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贵州省传统村落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2-04-25陈豫川

重庆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村落

陈豫川

(贵州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0 引言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内容之一[1]。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贵州传统村落的发展迎来崭新的机遇。通过深入村落的专项研究,探索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可有效解决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的问题。 自从2012 年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传统村落评定制度”实施以来,2012—2019 年国家住建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名单中, 贵州省共有724 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 贵州省的传统村落由于地理、人文等因素,留存了独特的个体性聚落特征,传统村落在地域性特征下承载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遗产内涵[3]。 本文对近30 年的贵州传统村落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建筑学、生态学、规划学、旅游学、地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相关领域展开研究综述,对时间跨度内的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传统村落研究的热点、前沿和演化规律,绘制出直观的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和直观的参考[4]。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 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绘制。 利用该软件对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共现时间线、突变词、作者合作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直观地呈现研究文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探索研究发展的趋势。 具体方法为将CNKI 总库中导出的Refworks 数据导入Citespace 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1.2 数据来源

选取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在数据库中对“贵州”“古村落”“传统村落”“古寨”“历史村落”“传统聚落”等关键词进行主题精细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1990—2020 年。 对相关文献进行追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然后用Excel 辅助统计,再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查重和校正。 收集文献的截止时间为2021 年3月,以CNKI 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为目标数据,最终将得到的相关有效文献565 条作为基础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

2 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1 发文数量分析

发文量体现了传统村落研究的活跃程度,对知网获取的文献进行逐年量化统计, 得到图1 贵州省传统村落文献量逐年统计图,通过发文量分布可观察不同年份发文数量的变化,从而分析研究走势。 可知贵州传统村落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图1 发文数量年度分布统计

第一阶段:1990—2000 年,为研究的起步阶段。贵州省传统村落的研究起步较晚, 在1996 年提出传统村落之前的研究文献总量较少,这期间的研究内容主要以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聚落形态为核心[6]。

第二阶段:2001—2011 年,为研究的稳步提升阶段。 进入本世纪前十年,传统村落旅游悄然兴起,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及可持续性发展是这一阶段学者研究的核心课题[7]。 2004 年以前有关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每年发文极少,2004 年之后在国家政策和贵州省政策的支持助推下, 多个方面的贵州传统村落研究开始缓慢增多[8]。 其中,2016 年之后增幅明显变大,可知政策的扶持是贵州省传统村落研究井喷的核心因素[9]。此阶段年均发文超过10 篇,研究开始关注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赵曼丽等[10-11]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如果仅仅停留在保持原状的层面上, 无疑为传统村落的居民在改善社会和经济生活条件上增加了负担,因此,生态旅游等将会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此阶段也开始关注历史演变中的相关研究,如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等。罗德启的早期研究在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时,认为历史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是推动传统村落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12]。

第三阶段:2012—2021 年,为研究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在推动落实传统村落可持续性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下,更多贵州传统村落的特征得到了研究。 2012 年开展传统村落调查,传统村落的概念被首次明确后[13],研究发文量快速增长,年平均发文量30 篇。 其中,2019 年发文量较前一年增长了2 倍,高达80 余篇。 对比分析可见,之前的研究主题更多集中于乡村旅游和聚落特征,而2019年和2020 年研究范围则扩展到乡村振兴、生态景观等方面,且此阶段出现多学科合作的研究趋势。 周政旭认为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从单体研究扩展到聚落整体,从物质的实质延伸到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方向,由单一的学科发展向多学科综合研究转变[14-15]。此阶段的研究涉及生态景观、环境气候、美学特征等,结合了建筑学、城乡规划、经济学、生态学等领域,研究维度实现了突破和创新[16-19]。

整体来看,针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早期发文偏少,后期研究处于快速增长状态,研究前景较好。 年平均发文量呈现了现阶段研究方向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国家实施“传统村落”评定制度, 贵州传统村落研究得到了重视并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政策扶持和研究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相应年发文量和文献内容的增长[20]。 然而,现阶段年度发文量相对较少,说明对于贵州省传统村落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2 发文期刊分析

通过图2 对发文期刊的统计来看,分布于不同领域的期刊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包括建筑类、高校类、城市规划类等,充分表明贵州省传统村落研究处于多学科交叉的发展态势中。 发文量位于前四的期刊依次是《贵州民族研究》《建筑学报》《华中建筑》《山西建筑》, 越来越多的期刊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表现出一定的关注度,不再局限于贵州本土期刊。 但另一方面,发文期刊中的核心期刊较少,从图2 可以明显看出,前十位发文期刊中仅有两个核心期刊,尽管贵州地区机构整体发文数量最多,但核心期刊的发文多为其他地区机构。

图2 文献来源发文期刊统计

2.3 发文机构与作者分析

文献作者和发文机构是研究的核心,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Citespace 分析可以看出, 参与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机构主要为高校以及一些贵州政府部门, 总体而言研究机构多但是合作少(图3)。 从联系关联者看,贵州大学基于地域性优势,自2000 年以来致力于从建筑学和城乡规划视角开展贵州传统村落探索研究,表现了较强的中介中心性,成为了贵州省传统村落研究的核心力量[21-22],但从合作密度上看,贵州大学与其他发文机构的合作程度较浅。 同时其他高校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均是贵州省传统村落相关研究的领军机构,说明现在对贵州省传统村落的研究已经引起贵州省外的许多研究机构的关注,且这些机构逐年增加。 此外,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已经形成一批重要的代表学者,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将会激发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新方向。 由图3 可以看出,目前相关领域的作者之间协同合作仍相对较少,还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

图3 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经统计分析发现,有关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发文量最高的是清华大学周政旭的50 余篇,他从空间特征、聚落文化、生态景观等研究内容出发,主要探索聚落的地域文化[23];其次是贵州大学余压芳的30 余篇,其从事贵州传统村落研究多年,研究方向从传统村落的聚落空间扩展到文化空间识别等,依托所在高校平台拥有的丰富地域性研究基础,借助多学科交叉优势展开研究[24];排在发文量第三的是贵州省建筑设计院的罗德启的20 余篇, 其主要研究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再生[25]。

3 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的高度概括,所以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揭示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关联。 节点大小代表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出现频次越高,节点圆圈越大[5]。 利用Citespace 选取每年频次最高的50 个关键词进行一定规则的计算, 然后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共现关键词440 个,连接线582 条,连接密度0.006。关键词之间呈现明晰的逻辑规律联系,以热点的关键词为核心向周围辐射[5]。 图4 图谱中的“传统村落”圆圈最大,可知其是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重点,其次为“聚落”“贵州”“传统聚落”“保护”“黔东南”等相关的关键词。 贵州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拥有极为复杂多样的传统村落地理特征,因而围绕庞大的贵州传统村落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研究体系[4]。 从文献的地域角度分析,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核心区域是黔东南,其次是黔西南地区,而对黔南和贵阳地区的研究较少,表明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与地域文化资源、周边村落联系、村落开发程度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这些关键词能够反映出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从表1 可以看出,提取中心性大于0.1 的高频关键词,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主要围绕“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 “保护” “少数民族”等主题。 总体而言,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特征、建筑特征、环境景观、保护发展、文化振兴等五个重要领域,并通过不同的样式展现知识的研究领域时区布局和热点动态,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是研究的高活跃度内容。 进一步分析发现,图谱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并且相关关键词形成相应的聚类,但是研究的偏重差异较大,部分高频关键词研究较多,其他相关领域则研究较少[26]。

表1 高频关键词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共现时间线图是将相同聚类的文献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反映特定研究领域文献的时间跨度,从而共现时域图,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相同时区中,能够反映在时间维度上的整体研究演变关系[27]。图5 为贵州传统村落研究共现时间线图,图中的图谱连线较为紧密, 说明30 年间针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 为了聚焦研究主题,更加清楚地展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计算,将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分组,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28](图6)。图谱形成了共有16 个关键词聚类的研究热点区域,编号越小聚类规模越大。

图5 研究共现时间线图

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

对传统村落研究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在图谱语言解读中,词汇与其他词汇的连线越密集,该词汇代表的显性特征就越丰富,说明其能够被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共同捕捉关注,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充分体现了该主题下学科交叉的研究趋势[29]。 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在2000 年以前属于探索时期, 主要集中于传统民居的研究(#1 吊脚楼和#5 建筑艺术),2000 年之后研究呈现多维方向发展的趋势(#7 贵州和#8 传统村落)。 从2010 年开始, 研究主题和领域逐渐呈现良好的延续性和多元性,涉及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生态景观、文化传承等研究(#3 乡村振兴和#6 保护与开发)。 对16 个聚类主题二次梳理后归纳分析,可将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主题归纳为聚落特征、建筑特征、环境景观、保护发展、文化振兴五个方面。 可见,无论是对传统村落物质空间的研究还是社会空间的探讨,各学科的研究焦点最终回归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因而传统村落的保护始终是研究的核心命题[30]。

3.3 研究前沿与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变是指一定时间内关键词出现的增长速度突然加快或使用频率突然提高,利用突变词的动态变化性,可确切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前沿[26]。通过Citespace 对突变词的检测得到突变率权值和年代, 排列出贵州省传统村落研究中19 个突变率较高的关键词突变图谱(图7),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热点问题,其中深色为开始突变的时间。 第一组2006 年以前的突变词为“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旅游”“文化”,其中“乡村旅游”的突变率高达4.8, 这一阶段对贵州省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的探索上; 第二组2006—2011 年间的突变词为 “古村落”“民族村落”“聚落”“生态博物馆”,其中“聚落”的突变率最高,达到3.25;第三组2012 年之后的突变词为“喀斯特”“人居环境”“山地”“白水河”“乡村振兴”“黔东南”,其中“乡村振兴”的突变率高达4.09,其突变发生时间为2018—2020 年。 在2012 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一批名单公布后,借助国家政策扶持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这一阶段的地理学、生态学、人文学等学科的加入,使得研究已经深入到了跨学科发展等前沿的技术领域, 研究逐渐趋向多元化[31]。

图7 关键词突现图

4 结论

本文以CNKI 数据库的文献为基础,结合近30 年来贵州省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综述,以知识图谱等研究手段,对1990—2020年间贵州省传统村落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1) 从发文数量和发文机构分析,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发文量在2000 年之前相对较少,以2012 年为分水岭,文献增长率迅速提高;从发文机构来看,高校是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核心力量,其中贵州大学发文较多,其次是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但研究机构之间缺少合作;

(2) 从关键词图谱分析,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保护与发展等是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近年来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以视角多样化和方法创新性为主,在学科交叉的协助下趋于综合性和实用性研究。 在研究方向上,主要以建筑技艺、空间基因、聚落特征、保护发展为重点,对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23];

(3) 从研究局限性分析,现阶段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文化传承等展开,对贵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创新研究和方法创新实践是今后的重点方向;研究中对传统村落空心化的现象缺乏分析[32],且较为缺少对传统村落的消防系统、空间居住适宜性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33]。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各界对贵州传统村落的研究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是在现代化发展影响下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与文化遗产传承、 现代需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贵州传统村落时代性演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急需创新性研究提供解决思路,促进贵州省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和良性发展[1],接下来的研究可关注三个方面内容:

(1) 提升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传统村落研究的范围和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需重点关注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在地性和地域性,共性与差异性的实践研究,活化发展,更新传统村落保护模式[34],展现贵州传统村落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及演进规律,归类总结整理;

(2) 提高贵州省传统村落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在研究广度上,早期学者重点研究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保护与发展,逐渐延伸至结合村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基因进行分析[35],同时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学、文化景观、居住适宜性等内容也逐渐得到研究。 在研究深度上,建筑类学科在传统村落的建筑文化、空间构成、民居环境等研究中,从过去的单一学科研究发展为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36]。 现阶段研究对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居住适应性、建筑室内热环境等相关方面的交叉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和创新,关于传统村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待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创新科研的背景下,研究视角多元化将成为未来拓展研究领域,实现学科交叉、多学科发展的方向[37];

(3) 加强贵州传统村落研究实践运用的方法研究:现阶段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于实践的研究较少。 应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研究的技术,扩展研究领域,促进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研究更加系统化, 对传统村落的认知更加整体化和具体化,加强学术对话与交流,提升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率。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村落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图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