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石犀
2022-04-25王诗瑶
奇妙博物馆 2022年4期
王诗瑶
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治水的传统。从战国时代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到后人不断改造以两江为核心的水渠,这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为成都地区成为我国西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奠定了基础。
传说李冰在这里治水时曾造了5头镇压“水精”的石犀。成都博物馆中就收藏有一头石犀。它长3.3米,宽2.1米,高1.7米,重约8.5吨,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东北侧,整体雕刻风格粗犷古朴。体形如此巨大的石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一件圆雕石刻,具有极高的考古和艺术研究价值。
站立的石犀躯干壮实,四肢粗短,下頜及前肢上被雕刻了卷云纹,那憨萌的外表极为可爱。成都人民亲切地称它为“萌牛牛”。
萌牛牛刚出土时,全身都是“伤病”。它的表面被钢筋混凝土覆盖,不少部位出现了剥落、风化、粉化、残缺等问题,修复难度极大。
文物保护专家为它量身定制了全套保护方案:就地搭建保护棚,防止太阳直射,预防酸雨、冰雪等的侵害;清理表面附着的钢筋混凝土,再用毛刷、竹刀等工具慢慢清理细节。
为了将石头内部的可溶盐迁移出来,工作人员每天用湿纸浆或湿宣纸吸附在石兽表面,为它“敷面膜”。针对石犀的风化、粉化及残缺病害,还对其进行加固及局部修补,力求呈现出真实的文物样貌。
当然,这头石犀是不是真的为传说中李冰所造的5 头石犀之一还需要进一步考证。据专家推测,这头石犀和传说中李冰治水时造的石犀十分相似,可能具有水则( 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 的功能。
2016年,这件石犀正式“入住”成都博物馆。经过系统“救治”和科学保护,它终于“健康”又神气地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世人见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