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集芯IPO:集成化单芯片差异化竞争 技术研发塑造多条增长曲线
2022-04-23林玉
林玉
如今,人们日常携带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多个“嗷嗷待哺”的“吞电兽”使得及时充电成为消费者的刚需。近年来共享移动电源市场迎来新一轮提速,同时我国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也高速增长,下游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为产业上游的企业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英集芯(688209.SH)正是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充电宝、无线充电、TWS耳机充电仓、车充等芯片)与快充协议芯片(电子设备内置或充电器等电源适配器)领域的头部企业。近年来,公司紧抓市场扩容与国产替代带来的政策红利,凭借着自主研发的数模混合SoC集成技术,打入芯片行业细分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据招股说明书,2018-2021年英集芯营业收入从2.17亿元增长至7.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31%,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从3,423.12万元增至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1.87%。
英集芯于4月**日成功登陆科创板,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将持续拓展应用领域及下游客户覆盖范围,随着芯片下游的大量行业类应用如人工智能、视觉识别、车联网、云计算等新需求不断涌现,公司的增长空间进一步被激发。
集成化单芯片打造综合竞争力
传统的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内核一般以多芯片的模拟电路方案为主,需要集合MCU芯片、充电芯片、放电芯片、协议芯片等多颗数字和模拟芯片才能实现特定功能,该方案不仅成本高,而且产品良率和可靠性较低。
而随着电子设备功能复杂程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电源管理芯片需要主动配合设备主芯片的功能不断升级,以数字控制为内核的数模混合电源管理芯片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英集芯通过系统架构和算法的创新,自主研发出数模混合SoC集成技术,能够将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系统和嵌入式软件集成到一颗SoC芯片中,实现各个元器件之间、与嵌入软件之间独特的兼容性,使产品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三个维度上得以平衡,构筑出英集芯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在电源管理芯片行业竞争的加剧之下,英集芯的数模混合SoC集成技术兼具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的优势,不仅简化了外部器件数量与生产流程,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对下游企业的一站式服务,该方案也符合消费电子设备轻薄、短小化的趋势。差异化的产品思路确保了SoC芯片难以被替换,这对原有多芯片模式下的芯片厂商形成了进入壁垒。
技术优势形成竞争活力的底层保障
根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国内移动通信终端所使用的快充协议可分为五类,但市场上各厂家的电子产品所支持的快充协议并未统一,由于快充协议类型、版本上不尽相同,造成了应用端兼容性较差,甚至相互冲突的行业痛点,为消费者日常使用造成了困扰。英集芯依托芯片设计和算法软件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的快充接口实现全协议集成,不仅成为能够支持全部五类快充协议的芯片原厂,也成为全球第一家通过高通QC5.0认证的芯片原厂。
截至2022年3月10日,公司已获得境内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30项。此外,还拥有集成電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1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2021年,英集芯成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也上榜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目前公司产品型号约230款,对应的产品子型号数量超过3000个,新产品不断涌现不仅优化了公司的产品结构,更难能可贵的是,公司的研发优势还成功转化成为业绩成果。
从数据上来看,2018年英集芯收入主要依靠电源管理芯片,占比达90%,经过近年的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公司快充协议芯片收入从2018年的2048万元增长至2021年中期的1.43亿元,预计四年实现14倍的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中期,公司电源管理芯片与快充协议芯片收入比调整为6:4,摆脱了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束缚。
进一步来看电源管理类芯片产品内部结构,2018年移动电源芯片占比达到85.78%,这期间英集芯发力无线充电、车充、TWS耳机充电仓等三类芯片产品。截至2021年中期,无线充电芯片收入增长10倍、车充芯片收入增长3倍、TWS耳机充电仓芯片收入占比提升至7.6%,曾经收入贡献最大的移动电源芯片占比降至51.87%。
重要的是,无线充电芯片(47.2%)、车充芯片(37.7%)、TWS耳机芯片(54.9%)、快充协议芯片(42%)的毛利率均高于移动电源芯片(35.46%)。技术研发优势不仅实现了产品多点布局,而且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打造了英集芯核心优势的底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