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效率的实践探究
2022-04-24于欣伶
于欣伶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笔者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发现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严重不足,读不进去,读不完整,给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扰,课程推进困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积极探索,結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摸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读书方法阅读整本书。
一、多姿多彩的学习活动
要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以往在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介绍内容,总结主题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已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疲惫,反而不愿意进行阅读。因此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师可以将内容重新整合。
以《论语》为例。学生读起来必然感觉难以理解,若仅仅将《论语》当做普通的文言文进行翻译理解,学生感觉乏味,无法理解《论语》更深的精神内涵。但是读懂文本内容又是很重要的一步,因此就需要教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多元化,让学生们在兴趣当中主动进行阅读。
《论语》虽然是谈话、问答,但其中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却是立体的、丰满的。因此在阅读《论语》之前,可以先从了解孔子开始,可以结合《史记 孔子世界》和《孔子的故事》,指导学生为孔子制作人物信息表,梳理孔子的人生经历,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从而从孔子的不同人生阶段初步认识孔子。在实施的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主动探究。
接着,教师整合《论语》内容,从中遴选出多角度体现孔子思想情感和个人形象的重要章节,比如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评价章节,孔子与友人交往的章节等,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深入把握孔子形象,展现孔子的多面性,比如严谨的孔子,可爱的孔子,诚实的孔子,落魄的孔子等。并采取为孔子制作精美书签并阐释设计理念、撰写画像砖文案、为孔子设计雕像并阐释设计理念、为孔子设计拍摄vlog短视频的文案等活动形式,展现孔子个人的,也可以是孔子和弟子友人其他人等的活动场景。通过以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以上活动,在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展示交流自己对孔子形象的认知。
二、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掌握细读分析法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指导整本书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教师应当做好整合文本的准备工作。
比如,在学生对孔子形象有了初步的自己的认知之后,再从四个层面去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把握孔子内心更复杂的情感,从而将对孔子形象的认知提升一个高度。第一个层面体现孔子的孤独的内心世界,选取“子见南子”和“莫我知也”两个重要章节,并附上链接材料《史记 孔子世家》节选。第二个层面是弟子颜回死后孔子与他人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对颜回之死的无比痛心和自己主张无人继承的痛苦。第三个层面是后期冉有与孔子思想背道而驰,孔子的态度。第四个层面体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思想。教师从这四个角度出发,重新梳理文本,整理出重点章节,提供给学生精读。
准备工作完成,就要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分析,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写旁批
训练学生养成写旁批的好习惯,通过圈点、勾划来表明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对有感悟的地方进行点评,写下自己的主观感受。
2.朗读成诵
无论是语文学习的哪个阶段,朗读都是最重要的,它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大声朗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增强语言文字感受力。朗读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在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文字的意思。
3.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分析章句的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说话场合如说话人的口气、表情、动作等,文化语境。并且由于《论语》语录体的独特性,章句之间有多是省略的文字或模糊之处等,就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处。
4.小组交流研讨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很多疑问。而这时教师也不必急于给出解答,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交流中解决疑问,教师从旁指导。
5.拓展阅读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适当的拓展阅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很多专家点评,视频资料、影视欣赏等,教师经过筛选后,有选择性的有重点的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做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督促学生多涉猎课外的知识,全方位的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并且不是局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在多种思想的碰撞中,提炼出自己的看法。
以上训练学生运用细读分析法分析重要章句,从中把握孔子的具体形象,体会其伟大人格。教师通过活动激趣、重点章句细读分析的方法,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让学生掌握一种纵向阅读《论语》的方法。通过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可以继续梳理《论语》其他内容,相继整理出关于孔子各个弟子的相关内容展开整本书阅读。
三、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和谐的阅读氛围,有趣味的阅读课堂,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阅读体验。
比如,在整本书阅读《论语》的基础上,还可以整理全书的成语,举办一次成语接龙比赛,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论语》知识。或者撰写读书心得,记录个人的读书体验,课上展示交流。观看专题视频: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观看《于丹<论语>心得》,使学生阅读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目的是在初步了解了孔子及其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于丹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加深对孔子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主动参与阅读,并乐在其中,在这样的愉悦氛围中,带动不爱阅读的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最终达到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本文是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运用了前人研究资料,对《论语》具体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后,对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做出的总结,但受限于自己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有些想法还比较粗浅,归纳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学习,不断努力充实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