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评价探析
2022-04-22王田
王田
摘要: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出发对中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展开评价,主要是针对在课程开展过程当中学生知礼行仪的具体表现以及养心育德的最终实效。在对本门课程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坚持积极向上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知礼行仪的具体表现主要从学生教学活动当中的育德表现以及资料收集过程两方面进行考核,对养心育德最终实效的评价则是通过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法进行。
关键词:知礼行仪;养心育德;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幼儿教师口语》
一、引言
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理念下实施中职专业课教学,一方面突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体体现。在中职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愿景有机融合,让学生做到知礼行仪,以实现养心育德的目标,为将来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幼儿教师口语》有机融合,从教学课程的内容出发,在教学实践当中为学生增添校本拓展课程以及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或者是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
高质量的课程实施,其中也包括了科学化精准化的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够帮助课程有序推进,并且持续健康发展。在传统礼仪文化理念下,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进行评价时可以从“知”和“行”两方面展开,将教学评价划分为过程和结果两个阶段,这样不仅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也保证了评价的精确度。对“知”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将传统礼仪内化于心;对“行”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将内心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于养心育德质量评价,既要立足于学生的礼仪行为表现,又要分析学生在内心世界和性格品行等。
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评价原则
2.1 评价主体多元化
基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理念下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建设,主要是借助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来辅助专业课教学,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其实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专业课教学当中渗透礼仪文化,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让自信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得到提升,进而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品性。在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且还要增强学生的情感渗透,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感知到礼仪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再加上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学生并不是唯一的参加者,可能还会有教师、家长甚至是其他社会人士的合作参与,所以在对此门课程进行课程评价时应该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这样会让评价更加多维,也让评价的专业性更强,精准度更高。塑造出一个相对宽松自由客观公正的评价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是交叉评价的方式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也能够全面深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而达到养心育德的目标。
2.2 评价方式灵活化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认知还没有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所以知礼行仪、养心育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自然对于本门课程的评价就不能采用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因为学生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要确保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而且能够细化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要产生流动性的评价方式,在流动性评价方式当中,面面俱到的评价方式倒逼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而提升思想认知。除此之外,育德场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再加上学生对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个性化差异决定了养心育德效果的差异性,所以灵活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提升精准度,确保对个体状况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完全适用。
2.3 评价内容正面化
基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理念下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学礼并且习礼,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思想认知都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在习礼过程当中还是会暴露学生的一些缺点,比如有的学生性格软弱、胆怯,还有的学生自私、不能为他人着想等,这些缺点是学生未经滋润和纠正的行为。但是对此进行评价时,并不能采用粗暴直接的评价方式,不然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会让学生降低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课程产生厌倦。在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知礼行仪,养心育德”进行评价时,要尽量采用积极向上的评价方式,用温婉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莫大的感动。正面化的评价内容不仅能够让中职学生在学习《幼儿教师口语》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还能浸润学生的心灵,进而促进学生知礼行仪,确保养心育德目标的实现。
三、《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知礼行仪的评价
3.1 收集资料过程中的知礼行仪的评价
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学生参与收集了中华传统礼仪故事,并且创编成了手册。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归纳礼仪故事的过程当中,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学生通过对礼仪故事的认知加强了对其中优秀品德的了解,进而在心灵和品行上也受到了影响。所以,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評价可以依据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当中的知礼行仪表现来进行综合考核。比如学生在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时,看学生能否将视野拓宽,是否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故事进行分析。以上是对于“知”的效果的检验,接下来再看学生是否能将传统礼仪文化当中的“诚”外化于具体的实际行动中,这也就是我们讲到的“行”,主要看学生在平时能否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守信,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在“诚”方面的“行”打分。
3.2 活动育德,知礼行仪的量化评价
对学生知礼行仪表现的评价是外在可见的,也是能被量化的,所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一定要深刻遵循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联系评价的内容和细则,将课程中所呈现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的诚、正、勤、仁等理念进行细化的评价考核。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同伴、教师都可以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量化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日常表现所体现的思想道德,可以分析出学生是否具备真诚善良、文明正直、勤勉踏实、仁爱宽厚等品格,这样的综合多元的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幼儿教师课程》教学过程当中的学习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为未来的发展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另外,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晰的分析出学生知礼行仪品格是否具备再塑的价值和上升的空间。
四、《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养心育德的评价
4.1 问卷调查的反馈与评价
围绕《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所呈现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诚、正、勤、仁等特质,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实际,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情境下可以供学生选择的反应和处理方式,然后形成一份比较科学完整的调查问卷。在课程开始之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完成调查问卷,这样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诚、正、勤、仁特质上的真实表现,在课程推进之前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真切的了解。在课程结束之后,再次将同样的试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再次完成,这时再次将学生的完成结果进行记录。通过对比两份调查问卷,认真观察学生在品行、道德行为的前后变化,进而验证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当中的重要价值,确保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能够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且在学礼、习礼的活动当中还可以浸润学生的心灵,实现养心育德的教育目标。
4.2 案例分析的观察与评价
对于养心育德目标实现的评价,最直观最简捷的方式就是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渗透下《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上的学生的真实行为举止进行客观综合的分析评价,可以更清晰地验证中華传统礼仪文化对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影响和意义。比如,随机在班上选择一名学生进行为其一个月的调查跟踪,通过观察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以及处事方式和态度,了解学生最真实的道德品质和品行。学校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专门的行为记录卡,将学生的优秀表现和糟糕表现都客观记录下来,然后在记录一段时间过后进行整合,对比分析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等,这样也能通过直观的形式验证传统礼仪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行的指引作用。
五、结语
基于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评价探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真实客观地了解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渗透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重要价值,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知礼行仪、养心育德的优秀人才,全面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薇.基于翻转课堂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07):31-32.
[2] 李晓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实训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20(04):58-60.
[3] 林晓纯.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J]. 职业,2016(11):77-78.
课题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XZZJG 2019A013)《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中职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