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个村 真叫新农村
2022-04-25陈青冰
新华社记者 陈青冰
近年来,“新农村”这个词,频频见诸报端,建设美丽新农村是“新农人”的共同心愿。巧的是,重庆綦江区石角镇的一个村,村名真的叫作新农村,新农村里还真有一群“新农人”。
新农村建设贵在“新”
新农村建设贵在一个“新”字,不仅是说村容建设的外在表现是新颖的,而且建设手法也要出新,紧跟时代,不断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村如其名,正是地地道道的“新农村”。站在新农村高岗上举目四望,泛着新绿的茶树“站”满了一个个山头,点缀其间的新农舍色彩亮丽,一口口修葺一新的山坪塘波光潋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农村离不开每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新的工作方式。”綦江区石角镇新农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邱俊铭说。2021 年,綦江区向全区重点帮扶村、脱贫村等派驻了105 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完成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的有效衔接。
来到新农村后,邱俊铭带领干部群众接续之前的脱贫茶产业,打造两大茶叶品牌,聘请文创人员开发新包装并打上二维码,使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线购买,还能直接溯源,开启了茶产业品牌化发展的“2.0阶段”。去年,全村茶产业实现利润总额11万元,15户脱贫户两次分红,产业日益壮大。
新农村吸引人才回流
在新农村,脱贫攻坚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乡村振兴战略,正吸引越来越多“新农人”回流。
2021年,已经考出“农门”的23岁大学毕业生冯佳鑫选择回到新农村,作为本土人才到村挂职。他将自家农房改造成农家民宿给乡亲们“打样”,带动有条件的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来自綦江区政府的数据显示,2021 年,綦江回引306名优秀本土人才到村挂职,吸引160名本土企业家回乡兴业,吸引1.2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从中培育了7 410名新型职业农民。
三月春风吹绿了山城第一茬春茶。在新农村,新农人正做着有关春茶的新农事。在春暖花开的日子,新农村里身着素雅汉服的茶艺师正为游客讲解茶道,手持自拍杆的带货主播穿梭于茶山中,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忙着布局新的茶产业,他们的工作方式在乡亲们看来十分新颖。
“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烫杯温壶、洗茶冲泡、分杯奉茶、闻香品茗……来自福建的茶商施莉梅当上了“新农人”,向村民们传授茶艺知识。在她眼中,新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浓浓的乡村气息,都是稀缺的商品资源。
“我到新农村来,就是想给这里注入更多文艺范儿。弄一方小院,实现茶友们品茗会友、返璞归真的田园梦,也有助于村里人实现致富梦。”施莉梅说。
今年26岁的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电台主持人刘必月也是一名“新农人”。2019年,綦江区融媒体中心成立服务乡村振兴的红蚂蚁商城后,刘必月和50多名同事一同成为特色农产品带货主播,跑遍全区40多个脱贫村。在城市长大、学播音主持的她自豪地说,自己在农村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去年,仅在一场带货直播中,她就为十几个村的农户卖出价值170多万元的土鸡、生态鱼等土货。
綦江区委宣传部部长任骏说,乡村振兴夯实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2021年,綦江区农旅综合收入超3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达到19 050元。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