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之下,让作业和学生美好遇见

2022-04-23朱海娟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错题本思维导图双减

朱海娟

【摘 要】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是一次关于作业设计的革命,也是一次对作业设计能力的挑战。落实新时代育人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少用拿来主义,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因材设计、因时设计,实现作业提质减量、学生减负增效。

【关键词】听算 错题本 拓展题 思维导图

2021年的暑假,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平凡的。7月24日“双减”政策出台,家长们点头称善,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大为赞同,教育本该顺应儿童发展,而不是“补补补、做做做”,还学生一个完整而快乐的童年,让学生过正常而积极的童年生活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向。9月,学生们再一次回到校园,环境依旧,万物可爱,而教师们正在进行一场革命——一场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革命。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那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业质量?本校从研读“双减”政策出发,从源头上下功夫,要想课后做得少,课堂必须先抓好。同时,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少用拿来主义,提高每位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因材设计、因时设计,实现作业提质减量。

从“减负”开始,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并认真严格落实。进入三年级,学生正式遇上了“家庭作业”,初次见面,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校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的教师从作业内容、形式出发,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用“四个一”,满足不同学力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与作业美好遇见!

一、每日一听算,基本功,贵坚持

说到数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计算。确实,数学和计算密不可分,可以说计算存在于每一节数学课堂中,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就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功。所以,有些教师把课前5分钟作为计算(口算)练习时间,日积月累加以巩固提高。当学生掌握了计算技能后,“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在计算的练习上永远不会过时,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这些都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复杂计算的基础。

由于疫情,学生居家隔离,近半年的时间,学生无法保证每天的专项训练,回校后,他们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明显降低。升入三年级,学生计算上的问题纷纷暴露,该退位的不退位,该进位的不会进位,有的不需要退位却给它退位,我们看到学生因计算出错而失分时,纷纷表示苦恼。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如果不抓好计算,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我们决定必须从基础抓起,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但是,40分钟的课堂,我们前5分钟用来口算,后5分钟要省下来给学生当堂完成练习,还有30分钟,我们再怎么精讲精练还是觉得时间不够啊!而且,“双减”明确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那我们的计算练习如何保证呢?

受英語听力的启发,我们觉得可以尝试听算,通过教师有停顿地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听完并快速反应写出答案,接着,教师直接报得数,学生自行批改,每天20题,大约3分钟,如果有错误还可以重新听题,这样,整个过程不会超过5分钟。班里有一位特殊学生,写字特别慢,刚开始,他听一题就要按下暂停键,写完一题再接着听下一题,坚持一个月以后,他的听算速度也慢慢跟上了。还有听了两遍都想不出答案的学生,可以先把题目记下来,全部听完后先按暂停键,写出刚才空着的答案,然后再播放录音校对。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全体家长的认可,在没有给家长增加负担的同时还让学生得到了锻炼。一些家长把网上买的计算练习都扔掉了,有了听算天天练再也不用帮孩子批改作业啦!

但是,喜悦的背后藏着教师们辛苦的付出,听算的录制,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出题,在读题时也是有技巧的,简单的计算读题速度可以快一些,稍微复杂点的速度适当慢一些,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做到了因材施教,然后再重命名存入电脑,最后发送到家长手机上,督促并提醒家长给孩子播放录音。每日一听算,打破了时间局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下“暂停键”,却启动了他们计算能力的“快捷键”!

二、每日一错题,积跬步,至千里

当下很流行错题本,记录下自己做错的题、易错的题,并能常看常新,举一反三,这是避免重复出错的最有效途径。进入三年级,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变多了,学习内容也变复杂了,没有哪个学生能保证每天都没有错题,也没有哪个学生能做到永远不出错。即使今天没有错,学生也可以找出难题、易错题加以记录。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有一本错题本,每天携带,随时记录。

那么,错题本该怎么记录才能达到效果呢?我们的原则是少而精,不给学生加负担。坚持做到每日一题,这一题可以是自己做错了的、目前还不会的;也可以是做错了但已经弄懂的。不会的找教师、找同学请教,弄懂了的写下思考过程。我们的错题,不仅要写下结果怎么做,更要写下思考怎样想,当下次翻看时即使又不会了,看到自己当时的思考过程又会有新的收获。

比如,有个学生记录了这样一题:哥哥和弟弟共有48本书,弟弟给哥哥6本后,哥哥的本数就是弟弟的3倍,哥哥、弟弟原来各有多少本书?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条件说哥哥的本数是弟弟的3倍,我就根据这个条件画出了线段图,看到哥哥和弟弟一共有4份,所以就用48÷4=12(本),每份就是12本,但是,要求的是原来有多少本书,弟弟现在是12本,原来还有6本送给哥哥了,所以,弟弟原来的书本数要用12+6=18(本)来计算。哥哥现在有12×3=36(本),但里面有6本是弟弟给的,所以,哥哥原来的书本数要用36-6=30(本)来计算。”这样的记录,使学生的思考过程清晰可见。

有些学生问:“老师,今天我没有错题,全做对了也要写错题吗?”“是的,也要做!全做对了,你能像老师一样找一个有挑战的题考考大家吗?能把别人认为的难题解释清楚吗?”学生欣然接受这样的挑战,因为他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找难题,挑战自己也是挑战同学。当然,每天也有不止错1题的学生,还有的错题怎么办?我们把“写下来”变为“说出来”,通过口述思考过程巩固解题方法,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加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日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一个星期下来,学生们的错题本上就有5道题了,利用双休日把解题过程盖住,再次练习,学生如果很快就能做出来,那说明弄明白了,如果还要思考很久或者还是有错,那就看看解题过程,下周继续做。

三、每周一拓展,会“反三”,能应用

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我们对三年级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对刚刚讲过的题目订正对了,但过了三天,对同样的题目又不会做了,所以,周周练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规律,但我们的周练并不是随意地拿来,一张A4纸,上面的题目是一周的易错题、混淆题、难解题的“大综合”,且是经过改编形成的新题目。学生已经自己记录了错题,那么,如果变化情境、改变数据,他们还会吗?

比如,学生在练习中做过这样一题:浩浩同学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25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12页,那么,他第三天将从第( )页开始看起,他第五天看了( )页。

改编后变成这样一题:小强第一天看书23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12页,第三天从第( )页看起,第四天能看完( )页。

第一次做这题时,很多学生认为第一个空是继续加12,经过讲解,明白了这里是从第几页看起,实际还没开始看,而且要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看的总页数的基础上加1,也就是用第一天的23页,加第二天看的23+12=35页,第三天就要从23+35+1=59页看起。再次练习时,学生通过画图和列式,理解了第一空,但是,对于第二空,由于“看了”和“看完”一字之差,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别,只算了第四天看了多少页。通过两题的对比,学生发现,现在的题目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找重点、关键点,不能草草读题、随意解答。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端正作业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四、每月一导图,理知识,善归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一个单元中往往会包含许多小的知识点,而这些小的知识又是通过独立的例题,在不同的课时中学习的。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时,头脑中的知识比较杂乱,因此,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二年級,我们可以通过书上现成的《复习》内容,点燃学生记忆的火花。随着年级的增长,会归纳、会整理的数学能力需要教师适时逐步渗透。所以,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带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一个个散落的知识点串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图,把散杂、点状式的机械式学习变为注重关系、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

一般情况下,一个月时间,我们能教完一到两个单元内容,这时,可以选取合适的单元让学生进行整理和归纳。在归纳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时,笔者创设生动的情境,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让他们看到思维的生长过程:

“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个单元,其实啊,老师悄悄给你们种下了一粒神奇的种子,老师看到,你们的种子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啦!想知道这颗神奇的种子是怎样成长的吗?(课件出示树干,树干上书写标题)刚开始,我只看到了这棵树的树干,第一天,一根枝丫长出来了,那是口算的枝丫,如例1和例2,60÷3,600÷3,120÷3。第三天,又有一根枝丫长出来了,它是笔算的枝丫,如例3,46÷2,246÷2。接着又有一根枝丫长出来了,那是?(学生答:例4)同学们已经发现规律,知道一根枝丫代表一个例题。”继续追问:“这个例题中,我们学会了什么?赶紧翻翻书,去找找答案吧!”“原来,在例4里,我们学会了除法的验算,比如36÷3,65÷3。大树继续生长,下一个枝丫长出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当本单元9个例题全部出示后,这棵大树已经长满了枝丫,可是,只有树枝怎能行,种子继续努力生长,在第一个枝丫上长出了茂密的树叶,树叶说:‘你们三个算式,都只要先想乘法口诀,然后再添0。’第二根枝丫上的树叶也长出来了,它告诉我们:除法都要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几,如果有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猜猜第三根枝丫上的树叶会说什么呢?小组合作一起找一找吧!”学生们兴奋地翻书并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

大树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从例题出发归纳本单元所学内容,对知识脉络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梳理,让学生看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刚开始,学生可以以内容为主,抓住例题进行整理,后期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理,并且给思维导图加上颜色和不同的形状,让思维导图不仅具有知识性,还具有欣赏性。

【参考文献】

[1]何月丰.创编习题,助推教师成长[J].小学教学设计,2020(12).

[2]商学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0(23).

猜你喜欢

错题本思维导图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究错题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探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