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反诈警察直播走红”事件
2022-04-23周信达
周信达
不久前,“反诈民警陈警官直播连麦多位网红”成了各类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回顾整个事件,人民警察陈Sir 跨界直播带来的反差效果改变了社会大众对“警察”这一职业的刻板印象,这也是引发网民热烈讨论的核心要素。但是,陈Sir为何能够突然爆红?警察变身“网红”又为何令各界网友众说纷纭?
这件事其实不难理解。无非就是一位警察,突然成为网红,然后引发各种网络非议,最后整个事件以反诈警察退出直播落幕。
连麦之前,陈Sir仅有粉丝1000余名;连麦之后,粉丝涨至400万。真可谓是“三年不蜚,又不鸣,蜚将冲天,鸣必惊人”啊!
陈Sir突然爆红,何也?
这就要谈到网络风气的问题,这个风气,就是“跟风”。
显然,粉丝的增加,并不是因为陈Sir是位反诈骗警察。不然他怎么可能前两年门可罗雀,这下突然火爆了呢?即使可能是因为近期国家大力宣传反诈骗,但是我想,根据网友的往日表现,他们应该是不大可能去关注这样一个严肃的职业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是因为陈Sir主动和其他主播联动。这并不只是喊几句口号而已,而是确实在网络直播平台引领了一阵反网络诈骗的热潮。最终,真正令网友破防的,是“警察”这一严肃职业的“接地气”行为。当然,其他网红主播的流量,也为陈Sir引来了关注。
陈Sir爆红后引发热议,何也?
陈Sir在网络走红之后,有网友为这样“接地气”的反诈宣传手段点赞,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有人问:“可以理解这种宣传方式,但在直播平台上穿戴警服合适吗?”也有人质疑道:“连麦一群'妖魔鬼怪',娱乐化反诈骗这种严肃的工作,有损人民警察的形象。”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陈 Sir的想法是很不错的。要是反诈的宣传没有知名度,那也就谈不上反诈宣传了。然而知名度总提不上去,借点别人的热度,在连麦的同时宣传一下反诈APP,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法,这样宣传的目的达到了,大家也玩得开心,算是一个成功的合作。10000个人看见了,有100个人记住;100个人记住了,有1个人能够应对诈骗,这就是一个成果。陈Sir和他连过麦的人加起来有多少粉丝?要是这些粉丝中有万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能够应对诈骗,那诈骗案应该会少许多。
对于网友的第二个质问,其背后的含义是:反诈骗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工作,然而陈Sir却和其他不严肃的主播娱乐一番,这恐怕不好吧?这就是犯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的错误,把事物看作是静止的了。难道宣传只能是发传单、喊口号吗?自然不是的。宣传的目的,在于让大家知道并相信某件事;那么发传单、喊口号是宣传,在直播间连麦其他主播,教人们认识诈骗手段也是宣传。
况且,我在看了几个相关视频后,发现质疑的所谓“妖魔鬼怪”并非什么坏人,与陈Sir的配合也很好,应该是能够达到宣传效果的,至少比牛鬼蛇神好多了。至于“PK”,也就是在主播连麦过程中关于谁收到礼物比较多的比拼,“妖魔鬼怪”们暂且不管(因为不是重点),陈Sir可是不在其中的,他不收礼物,那也就不违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了。何损形象之有?
至于第一个质问,我就完全不明白何出此言了。虽然上面讲到这个宣传工作不那么严肃,但它终归是一个宣传工作,也算是警务的一环。既然在执行公务,那么穿制服也是不难理解的事。
在我作出这个分析后,有位同学提醒我:“小心假警察。”确实,现在网络上有假军人、假警察,这个现象令人义愤填膺。然而在已经明确陈Sir确为真警察的情况下,讨论这些也没什么意义。
根据上面两个由网友提出来的质问,我们发现,在网络上,有些人是你对其感到困惑,但经过一些思考能够理解的;有些则是一般人的心智完全不能理解的。不是上网使人变无知,而是网络普及到了无知者那里。短见的无知者变多,可笑的争论也就跟着多了起来。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无知者在社会中的占比是较低的,正常人看无知也就图一乐。一个无知者可以破坏心情,两个无知者可以把人搞自闭,千千万万的无知者聚在一个直播间里,辱骂诋毁、曲解原意,那场面可谓是“目不忍视”。也难怪有人支持陈Sir退出,因为这样才能躲避无知者的恶意。
总结一下: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你的一言一行也并非没人看、没人评价。大家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没有把握、没有根据、没有道理,就不要随便非议。
口嗨不可取,谨言慎行才是正道!
(編辑彬彬)59D8BA87-36C6-43E0-91A9-3C444FC6F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