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隆中寻幽

2022-04-22何晓弟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襄阳诸葛亮

何晓弟

由神农架回来途经湖北襄阳,隆中自是要去看看的。颇为好奇的是,诸葛亮早年躬耕读书的地方,在罗贯中的笔下,为什么那么传神?那是一方什么样的山水,滋养着这么一位头戴纶巾,手握羽扇,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的青年才俊?

距襄阳城西二十里许,于西山环拱、绵延起伏的山岭间,忽有一山“隆然中起”,北枕汉水,林泉幽邃,蔚然深秀,这地方便是古隆中了。一派田园风光,高古而清幽:“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处在那个诸侯割据,战乱纷争的乱世,寻得这么一处僻静的去处隐居,等待着风云际会的时机,足见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古隆中距襄阳不远,而襄阳又是当时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权力中心,一部《三国演义》,共有四十多个回目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那里每天发生的事对诸葛亮来说,都是感兴趣的。离太远则信息闭塞,不能耳聰,又如何作出精准的判断?高卧隆中读死书,过世外桃源的生活,那就不是未出隆中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了。

走进古隆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座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石坊中间雕刻着“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门柱上有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非常有名,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作品中,堪称绝唱。诗人既抒发了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又发出功业未遂的感慨,读来让人唏嘘不已。石坊背面的横额上,又刻着“三代下一人”五个大字。思忖再三,不禁自问,难道自西汉、东汉以来,夏、商、周后,只有诸葛亮这么一个人杰吗?倘是诸葛亮泉下有知,说不定也会对着作者陈维周自谦地说,老臣担当不起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呢!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政治上的才能远胜于军事,当得起伟大的政治家,而军事才能方面则稍逊。《三国演义》对于诸葛亮的描写太过美化而近妖,可信度并不高,读陈寿《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传,则真实和客观得多:“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评价他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权是权变的意思,是说诸葛亮打仗没有奇谋,总是按规矩打,不能出奇制胜,军事上并无特别大的建树。“三代下一人”,似有过誉之嫌。

沿林荫道转前不远,俄见一形甚古朴的石桥,小巧玲珑,如虹跨溪,是出入隆中时的必经之桥。当年刘备第二次冒着严寒去见孔明,见一老者骑着毛驴过桥踏雪而来,刘备慌忙滚鞍下马,向前施礼。谁知此人乃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这让满脸愕然的刘备,在小虹桥上悒怏不已。

踏过小虹桥里许,有一四进三院的层台建筑,这就是武侯祠,规模不大,仅一门庑,一享堂,一正殿。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风雨的侵蚀,青砖的墙体已露出斑驳之象,只是屋顶上的飞檐翘角,看上去还有点气势。唐朝诗人岑参当年在这里曾吟道:“遗庙空萧然,英灵惯千岁。”祠里有诸葛孔明手握鹅毛扇的全身铜像,据说是按诸葛亮真人比例打造的。周身黑黝黝的满是铜绿,倒是右手握扇的部分光滑发亮,这是游人多了,进来后用手摸的,都想沾沾孔明先生的聪慧气。铜像的上方有一匾额,书写着“卧龙遗址”四个鎏金大字,为董必武老先生所题。

正殿和享堂有很多楹联值得玩味,其中两副对联读后印象深刻,一副是:“画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辱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另一副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着墨不多,却让后人多有深思。

出武侯祠前右下首,就是三顾堂。遥想当年,一个潜龙,一个卧龙,就是在这里进行了千秋一对。诸葛亮以他政治家特有的视角,为刘备作出了最为有利的战略规划,所说的全是干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不能守成的机会,‘若跨有荆、益’,取代刘表和刘璋,夺得荆、益二州,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便可徐图天下,最不济也是‘三分鼎立’。”后来的剧情,正是朝着诸葛亮的设计规划而演绎的。

有趣的是,诸葛亮一生寿享54年,他有两个精彩的27年。27岁前,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心怀天下,交游求学,图谋筹划,进行着出山的准备,所谓隆中一对足千秋;第二个27年,就是两表酬三顾了。辅佐刘氏,以复兴汉室为己任,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六出祁山,北图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逝五丈原,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后人心目中,他是足智多谋、智慧的化身,是克己奉公、忠君事主的典范。试想千百年来,为将为相的,就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而言,又有几个人能出其右呢?

游三顾堂,除了它丰富的人文景观外,也无什么值得赏玩的文物,只是四合院内几株古柏和枇杷树,在初夏的阵风中沙沙作响,不无忠诚地陪伴着厢房内几尊蜡像,多少显得落寂。时有二三游人指着门旁竖着的一副对联细语赏析:“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联为明人游俊所题,书法也十分养眼。

早在明代的时候,隆中就有十景之说。如今看来,唯“六角井”最为称胜。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有记载说:“襄阳有孔明故宅,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明人吴授曾为“六角井”专门写了一首诗:“庵前存古秋,云是汉时穿。用洁厨中物,灵通地底泉。流香来一脉,遗泽永千年。良夜涵明月,光澄六角天。”隆中旧物多已不存,后人也无法窥得旧貌,现在能够实物佐证草庐故址的,唯“六角井”耳。

不管怎样,能够走进古隆中,走近先贤,于愿足矣。

猜你喜欢

襄阳诸葛亮
襄阳市第七中学
诸葛亮喂鸡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诸葛亮隆中决策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