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落地开花,教育回归本真

2022-04-25胡波波方心田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培训作业

胡波波 方心田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临近下午五点,优美的旋律在万载县第四中学校园响起。学校主教学楼门口,二声部合唱团的歌声此起彼伏,吸引了众多师生围观。其实,这只是万载县第四中学学生课后延时活动开始的序曲,紧接着,经典诵读社团、啦啦操社团、足球队等二十多个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当天的排练。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能够既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又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万载县第四中学校长刘青向记者介绍。

万载县第四中学的课后延时服务场景,只是万载县推动“双减”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减负,让学生轻装上阵

“‘双减’政策出台后,万载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构建作业管理有温度、课后服务有广度、课堂教学有高度的‘三度融合’教育新常态,推动校内‘双减’工作见实见效。”万载县教体局局长张绪荣向记者介绍。

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万载县各中小学结合实际,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创新性地加入家务劳动、亲子阅读、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等项目。扫地、叠衣服、洗碗、科技小制作、垃圾分类、给长辈讲故事等,成为家长、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据统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164所学校全部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不让家长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达标率为100%。

在万载县教体局的统一安排、布局之下,各个学校也针对“双减”政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万载县第二中学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师、家长、社区和网络的课程资源,从学科能力拓展、优秀文化传承、多元智能发展、创造力提升等方面,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系列化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校本课程。基于学生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形成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开发出差异化课程,并通过“走班选修”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

“现在,学校实行了全面‘双减’,我们的作业明显减少了,每天就有时间来学习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音乐、美术、体育课也不会被占用了,真的很高兴。”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欣怡兴奋地说。

每天早晨8:30开始,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开展30分钟的“阳光体育”,内容形式多样,有古朴的傩舞韵律操、欢快的跑步操、阳刚的武术操等。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各年级音乐、美术课程每周不少于2节,体育课程每周不少于3节,严禁其他课程占用。

各学科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实行分层作业布置,设计出“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套餐,开设“作业超市”,推出“作业自助餐”,不同学生可选择完成不同内容和数量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此外,形式多样的课后延时服务也在万载县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中小学构建个性化与地域化相结合的特色社团课程体系,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展了足球、舞蹈、美工、书法、围棋等不同课程,可供学生自由选择。为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各学校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聘请体育教练、能工巧匠等专业人员参与课后志愿服务,更组建了冰雪运动、花灯戏、傩舞等社团。校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让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拥有源头活水,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每天课外延时服务时间,万载县第一小学博彩楼的多功能教室里,二胡演奏、书画练习、舞蹈表演等此起彼伏。老师精心指导,学生快乐学习,好不热闹。这些指导与学习,是该校学生“点单”、教师按“单”教学的生动写照。

<H:\工作\教师博览原创版\2022年第4期教师博览(原创版)\上图\上图\2022-4-43-3.tif>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就通过发放调查表,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整合出“水墨飘香”“畅想声乐”“科普实践”“旋风足球”“手随心动”等20多个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课后延时服务选项,供学生“点单”。

五年级(1)班的李天瑜同学兴奋地说:“可以点单的感觉超爽,自己选的项目,完成起来省时省力,还特想参加。”

万载县第二小学采取多元化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女工编织、电子百拼、编程积木、科技模型、创客等社团,制订了专项管理制度,由专人管理、专人指导,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活动平台,提高了学生素质,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充满活力的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各个学校积极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把“学知識”和“育人”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提质,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是‘双减’见效的主阵地,只有让学校教育起到相应的作用,全方位的‘减负’才能实现。”万载县第二小学校长丁琼莹语重心长地说。

万载县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比武、学科培训、网络研讨等活动,努力践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双减”思路。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减负成效显而易见。课堂生态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课堂灵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目前,万载县初步形成了以“主题学习工作坊”“共同备课工作坊”“课例研讨工作坊”为主要研修形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县域“校本研修”模型,有力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模式,让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激发了自身发展的内动力。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张绪荣说,“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全县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县域优质学校学科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021年8月,万载县启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强校”项目建设。该项目由上海晨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派出由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通过为期三年的教育合作,结合万载县教育改革发展实际,主导实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强校’项目”,对全县教育改革发展进行指导,重点在合作双方选定的9所项目实验校(6所初中、3所小学)开展实施。通过外请专家指导、片区“点单式”集体教研、构建校园文化等方式,着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能得到博士团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我太激动了。”万载县第三中学潘南英老师在结束全县组织的培训时,感慨地说。

万载县第一小学作为“提质强校”项目实验校之一,首先列出了教师培训三年清单,实行“点单式”培训。具体做法是先由全校200多名教师根据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提出培训需求与方向,再由学校梳理出培训内容120余项,提请“提质强校”项目组的专家讨论,制订培训方案,计划三年完成所有培训内容。

“点单式”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学科团队建设、备课上课技巧、班级管理等方面,如“我最想听的课”系列、“我最想外出参观的学校”系列、“我最需要的团队建设措施”系列、“我最需要学习的理论”系列、“我最需要的教学资源”系列……

“点单式”培训不仅可以“点”内容,还可以“点”形式。据了解,按各科教师的点单需求,“点单式”培训的主要方式有座谈式、沙龙式、讲座式、讨论式、案例研究式、角色扮演式、课堂教学观摩式等。培训形式多样,既有本校教师的研讨课,也有专家的示范课;既有班级管理理论讲座,又有入班实践指导;既有现场面授,又有线上交流,还有外出观摩等。

“培训内容让我们老师自己选,一是形式新颖,二是针对性强。这样的培训接地气,老师们听得进,学得好,用得上。”钟玉娉老师感慨地说。

<H:\工作\教师博览原创版\2022年第4期教师博览(原创版)\上图\上图\2022-4-43-1.tif>

凝心聚力,让教育行稳致远

“当前背景下,是不是‘双减’落地,家长就可以‘躺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家长就可以万事大吉,当‘甩手掌柜’了呢?显然不是的。”万载县第一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邱霞坦言,“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甚至可以说在今天更加需要形成家校共育、家校同责的良好氛围。”

的确,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皆密切相关。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情绪控制、心态调适、精神塑造、毅力锻造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引导。同时,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也需要家长们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提供引导和支持。

记者来到万载县第一小学,恰逢学校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们纷纷走进教室,与孩子同倾听、同学习、同思考;观摩大课间活动,感受孩子们的激情与活力;欣赏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书画作品,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双减’之下,更加考验父母的担当。”萬载县第一小学校长丁梓秀说,“‘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和家长的双向奔赴。我们应乘着‘双减’的东风,为孩子的终身幸福赋能,家校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让‘双减’落地生花。”

学校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家长大讲堂”,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做主题讲座、分享成长历程。交警家长可以给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医生家长可以给学生讲解传染病的预防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法官家长可以讲解法律法规知识……

“在家庭环境中,要营造书香氛围,对孩子多陪伴、多交流。家长要正确处理孩子的优点、缺点和天赋,教会孩子为人处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家长左新亮在“家长大讲堂”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双减’政策始终是以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为目的,不但不是减轻家长的责任,反而对父母的要求更高。父母应和孩子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大力推动家校共育的同时,万载县还鼓励乡村学校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

赤兴乡初级中学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不少学生或性格孤僻,或不听管教,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学校关心的重点。“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乡下有些孩子还是胆小,又怕被人知道,因此真正去咨询的学生很少。”校长高包金说,“所以学校还特意开设了校长信箱,以书信的方式开导学生,有时比面谈更有效,学生更放得开。”

截至目前,万载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均做到了三个“全覆盖”。第一是学校全覆盖,全县16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按要求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第二是服务时间全覆盖,严格按照“5+2”的要求开展;第三是服务对象全覆盖,课后服务面向所有有需求的学生。

“‘双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努力实现万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张绪荣最后说。

猜你喜欢

双减培训作业
教师培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会议·培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