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要重点把握四个关系
2022-04-23韩延明
名 | 师 | 介 | 绍
韩延明 / 语文特级教师,执教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南縣高级中学。
话题作文有别于命题作文、主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是一种独特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材料、简短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和写作要求。材料是由头,是必不可少的引子;提示语主要是对材料做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话题是话题作文独有的,是写作的中心议题;写作要求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限制,诸如文体、篇幅等。话题作文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写作时在审题、立意和谋篇等方面的特殊性。
根据话题作文题的结构形式,写作话题作文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话题与材料的关系
材料可以是叙述性文字,也可以是议论性文字;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哲理名言。其用意在于吸引考生的注意,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中。材料的含义比较宽泛,它大致划定了主题的范围或方向。话题是由材料引发出来的,可能是针对材料的某一个侧面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主题范围;也可能是由材料展开联想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主题范围。无论是哪种情况,话题与材料都密不可分,两者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因此,准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见到或听到一些触动心灵并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根据材料背景,文章应重点阐述面对生死应“如何选择”。从所给话题看,既可以写“舍己为人,伸出援救之手”,也可以写“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必做无用功,识时务者为俊杰”。但结合材料看,第二种立意显然违背了命题意图。材料中“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是登山者的行动,表明了他的“选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是结局,登山者救了别人也救了自己,两全其美。很显然,到底应如何“选择”,材料已经隐含了价值取向——舍己为人才是正确的“选择”。由此可知,话题与材料兼顾,才能准确把握情感倾向,切中命题意图,写出切合题意的佳作。
二、话题内部结构的关系
话题大多是一个短语,有时也可能是一个词语。从语法结构上看,作为话题的短语类型主要有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等。各词语之间的关系不同,审题立意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是并列关系,审题时要重点把握彼此之间的辩证关系,写作时一般兼顾数方,不可偏废,但也要有所侧重,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体现思辨色彩,谨防顾此失彼。如果是偏正关系,要明确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中心语是论述或叙述的主体,是立意、写作的核心所在,修饰语则主要对主题的范围、性质等加以限制,或对写作方向加以引导。如果是动宾关系,那么动词表示行为或心理,宾语多为人、情、物;动词决定主题情感,宾语决定写作内容。如果宾语是人,应着力表现人物事件,抒发感激之情;如果宾语是情,应重点表现幸福之事,抒发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如果宾语是物,则尽情描摹物象,生发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表达某种情感。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材料中的四句名言,表达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相信自己、听取他人意见、既相信自己又听取他人意见。写作本题到底该如何立意,这就要依据话题而定。“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并列关系。命题要求围绕“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关系确定立意,进而写作。根据话题,写作本题不能片面肯定“相信自己”或“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应该兼顾双方,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地“相信自己”或“听信他人”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既相信自己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的立意切合话题作文的本意,符合命题意图,也充分体现出思辨色彩。
三、话题与提示语的关系
有的话题作文,在材料之后还有简短的提示语,意在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展思维。提示语虽然简短但不简单,它处在话题之前的重要位置,或浓缩材料,或突出某一点,往往将话题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暗示立意范围或立意方向。理清话题与提示语之间的关系,是快速、准确立意行文的一把金钥匙。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请以“苦境与乐境”为话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引述的材料主要表现了“苦境”“乐境”“苦乐转化”“苦乐观”等多方面的观点态度,内容较为冗杂。而话题“苦境与乐境”只限定了论题,并没有明确论点。写作本题,立意方向究竟如何确定,这就要借助于提示语了。提示语对材料进行了高度浓缩,可分为三层意思:苦境与乐境可以互相转化;心态好,肯努力,必定苦尽乐来;苦境、乐境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借助提示语,考生就可以缩小话题范围,明确立意指向,迅速、准确地完成写作任务,避免偏离题意。
四、话题与为题的关系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命题形式,写作要求自然也不相同。但有些同学总是不加分辨,将两者混为一谈,导致失分。材料之后如果是以“××”为题,就是命题作文,“××”就是给定的题目,不能另拟标题。材料之后如果有以“××”为话题,就是话题作文,一般都有“自拟标题”的要求。话题只是限定了写作的主题方向,不能直接拿来作标题;必须根据话题以及自己的立意自拟观点明确、新颖别致的标题。如果误将话题作标题,是会丢分的。不少考生由于粗心,常常对话题与为题混淆不清,但两者的区别并不难理解,只要细心就不会出错,在此不做赘述。
五、实战演练
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被誉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
②虽然幼时失聪,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但江梦南从无声里突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了大学,最终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让生命之花怒放。
③著名钢琴家李云迪正值事业上升期,因违法犯罪身败名裂,成为劣迹艺人,“国际钢琴大师”名号不保,成为偶像的反面教材,令人唏嘘。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期,身为新时代青年理应大有作为,让青春绽放出别样的风采。
请结合材料,以“时代青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这道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三则材料两正一反,表现了当代青年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和价值追求。命题要求以“时代青年”为话题写作。这个话题是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青年”是中心论题,“时代”是限制语。综合解读这个话题可知,命题意在引导考生围绕“怎样做好时代青年”“做个怎样的时代青年”“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等议题作文。话题只是宏观限定了写作的中心论题,到底如何确定立意,还必须借助提示语。提示语中的“理应大有作为,让青春绽放出别样的风采”,是命题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也是对立意方向的暗示,即本题应该从正面立意,启迪和引导时代青年珍惜美好的年华,追求高雅的情趣,彰显闪光的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如“青年当立鸿鹄志,建功立业新时代”“高雅向上,是时代青年应有的风采”“昂扬进取,是青春之歌的主旋律”“时代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青春流异彩,叱咤新时代”等。审题时,考生务必将材料、提示语和话题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互为补充,如此才能切中肯綮,精准立意,写出符合命题意图的上乘之作。
【范文展示】
做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
张 弘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时代青年当如梁公所言,做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蓬勃向上,光芒四射,情暖人间,泽被万物,让世界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马克思曾言:“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的确,青年强则国强,青年进取则国进取,青年无敌则国无敌。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昂扬向上,拼搏进取是时代青年应有的姿态。
时代青年要做一轮红日,充满生力。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青年当干劲十足,则山海可平,日月可移。彩虹-4无人机研制团队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4.5岁,他们如初生牛犊,无惧无畏。“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他们长年坚守在荒凉的大漠戈壁,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为伴,以不可抗拒的勇猛之力,使“彩虹”翱翔于天际,用青春和智慧抒写蓝天传奇。
时代青年要做一轮红日,照耀四方。鲁迅先生曾寄语青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时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理当竭忠尽智,造福他人。曾拒绝国外千万年薪的“90后”女科学家刘明侦,她有赛过明星的容颜,却偏偏靠智慧打拼。她说:“当我们享受了足够多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单单的个体了。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多做一些事情。”她25岁取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带领团队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进行不懈的研究,最终引领科研新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她的研究成果为民造福,为国争光,她也因此享誉世界。
时代青年要做一轮红日,拼搏向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调度鲍硕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代表。为了确保“天问一号”成功着陆,鲍硕要下达上千条指令,每条指令都关乎航天器的安危。为了精准发令,她刻苦演练,把自己变成了玩命的“钢铁侠”,有时连续20多个小时不吃喝、不休息,最终“指引”“天问一号”成功奔向火星。还有在东京奥运會男子百米半决赛中打破亚洲纪录的苏炳添,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连续发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的曹原,寻“油”探微助力国家石油科技创新的杨永飞……他们胸怀大志,不屈不挠,终以拼搏之力成就辉煌之事,他们是青年的楷模、国家的栋梁、时代的骄傲!
青春是短暂的,如何让青春有意义,青年有作为,生命有价值?毫无疑问,具有红日的温度、韧度与高度,是时代青年应有的态度。
【范文评点】
本文文质兼美,吸人眼球,启人心智。作者运用总—分—总的形式布局谋篇,堪称凤头、猪肚和豹尾。主体部分运用典型的并列式结构,匀称优美。大量整句和骈句的使用,让人读来抑扬有致,听来悦耳和谐,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文采。在素材运用上,作者引用的名言警句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列举的实例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生活气息,既有个例,又有群体,既有点例,也有面例,而且囊括不同领域,不同身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毋庸置辩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