒物政策实施效果,解析颗粒物污染成因,搭建颗粒物相关信息共享平台. 两国通过交流借鉴融合,不断提升各自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15].

3.2 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实现两国蓝天常在

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和相互学习借鉴,为治理雾霾天气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中韩两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也推动了东北亚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蓝天白云的优良天气正在成为常态. 与2016年相比,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下降44%,重污染天数减少66%,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55%,重污染天数下降79%,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见图4). 韩国通过颗粒物季节管理制度的实施,2021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为18 μg/m3,创下自韩国观测史以来的最低值,与2016年(26 μg/m3)相比下降了31%,空气质量为优(PM2.5日均浓度在15 μg/m3及以下)的天数达183 d,同比增加20%,其中首尔地区PM2.5平均浓度达20 μg/m3,与2016年相比下降23%[16-17](见图5).

3.3 切实回应社会关注问题,实现增信释疑

在交流互访中,双方正面交流“相互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等社会关注问题,不断加深相互了解,实现增信释疑,并在公开、透明、互信和尊重彼此利益与发展阶段差异的基础上,就大气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共识,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真诚伙伴关系[18]. 同时,为进一步科学、客观认识颗粒物污染相关问题,在“晴天计划”项目框架下,开展空气质量数据共享和联合研究工作,科学阐述和评估两国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另外,双方积极推进合作成果在各自国家的宣传工作,2021年2月,双方联合发布中韩秋冬季空气质量污染治理成效报告,正面回应了社会关切[19-20].

图 4 2016—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气的变化趋势Fig.4 Trend of PM2.5 annu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and heavy pollution weather in the Jing-Jin-Ji and surrounding ‘2+26’ cities during 2016-2021

3.4 成为维护双边关系润滑剂,支撑多边环境外交

图 5 2016—2021年韩国PM2.5年均浓度和重污染天气的变化趋势Fig.5 Trend of PM2.5 annu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and heavy pollution weather in South Korea during 2016-2021

友好交流、合作共赢始终是中韩关系的主流,环境领域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两国政府在大气环境领域的良好互动以及保持稳定、畅通的对话渠道,有助于增强两国的政治和战略互信,在助力两国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已成为双边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润滑剂. 同时,中韩等六国于2018年在联合国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计划(NEASPEC)框架下建立东北亚清洁空气合作伙伴关系(NEACAP),开展共同治理区域内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研究. 中韩“晴天计划”项目与NEACAP相关合作内容相辅相成,相关科研结论和合作成果进一步支撑了多边环境外交,为推进东北亚地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展望与建议

目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日趋复杂,雾霾是区域性问题,空气质量改善仅靠一个国家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感召下,各国应积极寻求区域性环境问题治理方案.

东北亚各国共享一片蓝天,在大气环境问题上“同呼吸、共命运”. 目前,东北亚各国PM2.5、臭氧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仍高于北美、西欧等地区,距离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空气质量指南指导值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大气污染物持续减排压力,以及实现碳中和协同减污降碳的迫切需求. 中韩两国都是东北亚举足轻重的国家,是后疫情时代区域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两国在大气污染领域形成的合作范式及成功经验,对东北亚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和借鉴价值. 未来,中韩两国将立足区域、放眼世界,持续打造和推广中韩大气领域双边合作范式,积极推动建立“中韩+”环境合作新格局,助力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空气质量改善,为全球大气环境治理贡献中韩智慧和方案.

猜你喜欢

中韩空气质量大气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大气稳健的美式之风Polk Audio Signature系列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
“2016中韩电影论坛”开幕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