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对策

2022-04-22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害虫农作物药剂

农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也是维持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保障。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农产品产量也占据世界前列。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往往会发生多种病虫害,不但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还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威胁食品安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病虫害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1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防治手段不合理

当前,在防治病虫害时,很多种植人员化学药剂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虽然这种防治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呈现出显著的杀虫效果,但还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农药使用量高达25万t,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首先,化学药剂对环境破坏较大,还会伤害益虫,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其次,化学药剂长期使用会不断增加害虫的抗药能力,逐渐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效果,导致防治工作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最后,化学药剂的降解能力偏差,在喷洒农药后,会有少量药剂残留在农作物上,直接威胁人们的饮食健康。除此之外,如果长期使用大量化学药剂会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土壤流失过多的营养成分,改变土壤原本结构,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1.2防治技术尚未普及

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已经逐渐意识到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全面了解到农药对农业种植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推出全新的防治技术。但是,因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先进的防治技术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普及和应用,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掌握度严重不足,很多地区的种植人员依然采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在一些地区虽然已经引进了相应的防治设施,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对农业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养护,种植人员没有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较差。

1.3生产管理环节较为薄弱

选择抗病虫害作物品种及加强农业生產管理,可以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但是很多地区的种植人员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种植管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一些农民甚至选择不具备抗病虫害能力且造价成本低的种子和幼苗,而且在播种前没有开展有效的病虫害处理工作[1]。一些种植人员并没有关注病虫害发生规律,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没有及时清除受害植株,导致病虫害侵害范围越来越大。

2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2.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通过人为操作和物理因子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抑制,最常用的是捕杀法,通过人力在指定范围抓捕灭杀害虫;诱杀法是通过害虫自身特性将害虫集中于某一点位,进而实现大范围灭杀;趋避法是针对害虫特性加以防治,比如蚜虫具有趋黄性,可以采用粘虫黄色板块诱杀蚜虫;种子汰除和浸泡处理,汰除是根据健康种子和病虫害种子间的外观区别来清除种子中主要病源的方法,最常见的是汰除、筛选和风选等。浸种是通过药剂和盐水等杀灭虫卵和病源,处理后需要进行清水洗涤和晾晒。灯光诱杀主要以1盏/3 m2、高度1.7 m的诱虫灯为主,在夜晚开灯防治结果较好,需在3~5 d内做好清洁。

2.2生物防治

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当农作物受到病虫害感染后,大部分种植户会使用化学防治方式,虽然化学防治防治成效较好,但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何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逐渐成为农业发展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物种的基本特性及生物相克方法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首先为天敌防治,天敌防治绿色环保且应用范围广泛,防治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消除害虫,并可抑制害虫繁殖,例如食蚜蝇、草蛉和赤眼蜂等。虫害天敌可以分为寄生类与捕食类,捕食类可以在短时间内消灭大面积害虫,而寄生类可以抑制害虫繁衍生息;其二是生物制剂[2]。生物制剂主要以菌治病和治虫的基本原则,通过真菌与细菌的应用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充分发挥其虫害治理作用并将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甚至可以实现零污染,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实现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2.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使用农药期间,需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及病虫害高发阶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科学选择农药类型、喷洒周期和剂量。黏虫对禾谷类粮食作物等产生严重危害,工作人员需在幼虫3龄前喷洒5%杀虫畏粉或2.5%敌百虫粉。农业种植病虫害主要类型为立枯病、黑粉病、蝼蛄等,其中立枯病会直接危害农作物幼苗,可在发病前期喷施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95%恶毒灵精品4 000倍液。黑粉病对农作物叶片、茎部、叶穗等产生危害,被侵蚀的农作物植株呈现畸形、矮化等现象,可使用40%拌种双、40%福美双及50%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拌种,防治效果较好。蝼蛄会在成虫阶段将农作物根茎部咬断,导致植株枯死,危害性较大,可利用千虫克和敌百虫加入水源稀释后加以防治。在掌握病虫害基本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分析使用农药后可能带来的风险,例如是否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干扰、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相关人员需把控好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超标农药。

3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对策

3.1提高农作物种植技术水平

现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中。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动态化监控病害实时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加以防范[3]。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种植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和效率。

3.2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相关部门需积极为各地区的农业种植人员传播病虫害防治知识,普及基本病虫害防治要点和技巧,有效减少病虫害损失。例如在防治蚜虫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向当地种植人员讲解土壤成分和农作物生长情况,深入分析其是否感染虫害,使用物理防治法诱杀成虫,还可以进行药剂搅拌,并在种植前使用70%噻虫嗪种衣剂包衣,防治苗期蚜虫效果最好。

3.3加强生产管理

种子抗逆性较强不但可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条件,还可以有效抵挡病虫害侵蚀,确保农作物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播种前需做好准备工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等选择不同抗性的种子,在气候干燥、温差较大的地区,在播种前需暴晒种子,在温水中进行浸种,第一时间检查出不达标的种子,确保种子具备良好的生长态势。另外还要科学选择播种时间,尽量避开病虫害高发阶段,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注意田间卫生状况,控制杂草衍生,尽量不要给病虫害提供生存及越冬的条件。

3.4加强种植人员技术指导

种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直接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产生影响。需不断加大对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指导,农业种植人员需深入田间,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和状态,积累更多农业生产经验[4]。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合作社需给予支持和重视,定期组织病虫害防治培训活动和技术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农业种植人员掌握更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

3.5维持生态平衡

防治农业病虫害时,需引入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品种,丰富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形成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进而有效防控病虫对农作物的侵害。综上所述,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农业部门需根据病虫害出现原因、时期等因素结合当地发展情况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治体系,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芝,崔俊录.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12):56-57.

[2]马淑霞.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21,39(1):57-58.

[3]马智.浅析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1(1):92-93.

[4]雷彦龙.浅析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14):108-111.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李世香)

猜你喜欢

害虫农作物药剂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