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浅尝辄止”现象及消解策略
2022-04-24王婷婷
王婷婷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愈发密切地与我们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催生了“云教育、云医疗”等系列便民“云”产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主要内容走进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各科教学的开展及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师资保障、技术支持、观念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为摆脱困境,应针充分了解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并有针对性的建构师生和谐统一的内在信息素养体系和外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环境,以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浅尝辄止”表现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学习方式更有甚于思维方式都产生着深刻影响。为了提高人的信息素养,使得人类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生活和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学习渠道应运而生。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相对于其他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而言,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不尽人意,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
1.信息意识低迷
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地域等种种因素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师生的信息意识薄弱,不能积极主动地将新信息与日常的教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师生低迷的信息意识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学生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深度学习十分不利。
2.教师安排随意
当下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再加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能满足语文、数学等传统主科课程的需要就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显然现有教师资源不足以支撑开展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从现有教师的数量上看,数量有限的教师要完成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学任务,依然存在一个现象:很多农村小学一所学校有1-2个信息技术教师并由其承担整个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亦或更糟,有的农村学校面临者“零”信息技术教师的现实困境。
3.开展形式单一
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层实施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专设信息技术课程,二是信息技术以多媒体途径融合在各科教学中来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在农村小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依然停留在仅能满足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需要。形式单一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致使学生对其产生厌倦情绪。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农村学校三年级以上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在一定程度致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形成了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唯一渠道的误区。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尝辄止”现象的成因
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课程开展时师生信息意识低迷、教师安排随意以及开展形式单一等问题,致使小学生很难得到一个系统、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到处充斥着信息的时代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来说是一种挑战。找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影响因素是化解当下尴尬处境的关键。
1.观念淡薄落后,应试教育束缚禁锢
相比城市,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及学生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受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价值取向影响较为深重。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农村中绝大多数教师并未从真正意义上认可信息技术给教学的开展带来的便捷,他们对互联网多媒体相关设备及技术的使用往往是出于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工作检查的需求。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他们自身社会适应性的重要作用。
2.师资匮乏稀缺,教育经费紧张有限
城乡发展失衡且差距拉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禁锢了教育的发展。首先,从师资力量方面来说,与城市相比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较为薄弱。信息技术教师数量的困乏及专业素养的局限使得开展课程时在教师安排上更多的倾向于将教学的任务甩给学校中的年轻教师。其次,从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方面讲,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公用经费没有专项经费,即需要与多方力量协调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3.认识片面零碎,学科壁垒圈框限制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片面零碎及受学科壁垒的影响,在农村小学中一度形成了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存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唯一路径的错觉。其一,通常时候在我们的主观印象中,信息技术教育就只是按照课程表上的课时安排开展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其二,再加上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分科教学制度将所学科目独立开来,这更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科目之间筑立了一堵难以翻越的高墙。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渗入到每一门学科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需要每一位老师的参与。
三、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尝辄止”现象的消解策略
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尝辄止”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使得农村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缺失不完整的,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及处理能力是愚钝的。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消解,以促進农村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
1.丰富课程认识提高教师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师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身心和谐的生命主体,这就需要师生丰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并积极开展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课程。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连续投入,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
连续稳定的经费投入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同时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高效开展。
3.整合学科关系实现学科融合,组织多样的教育形式
只有成为一个整体,才能给人带来美感带来美的情感体验。第一,信息技术涵盖范围的广度决定了其综合性,将其纳为教育内容无不体现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性特征,各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整合性课程。第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借助计算机、网络等辅助各科教学的高效开展,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得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学科的特点以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直观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吸收。概言之,各科老师应将信息技术合理巧妙地穿插进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共同承担起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