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听女孩》:“触摸”你的声音

2022-04-23源远

世界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聋哑人家人家庭

源远

“健听”对露比来说,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时,都曾有过像露比一样找不到自我定位的尴尬与苦恼。

在3月底落下帷幕的2022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佳影片颁给了一部疗愈系电影——《健听女孩》。这也是奥斯卡颁奖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该奖项的失聪群体。

《健听女孩》改编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其英文名为“CODA”,是“Children of deaf adults”的缩写。《健听女孩》不仅是有史以来在第37届圣丹斯电影节上第一次包揽评审团大奖、观众奖、导演奖3个重要奖项的作品,还被苹果公司以25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创造了圣丹斯电影节新的收购纪录。

拥有健康的听觉,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于聋哑人而言,却是一种奢望。

电影的片名中特别强调健听,因为露比是一个聋哑家庭里唯一的正常人,她的爸爸、妈妈、哥哥都是聋哑人。露比是家人跟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

住在海边的一家人,以出海捕鱼为生。露比每天夜里3点就要起床,不管是接无线电话,还是贩鱼时讨价还价,都需要她去沟通。忙碌完几个小时后她又要赶去上课,可在课堂上根本打不起精神,不断受到老师的警告。不仅如此,出身聋哑家庭的她在学校备受嘲笑,总有人讥讽她身上的鱼腥味,更有甚者恶意模仿露比父母打手语的模样。

逐渐变得自卑和敏感的露比将唱歌作为自己宣泄的渠道,而大海是她唯一的听众。

恰逢学校合唱团招新,露比鼓起勇气报名,但她根本不敢在众人面前放声歌唱,以至于第一堂课就逃跑了。

万幸的是,露比遇见了威先生,也是她的伯乐老师。这位慧眼识珠的老师注意到露比的歌唱天赋,一步步鼓励她勇敢歌唱。威先生认为露比完全可以上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并免费为她辅导。露比从此开始付出千万分的努力,学习歌唱和乐理知识。

但是,家里的特殊情况,使露比始终无法平衡“翻译官”的工作与学习唱歌之间的时间。于是,她干脆向父母坦白了自己想要报考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事实。

父母先是质疑了女儿的能力和学习音乐的前途,最后才说出那个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了露比,家里的生意怎么办?露比感到十分委屈: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一直围绕着家人转,没有自己的空间,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露比,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继续学习唱歌。

然而,聋哑家庭中失去了她这个“唯一正常”的顶梁柱,很快就遇到了麻烦。一天,当地政府为了监督渔夫们是否按照规定捕鱼,每条船上都派了一名观察员跟船。起初,露比的爸爸、哥哥还能装装样子,但很快就瞒不住了,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听到海警的无线电。他们被罚了一大笔钱,连营业执照也被吊销了。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面对困境中的家人与自己的理想,露比又一次毅然选择扛起家庭重担。而家人在关键时刻,也选择义无反顾地支持露比。

在临近露比毕业的一次演出上,家人亲临现场。他们虽然无法听到声音,却观察到现场观众情绪高涨,他们和其他人一起打拍子、鼓掌,用心感知这一切。演出结束后,父亲问露比能不能再表演一次。他用手抚摸露比的脖子,感受女儿声带的振动,哪怕他都不会读唇语,也被女儿感动,泪流满面。

最终,家人支持露比去追梦,陪着她去了伯克利音乐学院。在面试会上,父母与哥哥偷偷溜进看台。露比看到他们,喜出望外。为了让自己的家人也能“看见”歌声的样子,她在唱歌时比划起了手语。

影片的切入点十分巧妙,它将女主角露比悬置在双重身份错位中:对聋哑人家庭而言,露比的正常使她自动被排斥在家人之外;在正常人世界里,露比身上的“聋哑人家庭”标签又让她成为旁人眼中的“异类”。正如影片插曲《生活的两面》(Both Sides Now)所暗示的那样,处于无声与有声交界处的她,沟通了两个隔阂的世界。

矛盾与彷徨成为露比的心理常态,也造就了她自卑敏感的性格阴影。“健听”对露比来说,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时,都曾有过像露比一样找不到自我定位的尴尬与苦恼。在父母眼中,我们仍是羽翼未丰的雏鸟,但躁动的荷尔蒙又驱使着我们做出一些“蠢事”,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拥有自主抉择人生的能力。在许多青春片中,编剧往往会把这种挣扎、迷茫外化为早恋、打架、顶撞父母等情节,它们虽也来源于生活,但难免会落入狗血矫情的窠臼。

但是,《健听女孩》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它将这种青春期的微妙心理具象化为有声世界与无声世界的激烈对撞。极致化的戏剧情境不仅使影片在同题材作品中别具一格,天然的双视角叙事也让我们更加辩证客观地来审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在露比的视角中,家庭显然已经成为她逐梦路上的负累,也阻碍了她融入正常人的世界。在她眼中,家人向来以自我为中心,虽然事事都指望她,却从未重视过她,也不支持她的梦想。所以,她一心想要逃离家庭的束缚,掌握人生主动权,而不是做一辈子的免费传译员。

在家人视角中,露比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是他们得以安身立命的关键。影片中多处展现了他们作为聋哑人的自卑怯懦,以及在正常人世界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尤其在音乐会上,导演用长达一分钟的静默来刻画他们的无助——他们无法感受露比的歌声,只能通过观察他人表情来判断露比的表演。

这个“声音花招”堪称神来之笔,它让我们瞬间理解家人为何不支持露比的音乐梦想:他们无法得知露比唱歌好坏,又害怕她因为失败而伤心难过。“不支持”背后的情感驱动力,是父母保护孩子的本能。

而那些歧视与不公又令我们陷入道德困境。“实现个体价值还是维护家庭权益”不仅是露比的纠结,也是横亘在所有观众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当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家人自我牺牲,助力孩子圆梦”的青春片思维定式时,《健听女孩》以“非典型青春片”的姿态告诉我们:这道“个体与集体”的选择题,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家庭是《健听女孩》的叙事核心。影片通过母女关系和兄妹关系,为我们描绘出血缘亲情的复杂性,而露比与家人的生理差异,又让这种家庭关系的戏剧张力更上一层楼。

母亲告诉露比,在露比出生时,她曾祈祷露比是个聋哑人。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怎么会有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聋哑人?母亲随后解释道:一来她不希望自己辜负露比,二来不想露比因此和自己不亲近。

如果结合影片中母亲不让露比在家里戴耳机、不希望露比考取大学、不愿与正常人打交道等行为,就不难发现,母亲是个非常注重集体和圈子的人。也许先天的生理缺陷使她备受欺凌冷落,也隔阂了她与母亲的关系,导致她十分缺乏安全感與归属感,而这些恰恰是聋哑人家庭能给予她的。

露比的出现,成为母亲舒适圈中的不安定因素。她深知女儿作为健全人,不可能一辈子拴在这个残疾人家庭中,但女儿的离去又会让她再次体会被边缘化和孤寂的痛苦。所以,她在影片中对女儿展现出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每当女儿显露出想要独立自主的苗头时,她都要第一时间站出来提醒女儿:你的家人更重要。

母亲真的爱露比吗?当然。不过,这种爱不是无私的圣母之爱,而是夹杂着自卑与恐惧的凡人之爱。母亲正是因为太过在乎露比,才迟迟不肯松开手中的线,让露比远走高飞,但把线攥得太紧,又会令她陷入深深的负罪感。这份掺有杂质的母爱折磨着她,她越想与露比靠近,却发现露比离自己越来越远。公允而论,这份母爱算不上伟大,甚至有些小家子气,但影片通过母亲与露比之间的拉扯与纠缠,精准还原出母爱未经雕琢的粗粝质感。那些斑驳又温情的情感褶皱令人动容,每一道都有它独属的生活韵味。

影片中,哥哥对露比的情感爱恨交织。爱既来源于兄妹间的血缘纽带,也出于对露比无私奉献的感恩。但是,露比又让他在家里毫无存在感:父母做任何事都指望露比。每当自己想要独立做事时,露比就会出现,让自己显得很蠢笨。作为家中长子,他本该肩负起为家人遮风挡雨的重担,但生理上的缺陷却让他如此无用武之地。

哥哥那句刺耳扎心的“我们这家人在你出生前都好好的”,不仅是愤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更是对妹妹为了家庭而放弃梦想感到惋惜和愧疚。

影片中,兄妹二人间的常态是彼此嫌弃、争吵,但这正是他们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每一句“狗屎脸”“猴子屁股”背后,都闪耀着家人间相互迁就、相互包容、相互成全的爱之光芒。

在原版《贝利叶一家》中,除小弟的扮演者是听障演员外,父母二人的扮演者都是健康人演员,而本片的3位家人角色,全都是由真正的听障人士扮演的。

母亲的扮演者玛丽·玛特琳,曾因电影《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获得第5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主演们用真实的情感、精湛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听障家庭的真实生活——有一群人,他们近乎痴迷地去追寻“声音”的痕迹,渴求声音能开启自己与他人亲密联结的世界。同时,他们也渴望被理解,希望健全的人们可以学会与听障人士相处。

导演夏安·海德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是一种被忽视、被孤立、被封锁的文化。我希望人们能通过这部电影接触到聋人文化,接触到美国手语,让这个群体得到关注。”

影片运用了多种感官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构建电影整体的基调,还能渲染和烘托气氛,使得叙事更为完整。

全片中出现了大量的手语场景。露比一家的交流无法依靠声音,影片中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却使得人物的情绪更加丰富、充沛。无论是露比和哥哥在海滩争吵,还是她和妈妈在床边敞开心扉地沟通,观众的情绪在一起一伏中被调动得更为充分。

在色彩上,本片在多处应用了高饱和度的色彩,突出了独属于青春的那份明亮与清新之感。例如:在那场音乐会的舞台上,女孩们裙子的颜色、款式各不相同,露比则身着妈妈送给她的鲜红色连衣裙,满屏的青春气息迎面而来。正是这样的气氛带领着舞台下的观众们进一步沉浸于表演,从而令家人们正视到露比的天赋与热爱。

整部电影有委屈压抑的一面,也有温馨治愈的一面。就像在你忍不住鼻酸时,突然在你口中塞一颗甜甜的糖果。在爱的力量面前,很多委屈也就不值一提了。

(责编:马南迪)

猜你喜欢

聋哑人家人家庭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家庭“煮”夫
多吉从师记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恋练有词
聋哑人犯罪管控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