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博物馆谨慎重启
2022-04-25姜松;纪双城;青木
姜松;纪双城;青木
编者的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人们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依然很大。很多国家的博物馆一方面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以限流和预约的方式继续开展线下展览,一方面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展示,开展各种线上互动。2022年,是全球博物馆谨慎重启的一年,中国、英国和德国等国的博物馆都抓住机遇,掀起新的“文博热”。
“何以中国”背后的文博热
文博热并没有完全因为疫情而受到抑制,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各种高质量展览层出不穷,故宫博物院的“何以中国”特展就是近期文物精品展之一。故宫博物院自1月26日至5月4日举办名为“何以中国”的特展。这次特展在开展之初,就吸引众多观众,网上门票预订场场爆满,“朋友圈”里也遍是“刷展"和排队如“长龙”的照片。
“何以中国”特展运用最新学术成果,结合精品文物,从不同时伏、不同民族、不同领域充分展示了电菌的文化内涵。此次特展选调国内各主流博物馆的明星展品130余件,如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皿方壁”等。还有故宫收藏、鲜有公展的文物,如凌家滩玉版等。特展还展示了去年评选出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成果,如良渚、大地湾、三星堆等。各地国宝汇集一堂,展现了中国百年考古史。
其实类似的特展,在故宫、国博过去也常举办,但倒退回十几年前,人们的参观热情远没有今天高,特展在当时显得很高冷。近几年国内“文博热”迅猛发展,笔者亲眼见证并有切身体验。
过去朋友聚会,总会选择去餐厅酒吧,品美食美酒。现在则多了一个选项——“看展”。多年以前笔者去国外的博物馆,几乎每次都会遇到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在听专业的知识讲解,而国内的展馆大多门可罗雀。现在国内的观展情况则大有改观:人们在注重参与的同时,也极力追求看展质量,希望在观赏展品外在美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了解策展思路。现场讲解也分不同年龄和层次。一张张渴求知识的面孔,令人深刻感受到大众文博热。
文博热其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们的关注点从“改善民生”的物质需求,逐渐过渡到对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渴求。发达国家同样经历了类似过程。近年来国内众多的新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更多的馆藏文物精品向大众展示。▲(作者系博物馆专家,著有《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博物馆里的巅峰对决》等博物馆通识教育畅销书。)
英国:让参观者虚拟策展
新冠肺炎疫情令英国博物馆迷忍受了近两年的“闭门羹”,但闭门不等于闭馆。当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利用在线技术,策划了很多连老博物馆迷都从来没见过的展览活动,文博氛围在这个国家并没有因为疫情被冲得烟消云散。
以往的博物馆活动,除了展览之外,或许最大胆的做法就是让参观者带着睡袋来体验一下“博物馆之夜”了。但严格的防疫要求令这些吸引参观者的做法统统变得不切实际。不过,当地的博物馆并没有因此沮丧,而是利用这两年,大力发展在线展览和互动活动。
伯明翰博物馆信托基金会想到的办法是,同当地市场上热门的在线游戏和艺术平台“占领白墙”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收集展品并策划自己的展览。
这家基金会从旗下的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中选取了200件绘画作品,其中包括福特.马多克斯•布朗的《最后的英格兰》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珀耳塞福涅》。参与者可以自由利用这些作品,自己来策划、设计和构建一个自认为最棒的数字艺术展览。“占领白墙”有超过721万名用户,在游戏中,玩家们可以合作策划展览;在虚拟环境中,用户既可以将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又可以史无前例地将世界各地的画作聚集在同一空间展出。
另类创新的想法,并非每家博物馆都有足够财力和人力来实现。伦敦国家肖像画廊的负责人尼古拉斯•库里南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曾经谈到,该馆约42%的网络用户来自英国以外,他们访问博物馆的主要形式仍然是浏览图片,因为虚拟现实技术驱动的一些新的服务受限于网络带宽而效果一般,无法引起严肃参观者的兴趣。
不过,还是有博物馆想出简单又不缺网上观众的方法。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选择的方式是,在线展示藏的波斯阿尔达比勒地毯,在博物馆在线开放时间中,每个小时仅仅点亮照明灯10分钟,以便游客在不破坏地毯丰富色彩和精美质感的情况下欣赏它。对光照时间都如此严格限制,实际上只表明了一点:所有博物馆都在努力让藏品在公开展出的同时,尽可能保存好,让未来的参观者也有幸能够欣赏到。
一些英国博物馆长期以来,都会在世界民俗节日期间安排主题活动。在疫情期间,它们也仍然坚持这么做。伦敦国家海事博物馆去年就邀请了伦敦华埠商会舞狮队录制春节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举办春节亲子日活动,讲述馆内中国藏品故事,举办线上中国传统手工课。当地博物馆之所以这样安排,原因之一是希望继续获得海外博物馆迷的关注,因为英国博物馆在疫情暴发前,海外访客人数相当可观。仅伦、敦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国际访客就超过600万。
在疫情期间,一些英国博物馆利用社交网站账号,积极推广在线展览。比如伦敦国家美术馆就通过在线平台发布了大量视频,其中“艺术冥想”系列是观看及点赞量最高的。通过放大画面配以流水声、风声并伴随画面解说,引导观众发挥想象力,展开沉浸式欣赏。
虽然英国目前已经取消防疫政策,但博物馆观众数量较疫情前大幅减少,所以在线活动对博物馆来说,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发展项目,以便吸引全球博物馆迷。▲
德国:策划热展吸引观众回归
德国有7100多家博物馆和500多个展览馆。前两年,这些博物馆和展览馆因为疫情,现场观众减少一半以上,但在数字世界中的创造潜力得到释放。进入2022年后,它们正千方百计吸引观众回归实体展。
德国历史博物馆目前正在举办“卡尔•马克思与资本主义”展览。《环球时报》记者看到,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手稿外,还有他的许多物品以及各种彪像资料。这些展品重点围绕对宗教和社会的批评、革命、新技术、自然和生态、经济等主题。
来自汉堡的汉娜对记者说,自己带孩子来柏林参加马克思思想博物馆之旅。展览有许多体验性的互动展品,非常适合儿童和青少年。
“2022年是各个博物馆全面重启的第一年,对博物馆吸引观众很重要。”博物馆新闻主管朗格对记者表示,他们举办“卡尔•马克思与资本主义”专题展览,一是因为马克思是德国人选出的“十个最伟大的德国人”之一,非常具有号召力。二是因为马克思展览的这些话题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今年主打“门德尔松年”。今年是门德尔松在莱比锡逝世175周年,也是门德尔松故居建成25周年。该市有一条由门德尔松故居、巴赫博物馆、舒曼故居等与音乐相关的博物馆组成的“音乐之路”。它也是今年该市的重点推广项目。
德国其他博物馆也在千方百计吸引观众。汉堡的缩微景观世界2022年起推出南非缩微景观。这一景观是汉堡人和南非的模型建造师合作打造的。参观者甚至可以让飞机起降、车船行驶等。科技爱好者可以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看到数字计算机复制品,该计算机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艺术爱好者可以去德累斯顿,在古代大师绘画馆里能看到新的艺术珍品。美食爱好者可在科隆巧克力博物馆、乌尔姆的面包博物馆及慕尼黑啤酒及啤酒节博物馆边了解知识,边品尝美食美酒。
柏林博物馆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德国博物馆的观众增长很快。到疫情前的2019年,每年已有超过1.1亿多观众。调查显示;55%的德国人表示他们每年至少去一次博物馆。
“2020年是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历史性转折点。”柏林博物馆研究所负责乂拉希米普尔对记者说,现场观众人数大降,但许多博物馆这段时间大力发展数字化,对收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开发数字产品。四成博物馆全面推广数字活动,包括数字展览、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互动。这些改变已在今年的展览活动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