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矛盾与统一视角下的恩施州传统村落保护探究
2022-04-25谢凯徐载程徐伟
谢凯,徐载程,徐伟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1 恩施州传统村落现状
恩施州作为武陵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建筑形式。正是由于山区封闭的地理位置与地域性建筑、文化的融合,恩施州才自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虽然传统村落在布局上形式各异,但在建筑形制上主要表现为土家吊脚楼建筑形式。
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个性鲜明,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1]。截至《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恩施州所辖属的8个县市中一共有81 个传统村落(见图1)。从地理位置来说,恩施州地处鄂西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居民缺乏保护传统村落的概念。从资源储量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恩施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封闭的原生态空间,恩施州才得以孕育独具特色的建筑与文化氛围,并以传统村落的形式得以保存。从传统村落保护来说,此时偏远的位置反而成为保护传统村落无形的屏障。虽然近年来,随着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村落遭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但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这虽然是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危机,但同时更是让传统村落得到更好保护的巨大机遇。
图1 恩施州传统村落分布
2 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矛盾
2.1 建筑材料选择的矛盾
恩施州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土家吊脚楼(见图2),属于木构建筑。木构建筑有着显著的优点,其中主要的优点可以概括为:①建筑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②便于建筑修缮。③建筑稳定,抗震能力强。当然木构建筑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方面木材属于易燃材料,因而在发生火灾时,往往因为无法施救或者施救不及时导致整栋建筑被毁。另外一方面,木材易受雨水侵蚀,防腐蚀性差,木构建筑的构件易发生损坏,需要经常检查与修缮。
图2 土家吊脚楼基本形制
经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随着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清水混凝土建筑在乡村建筑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清水混凝土建筑相比于木构建筑有着诸多优点。例如:清水混凝土建筑防火性能高、清水混凝土建筑不易受侵蚀损坏、清水混凝土建筑空间利用率更高等等。正是基于对木构建筑的缺点与清水混凝土建筑优点的考量,越来越多的清水混凝土建筑逐渐取代了木构建筑,但这无疑加剧的传统村落消失的速度。
随着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山区原本封闭的格局势必被打破,交通更加便利,再加上木构建筑的缺点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清水混凝土建筑组建取代木构建筑逐渐成为乡村建筑的发展趋势。为了避免木构建筑消亡于时代的步伐当中,对乡村建设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已成为当下我们在保护传统村落中急需解决的矛盾之一。
2.2 居民居住地选择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矛盾
当恩施州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时,居民在选择居住地时主要是基于对生存环境的考虑。一方面是耕地对居民居住地选择的影响。山区平地少且分布散乱,导致居民可用的耕地面积少,为了方便农耕,居民在选择住所时尽量靠近耕地。另一方面是宅基地的选择对居民居住地选择的影响。影响居民宅基地选择的因素很多,比如宅基地选择应有稳定的生活水源、躲避各种自然灾害,除此之外宅基地一定要有好的风水。但是,随着恩施州的发展,交通更加便捷,居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后,居民在选择居住地时不单单仅限于对生存环境的考量,更多的是对生活环境的考虑。毫无疑问城市的生活环境明显好于农村,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在城市里定居,而不是继续在乡村生活。因而在村落中,也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建筑空缺”现象,原有村落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2]。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深入进行,农村人口数量在急剧的减少,村庄内主要分布着老年人群,整个村庄的活力都比较弱。相比于定居在乡村,定居在城市意味着更便利的交通,更富裕的经济收入,更方便的获取资源。居民居住地选择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矛盾正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里定居,与此同时这就意味着传统村落中的原住民会越来越少,如若传统村落成了居民都不愿定居的地点,甚至传统村落发展为空心村,传统村落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2.3 政策与居民自主意识的矛盾
冯骥才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载体,不能消亡”[3]。近年来,国内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度也日益提升,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GBT_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性文件指导传统村落的发展。其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保护优先、发展利用,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活态传承、突出特色,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基本原则,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在政策提出的同时,新的矛盾也随之而来。在对恩施州的传统村落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对居民在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居民对保护传统村落没有任何的概念。尤其是在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方面,传统建筑被居民无意识的拆迁、更改建筑的结构甚至废弃年代悠久的传统建筑,这无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形成巨大阻碍。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发展积淀的产物,不仅是古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更对指导我们当前村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传统村落本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但是同时,我们无可否认的是政策的执行者还是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如果居民的自主意识得不到改变,传统村落的保护政策也必然不能执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也势必会变成空空之谈。
3 传统村落保护策略的统一
3.1 新材料与经济收益的统一
据实地走访调研发现,相比于钢筋混凝土建筑,木构建筑的居住舒适度和建筑亲和性更高。基于木构建筑的缺点,我们试图通过新材料与木材的结合,让木构建筑的构件变成防火性强、抗腐蚀度高的材料。居民选择建造房屋时,必然会倾向木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的建造比例就会变少,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建造木构建筑一方面可以减少居民的经济支出,另一方面随着木构建筑的大量建造,传统村落的风貌得以保全和发展。传统村落的风貌得到改善后,乡村旅游业就有了发展的空间,居民也可以通过乡村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提高居民的经济收益。
新材料的出现让传统的木构建筑得以延续,木构建筑的保存与新建让传统村落的面貌得以保护,良好的传统村落面貌为乡村发展旅游业等产业提供了可能,乡村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居民收益的提高。新材料在传统村落建筑上的应用与居民经济收益的提高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上得到了统一。
3.2 居住满意度与旅游业发展的统一
恩施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乡村产业不发达,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满意度。要提高居民的居住满意度,除了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外,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乡村产业。在传统村落得到保护之前,居民只能选择农业作为主要的产业,收益微薄。但是在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后,居民可以凭借良好的村落风貌及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十余年来,许多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成为旅游热点,游客量逐年增加[4]。适度的旅游开发有助于传统村落的更新,一些地区的旅游发展既促进了传统村落脱贫致富,也保护了传统村落特色[5]。
通过合适的旅游开发方式来吸引资本,促进传统村落的修复与保护,一方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已成为乡村振兴、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能凭借传统村落的资源优势发展其他产业,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
3.3 居民意识与国家期望的统一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6]。要实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树立居民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要增强居民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保护传统村落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需要让居民看到保护传统村落带来的收益与好处,让居民能自发的产生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
4 结语
恩施州传统村落众多,各个村落在保护过程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与问题。然而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解决的,纵观整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格局,居民保护传统村落的愿望与国家的期望是高度统一的,传统村落保护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是高度统一的。本文对恩施州传统村落保护中面临的矛盾进行了剖析,并针对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策略。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它不仅是居民更好地保护发展乡村的期望,更是国家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和世界聚落文化多样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