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奄包配合生物电穴位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4-22邓科军夏晗王海波孙文杰

河南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证候偏瘫神经功能

邓科军,夏晗,王海波,孙文杰

钟祥市中医院,湖北 钟祥 431900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为脑卒中常见类型,主要为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坏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1-2]。CI早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静脉溶栓、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可以有效抢救患者的生命,但大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脑部神经系统的损害,导致偏瘫等后遗症的发生,近年来,偏瘫以及其他后遗症的治疗和控制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3-4]。偏瘫是CI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后遗症之一,严重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且由于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5]。穴位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独有的一种治疗方式,有研究表明,基于中医经络穴位的生物电穴位刺激对于CI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中医认为,CI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经脉阻滞、气虚血瘀等,而中药热奄包可有助于扩张机体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具有调和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生物电穴位刺激对CI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钟祥市中医院康复科诊治的CI偏瘫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穴位刺激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5~75(66.18±3.24)岁;病程25~55(38.81±5.69) d;左侧偏瘫患者21例,右侧偏瘫患者22例。联合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0~75(67.22±3.47)岁;病程27~55(38.93±5.77) d;左侧偏瘫患者20例,右侧偏瘫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患者通过CT、MRI等检查确诊为CI合并偏瘫,符合临床关于CI合并偏瘫相关诊断标准[6];经中医学诊断确诊为中风病,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7]中的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意识清醒,可较好配合研究;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3 病例排除标准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等;存在其他可导致患者发生偏瘫的疾病,如小脑萎缩症等;存在脑外伤以及脑肿瘤等其他脑血管疾病;发病前已存在肢体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穴位刺激组患者给予生物电穴位刺激治疗,具体治疗措施为:将上肢电极中心放置于患者患侧肩髃穴及曲池穴处,将下肢电极中心放置于患者患侧环跳穴、足三里穴,尽量将电极长轴与机体经络走形保持一致。设置生物电频率为20~1 000 Hz,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设置生物电强度,范围为0~120 V。每次刺激时间为25 min,每天刺激一次,以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的间隔时间为 3~5 d。

联合组在穴位刺激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治疗,方药组成:透骨草、炙黄芪各30 g,半夏25 g,桂枝、白芷、艾叶、花椒、麻黄、苏木、甘松、地枫皮、刘寄奴、五加皮、徐长卿、伸筋草、海桐皮各15 g,红花、炙甘草各10 g,三七粉5 g。将上述中药碾碎研细,并装入蜂巢棉布袋里备用。将中药粉包制成中药热奄包,将表面打湿并放入电热恒温箱进行加热。设置温度为50~60 ℃,加热完成后通过无纺布将热奄包包住,并放入保温盒中带到患者床边,在患者患侧肩部、髋部以及膝部等关节处以顺时针方向进行热敷10 min,每天1次。两组均接受周期为3个月的治疗。

1.5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患者言语謇涩、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以及疼痛冷热感觉障碍等主症以及舌苔白腻等次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以证候严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无、轻、中、重,记为0分、1分、2分、3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称NIHSS)[9]、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简称MMSE)[10]以及中国卒中量表(简称CSS)[11]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NIHSS总分为42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评分越高;MMSE满分为30分,患者认知功能越高,评分越高;CSS量表总分45分,患者脑梗死程度越重,评分越高。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效果,通过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简称FAM)[12]、Berg平衡量表(简称BBS)[13]以及Barthel指数(简称BI)[14]进行评估。FAM评分主要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与患者肢体功能成正比;BBS主要对患者的动静态平衡功能进行评估,总分56分,评分与患者平衡能力成正比;BI主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独立性成正比。

1.6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效果评定参照脑卒中早期康复相关指南[15]:显效:患者头晕、呕吐以及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超过70%;有效:患者头晕、呕吐以及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70%;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小于30%。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2 结果

2.1 两组CI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CI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CI偏瘫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CI偏瘫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2.3 两组CI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CI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分)

2.4 两组CI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CI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CI可损伤机体椎体束功能,导致机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受到损害,当患者一侧肢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即为偏瘫,是CI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CI偏瘫使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给患者、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CI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常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诱发,临床医学针对CI的主要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脑水肿、早期恢复患者梗死区的血液循环为主,同时辅以肢体功能锻炼[16-17]。中医学认为,CI合并偏瘫主要是由于患者阴阳失衡,气血紊乱,导致病入心脑,而痰、气、瘀、风、火是患者发病之标,而气血不济是致病的根本,因此对于CI偏瘫患者的治疗为通络益气、补益肝肾[18]。

研究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穴位刺激组的74.42%。结果表明,中药热奄包配合生物电穴位刺激可以有效提高对CI合并偏瘫患者的疗效。中医学中经络理论主张肢体运动障碍的病机在阳,因此通过对患者患侧曲池穴、环跳穴以及足三里穴进行生物电刺激,可以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对患者的气血也具有调理作用[19]。生物电穴位刺激主要是基于神经系统特有的可塑性来达到治疗目的,脑神经的可塑性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的再生、脑组织重组以及对建立侧支循环的促进作用。生物电刺激对于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具有改变作用,从而促进休眠或者可逆状态的脑神经元恢复活性,促进脑细胞功能的修复,进而减轻脑损伤,有利于患者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中药热奄包通过对患者患侧肢体热敷,促进患者机体血气通行,达到疏经通络的治疗目的,有助于提高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头晕目眩、舌苔白腻、偏身麻木以及疼痛冷热感觉障碍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穴位刺激组。中药热奄包中透骨草和伸筋草具有温经通络、祛除风湿的作用;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与花椒、海桐皮以及五加皮等合用有助于化瘀温经、通脉逐痰;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药方根据患者的证候加减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达到活血消肿、逐瘀通经的作用,有助于通利关节。中药包热敷于患者的肢体关节部位,并且沿顺时针方向热敷,可与患者肌肤保持较好贴合度,患者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电穴刺激治疗,曲池穴作为手明阳大肠经合穴,刺激此穴位对于治疗上肢病变具有重要意义,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经穴,刺激此穴位对于治疗腰腿部病变具有重要意义,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刺激此穴位可有助于扶助正气、益气养血,故通过对上述穴位进行生物电刺激,可达到通经活络、祛痹消肿的目的[20]。

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联合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穴位刺激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穴位刺激组;联合组FAM评分、BBS评分、BI评分均高于穴位刺激组,表明中药热奄包配合生物电穴刺激有助于改善CI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康复效果。其原因为中药热奄包的红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血管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伸筋草、麻黄对中枢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同时伸筋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麻黄具有利尿作用[21-22]。中药热奄包中各药物的活性成分共同作用,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降低患者脑梗死程度,改善临床症状。而通过生物电对患者重要穴位进行刺激,既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发挥兴奋作用,激活并加强患者机体的反射活动,同时对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也具有激活促进作用,促进机体各级中枢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神经以及运动功能。

综上,中药热奄包热敷CI合并偏瘫患者的肢体关节等部位,发挥药理活性作用,生物电穴位刺激对患者机体重要穴位进行刺激,兴奋神经,两者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证候偏瘫神经功能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