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踢猫”,也别成为“猫”

2022-04-23悠悠我心

世界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女服务员弱者女友

悠悠我心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但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为之努力。

作家野夫的《残忍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学会恨和残忍是如此容易,而传播爱竟是这样艰难。”对于“踢猫效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各种版本的故事也听了不少,也清楚“踢猫效应”导致的连锁危害,然而,正如一句“毒鸡汤”所言:“听过不少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些悲剧在于: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了却仍然没有做。

“踢猫效应”源自一则寓言故事:一位骑士在晚宴上被领主训斥了一顿,他怒气冲冲回到庄园,对没有及时迎接的管家大发脾气。管家心里窝火,回家后找了个鸡毛蒜皮的理由,又把妻子骂了一顿。妻子受了委屈,正好看到儿子在床上蹦跶,上去就给了儿子一耳光。孩子莫名其妙地挨了一耳光,心情极度糟糕,一脚把正在身边打滚儿的猫踢了个跟斗。心理学家用这则寓言描绘了一种典型的坏情緒传播链——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人的负面情绪,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最终,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牺牲品。

这种心理疾病的传播,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在现实中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只苍蝇引发的血案。韩国一男子在睡觉时,女友发现他胸口停了一只苍蝇,就伸手想要拍打苍蝇,吵醒了他。他气得听不进去女友解释,认为女友嫌他不好好工作而故意吵醒他。两人大吵一番,男子冲出家门喝了个大醉。几小时后,他满身酒气回家殴打了女友,又醉醺醺地去上班,又被上司臭骂一顿。一气之下,他偷偷溜进警局弹药库,偷走2支枪、2枚手榴弹、180发子弹。他先到附近邮局枪杀了3名无辜的接线员,又到一间杂货铺枪杀了18名普通民众,接着又到隔壁村庄疯狂扫射了24名村民!最后,当他被警方包围时,他绝望地挟持了4名人质,并引爆了手榴弹。从男子被女友吵醒到他的疯狂举动,只有短短8小时,而在这场恶性连环谋杀中他一共杀死56人,并造成36人受伤。冲动是魔鬼!一只苍蝇引发的起床气居然带来如此可怕的悲剧。

用心理学家的话说:坏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那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其传播速度有时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速度还要快。

“踢猫效应”也折射出修养的缺失——迁怒。自然界中最容易被迁怒操纵的动物是斗鸡和蟋蟀。它们只需游戏规则制定者轻轻一挑唆,就可以怒火中烧,决绝地向对手发起攻击,最后给围观的看客们奉献一场场惨烈的大戏。孔子曾说过:“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我有个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会让怒气登高,也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但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为之努力。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各种情绪和心境,由此带来未知的纷争。就像犯罪片和游戏里,真正的幕后黑手虽然没有出现,但却是整个事件的推手。纷争都是表象,而我们的坏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才是操控“踢猫效应”的主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有一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他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B。也就是说,你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你的信念决定的,错误的认知和信念,会将负面情绪一层层累积下去。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那么,当我们卷入负面情绪,一不小心进入“踢猫效应”的死循环中,该如何破解?

“踢猫效应”中最末端受伤的是“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坏情绪总是从社会的高级向低级转移,欺负更弱者是很多弱者常用的发泄手段。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被财主和外人欺负后,到处找不如自己的人发泄。没想到不但打不过王胡,因为肚子饿,连不如自己的小D也打不过。最后只好欺负小尼姑,然后就“十分得意地笑了”。而在家庭关系中,孩子最容易成为最低级。我自己有非常深的感触。

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乘坐高铁,快到站时发现我家先生把一个背包遗忘在候车室,里面装着我非常重要的备课资料。我在极力平复情绪之后,对他发了一通相对克制的火。不谙世事的女儿却在一旁叽叽喳喳,沉浸在即将到站的兴奋中,还时不时刺激我一下:“妈妈,你的背包弄丢了吗?”我脸色铁青,摁住气,回答:“是的。”没多久,她又在座位上爬上爬下,还要玩“过家家”。我心中的火苗越蹿越高,终于在她光脚踩在地上的一瞬间爆发了:“你的脚脏不脏?!你吵不吵?!能不能安静点?!”孩子默默低下头,乖巧地坐回座位。看到她被我训的样子,我无比难受。我明知道是因为丢东西而恼火,却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把她当成最好欺负的那只“猫”给“踢”了。很快我就向女儿道歉了,也承诺以后不随便发火。

修为不够,承诺来凑。其实,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你怎么样,孩子就会怎么样。把坏情绪转嫁给孩子,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个伤害可能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复好的。我们的每一次“踢猫”,背后都有一只蝴蝶在扇动着翅膀,让小恶魔的种子一次次孕育长大,最后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阴影和错误导向,成为我们都熟知的原生家庭之殇、童年阴影……孩子长大后的叛逆,也往往是因为儿时被训斥太多隐忍之后的爆发。这些都是“踢猫效应”的长远恶果。最终,孩子会由被踢的“猫”变成“踢猫”者。所以,别让“踢猫效应”为孩子的叛逆买单,别让“踢猫效应”变成“蝴蝶效应”,否则代价太大了。弱者,不止是社会上需要帮扶的贫困者,更包括了我们每个小家庭中的孩子。当我们内心真正意识到要善待弱者,善待孩子,也许“踢猫”事件会大大减少。小家呵护好了,整个社会肯定会更好。

心理学家兰斯·兰登在他的博客里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家小餐馆里,一名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对一名女服务员大声喊道:“服务员,你过来!你们的牛奶是变质的,把我的红茶都糟蹋了!”这名女服务员连忙说:“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女服务员把那些食物轻轻地放在那名顾客面前,轻声地说:“先生,如果您要在红茶里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柠檬酸会使牛奶结块。”

顾客听了这话,脸一红,小声地说了聲“谢谢”,语气也没那么愤怒了。当时,兰登正好在边上目睹了这一切。等那名顾客走后,兰登问女服务员:“明明是他的错,您为什么不直说呢?”服务员笑着说:“因为他当时很生气,我不能跟着他生气,否则他冲我发火,我又冲谁去发火呢?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去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

由此我想到了相声演员岳云鹏,同样是做服务员时遭到客人刁难,但他就没那么幸运了。他曾经是个艰辛的打工人,15岁在饭店里当服务员,因为算错了2瓶啤酒的价钱,被顾客狠狠羞辱。他多次提出要给顾客打折,并帮他买下那300多块钱的单,可顾客依然不休止,为了6块钱,足足辱骂了3个多小时。岳云鹏成名后说起这段经历时依然耿耿于怀:“我还是恨他,我特别恨他,我到现在还恨他。凭什么?我都给你道歉了,我什么好听的话都说了,你还这样。”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不能强求小岳岳彻底走出这段阴影。但是,如果他能够学着那位同样遭遇客人责难的女服务员的样子,在恶劣的“踢猫”事件中更豁达一些,拒绝成为“猫”,也许他不会这么长久处在痛苦中。就像他的师傅郭德纲所说:“好多时候人都是自己挤兑自己,有一个小窟窿眼儿,就玩儿命往那儿钻,拽不回来。谁劝你也得自己明白,只有心宽释然,也就想开了。”这几年,网上流传着一段很火的话:“有人被领导批了一上午依然乐呵呵工作,有人只是别人给了一个脸色就玻璃心碎了一地。这是不同人的情绪免疫力。”

有位高僧在外出云游前,把满院子自己酷爱的兰花交与弟子,嘱咐他要悉心照料。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巧风雨大作,原本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待着师傅回来责骂。僧人云游回来,得知缘由,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弟子从中得到启发,幡然悟道。这个故事一直让我觉得温暖又治愈。“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同样,我们也不是为了生气才来到人世间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稍稍用心,把这种豁达和体恤用于生活、工作中,将“踢猫”的恶传递链及时斩断,不去“踢猫”,也不成为“猫”,我们就可以活得更开心,别人也会因我们而更舒心。自己发的火自己灭,别人点的火不去引,别轻易踏进“踢猫效应”的怪圈。借用《武林外传》中郭芙蓉最经典又最睿智的话:“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女服务员弱者女友
强者和弱者
套路
弱者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吃货女友的日常2
弱者生存
哈里的新女友!
该出手时就出手
吃饭轶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