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去”重复作业,“增加”课堂效能
2022-04-24陈碧莹
陈碧莹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做出了明确规定。我校贯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精神,落实“双减”工作部署,明确“双减”绝不是降低教学与学习的标准。结合我校的办学目标,基于学生学情,鼓励教师改变观念、立足课堂、不断创新,精化作业设计。注重每节课的作业,强调单元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知识连接。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我校英语学科作业改革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赋能自主、综合学科、分层设计和复盘巩固等方面。
一、实录一:减去重复作业,增加个性作业(以《2A M1U2 I’m Danny》为例)
(一)单元作业目标
1. 能知晓、背记字母 Cc, Dd 的音、形及其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并能正确书写;能朗读含有字母 Cc, Dd 的相关单词和儿歌。
2. 能在语境中听、读关于性别类的核心单词 boy,girl 和外形特征类的核心单词 big, small,并能说出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外形特征。
3. 能在语境中理解并模仿运用核心句型 I’m... You’re...描述自己和对话者的性别和外形特征。
4. 通过学习,能在角色扮演、问答、游戏等活动中积极、快乐地与他人交流,体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性别和外形特征;知道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大小的区分。
(二)本次作业目标
能了解自己的外形特征。并通过学习,能在角色扮演、问答、游戏等活动中积极、快乐地与他人交流,体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性别和外形特征;知道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大小的区分。
(三)作业内容设计
基于单元作业目标和二年级第一个模块的主题Getting to know you,我设计的一颗星摘星内容是请学生用三句话来介绍自己:Hello, I’m …(name). I’m a …. I’m … and …. 这三句话是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这三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性别和外貌。
作业内容如下:
通过与二年级学生的日常相处和交流,发现学生们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设计两颗星摘星作业时,我融入了跨学科作业。首先请学生在方框内画一画自己。内容不局限于自画像,也可以是自己能够或者喜欢做的事情。其次,通过课上所学的句式,试着从姓名,年龄和外貌等方面介绍一下自己。
作业内容如下:
三颗星的摘星作业有一定的拓展性和综合性。考察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需要学生融汇之前所学过的句式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自己。前两句为I can ______ and ______.和I like___________.最后一句不规定句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
作业内容如下:
(四)我的思考
我根据任教班级的学情和板块主题,设计了“摘星小能手”分层作业。一方面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扎实和巩固核心知识点。另一方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通过这一次特色作业的布置,我能正确、科学地认识作业的目的和功能,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设计作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分层作业的设计也能为巩固和延伸教学服务,并且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
二、实录二:减去被动作业,增加创意作业(以《5A M2U3 Moving home》为例)
(一)案例背景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有初步的空间概念,能初步看懂地图和了解社区的方位图。此外,一般现在时态、现在进行时态、Can句型等相关语言结构的掌握也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本节课我上的是第四课时,话题是Wild geese change homes。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正确陈述大雁迁徙的规律及原因。体会大雁迁徙过程中的团结,在体会不同的“家”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进一步体验家的温暖和美好。
(二)教学过程
通过视频动画、表格填空等方式,学生能够准确陈述大雁迁徙的季节和地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梳理出大雁两次迁徙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描述大雁迁徙的过程,并对动物“搬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试着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阅读任务。内容如下:
这一篇拓展阅读练习,是关于蚂蚁搬家的故事。旨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并体会到大自然的奇特。不要看这一篇阅读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其中包含了不上生词,句型也相对复杂,对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在学习任务单上也罗列了一些单词,帮助孩子完成阅读。
和我预想的一样,有些孩子看着学习任务单上的这篇阅读,脸上又出现了愁容,仿佛在想:怎么这么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些孩子迅速落笔,选择将简单的第一题先做完。有些孩子的脸上写满了纠结。看到这些,我提醒孩子们:“同学们,不要忘了,可以用尺,划一劃你找到的线索。”于是他们行动起来了,拿出尺,一行一行划了起来。
可是划完之后,仍有孩子没有动笔。我疑惑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吗?于是我鼓励他们:“孩子们,和你的同伴们讨论一下,再把答案写下来。”有的问:“你划了哪些呀?”有的说:“我觉得应该这么写。”有的还说:“你看看,我这么写对吗?”等讨论交流完,孩子们纷纷动笔写了起来。他们交上来的学习任务单上的答案层出不穷,无论答案是否正确,都是他们思考和交流后的结果。
以下是几位学生交上来的学习任务单:
(三)我的思考
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上,我们逐渐把重点从“教”过渡到“学”上。也就是说,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学习任务单的出现,能促进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且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有部分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选出小组的组长,做监督者的角色,让他带领好小组。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合理分配小组任务,逐渐形成一个小组自治的形态,使得小组活动更加有序。
三、收获和反思
1.增加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兴趣是英语学习中最有效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分层作业,能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一方面能帮助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克服心中的恐惧,增加自信心。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后,更加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之前有少数比较胆小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现在也能常常看到他们高高举起小手,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另一方面,分层作业的布置还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相关知识和词汇,深入思考,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在课堂中,有些答案往往不是惟一的。之前学生容易盲目跟从别人的答案,缺乏自己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在布置分层作业后,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寻求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答案。在这样不断地思考和表达中,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增加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学方式一般以问答和讲授为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以听为主,其次是回答问题和做练习等。因此,往往输入活动大于输出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交流的机会和动脑思考的机会非常少。
大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其实都乐于表达,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也很渴望获得关注。课堂作业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出现,首先,能让学生拓宽知识面。除了从课本中了解大雁迁徙的知识,还能通过自己阅读,了解其他动物的迁徙知识。其次,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得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在讨论中得出的答案,往往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学生能够在合作、沟通和探索中提升思维品质,并且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四、总结
聚焦作业“减负”,我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寻求作业改革的可行路径。要明确的是,“双减”绝对不是降低教学与学习的标准。老师应该转换观念,作业的设计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要注重每一节课的作业,强调单元甚至更大范围內的知识连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
在作业改革的同时,课堂教学也有所变化。要促进课堂从重讲解过渡到重实践,作业可以以任务单的形式,在课堂中出现,从而实现精讲多练。要促进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实现与课外无痕连接。
作业设计的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效果相辅相成。高质量作业体系的设计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