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州市民政局:恪守为民之责谱写民政篇章

2022-04-22

大社会 2022年3期

近年来,梅州市民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奋力开创梅州民政工作新局面。

推进“双百工程”:为基层赋能 让群众温暖

今年大年初一,平远县长田镇社工钟莹早早就到平远县人民广场,协助现场居民完成核酸检测工作。春节期间,梅州市广大社会工作者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双百工程”社工站覆盖全市各镇(街)、社工扎根村居、服务一线的优势,积极开展返乡人员登记、核酸检测引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等服务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社区防线,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2021年岁末,寒潮来袭,梅州市民政局认真部署御寒工作,全市“双百工程”社工站近千名社工带着食物、棉被等物资,入户排查、探访慰问辖区的独居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困境儿童、临时困境人员等兜底对象,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从基层疫情防控到兜底对象生活保障,随处可见社会工作者的“蓝马甲”,处处体现出社会工作与民政志愿服务是增强基层民政服务的强大力量。2021年,梅州市全面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市级督导机构,健全薪酬和考核体系,整合了638名原镇(街)“双百计划”社工、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残疾人专职委员,招录14名社工督导人员和370名社工。目前,全市共有社会工作服务站114个,实现镇(街)全覆盖;配备社工岗位1008个,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推广使用全国社会工作信息系统,持续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免费考前培训,目前全市持证社工人数达1082人。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弘扬社会工作精神,提高广大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紧扣“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举办“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周活动”,全市共举办宣传活动60场,参与人数达1万多人;梅江区金山街道社工站《入心门——优势视角下残障青年社交增能》等5个案例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社会工作优秀案例监测名单。

完善养老保障:倾爱老之情 行为老之事

作为全国第二个“世界长寿之都”,梅州市民政局因势利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一手抓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创优,一手抓居家社区养老广泛普惠,不断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激发各方参与养老事业热情,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在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方面,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2021年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生活质量、生活设施、生活环境“三提升”,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用电”新模式,全面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鼓励“争星创优”,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统保实现全覆盖,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45%,梅州市获评广东省星级养老机构21家,数量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

每天中午,梅县区新城办事处富贵社区的“长者饭堂”对辖区内60周岁以上的长者供应午餐。“两块钱一顿午饭,三菜一汤,有红烧腐竹、香菇冬瓜等,便宜又有营养。”富贵社区陈阿姨说道。目前,梅州市共建有16间“长者饭堂”,向试点辖区内长者提供助餐配餐服务。

居家社区养老是养老领域的重要一环,梅州市民政系统加快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动多元养老,变“养老”为“享老”。一是稳步推动有条件地区开展“长者饭堂”。二是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试点50户居家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三是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格局,推动出台《梅州市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四是加大农村留守老人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通过全国农村“三留守”信息管理系统采集更新辖区内农村留守老人台账,采集录入8000多名留守老人信息,选取梅江区、梅县区作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活动试点地区,完成350户入户工作,通过上门探访留守老人,为他们提供精神抚慰和物质帮助,让其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梅州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源自一件件具体实事的落实、落好。

加强殡葬改革:弃陈规陋习 树文明新风

“这是对陈规陋习的一种改革……”“现在村民都很支持红事白事简办,这有助于我们的乡村文明建设……”9月23日,在梅江区城北镇新田村,一场关于“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主题议事活动正在进行。

近年来,梅州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吹起了一股节俭新风。首先是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鼓励和引导壁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推广使用可降解安葬(放)用品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不设硬质墓穴和墓碑。

在加快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方面。梅州市实行墓位节地化、墓碑小型化、墓区园林化,新建公益性公墓和现有公益性公墓新建墓位(穴)全面推广使用卧碑,加快建设与自然环境融合、土地复合利用的新型生态安葬设施。采取林地草地复合利用、全面融入自然的方式,建设公益性公墓,努力实现“见林见绿不见墓”“墓区变园区,公墓变公园”。推动出台《梅州市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到2025年,镇级公益性骨灰安葬(放)设施全部建成,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县级树葬区,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0%以上,全市殡葬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得到大优化。

“玉水村,民风美,立村规,共遵循……”在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一直被村民们所津津乐道。为制定并实施好这部村规民约,村干部们逐一征求村民意见,积极入户宣传,让这份村规民约家喻户晓。去年10月,玉水村村规民约还被评为梅州2021年度“优秀村规民约”。

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后,2257个村(社区)全面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工作。梅州市民政局还联合多部门开展全市“制定、承诺、执行”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及宣传推广活动,评选出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10篇。

落实民生实事:凝群众之需 汇涓涓暖流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梅州市民政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民政事项,婚姻登记实现“全城通办”“跨省通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为群众削减需在社区开具的证明26项,以“小切口”推动民生福祉“大变化”,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

相较2019年,2021年梅州市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每月不低于702元、484元,提高到不低于800元、551元;城镇、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不低于554元、251元提高到不低于631元、228元……实现多年持续增长。

接下来,梅州市民政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力完成在2022年的梅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到民政领域民生实事,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水平,增强服务可及性。一方面,提高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653元、30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1949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提高到1313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每人每月提高到188元、252元。另一方面,扩大救助范围,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同时,实施“双百工程”全覆盖,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推动福彩发展:围绕社会福利 迸发公益能量

2021年,梅州市福利彩票践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紧紧围绕中心任务,与多家媒体深度合作扩大公益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全市乡镇福彩网点全覆盖,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43亿元,超额完成省、市任务数,为梅州市筹集福彩公益金2700多万元用于支持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

梅州福利彩票公益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重点用于资助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资助各类福利服务机构的设施维修和更新改造升级;开展儿童关爱、残疾康复、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公益金的使用重点向养老事业发展方面倾斜,每年拿出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养老服务,不仅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和设备提升、给予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推动“长者饭堂”的建设等,还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发放高龄老人补(津)贴、“客家寿星奖”,资助养老专业人才培训、老干部办学服务等项目,切实把公益金用在刀刃上,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织牢兜底养老服务网,更好对接需求端的升级,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服务需求。

(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