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督脉论治中医脑病思路探讨
2022-04-22张钰琴
张钰琴
摘要:督脉无论在循行上还是功能上都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督脉功能失司影响脑的正常功能。督脉能促进或激发神经的再生修复能力,从督脉治疗中医脑病如中风、癫痫等疾病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脑病;督脉;神经再生。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7--02
Abstract: In terms of circulation or function, and Du promote or stimulate nerv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ability, Du Meridian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brain, Du QI of meridian stagnation can affect the normal functions of the brain, Clinical efficacy can be satisfied though Du Meridian treatment.
Keywords: encephalopathy; Du Meridian; neuranagenesis.
脑病是指因脑部病变引起的大脑神经组织损伤,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脑卒中患者年发病率高達(125~180)/ 10万,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约为120万,病死率高达75%[1]。近年,颅脑损伤发病率已超过 100 /10 万人口,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二位; 病死率高达30 %~50 % ,居第1位[2]。脑病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受损伤神经纵然具有再生能力,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损伤后再生困难,这个能力在临床中却往往不足以帮助患者摆脱残疾的噩梦。如何促进或激发神经的再生修复能力,已成为神经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医治疗脑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治疗经验,从调理督脉的角度治疗脑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本文就从督脉论治脑病作理论探讨,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1.从古文探讨督脉与脑的关系
在中医学中,脑病治疗以五脏为中心的辩证论治观念为基础理论,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于强调五脏的中心地位,因此形成“以心代脑”的格局。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有“阳脉之海”之称;它循行于背部正中线,督脉的脉气与手足三阳经及带脉、阳维脉交汇,所以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此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所以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相关。十四经脉中督脉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灵枢·营气》提到营气的循行,曰 “其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难经·二十八难》指出:“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表明督脉的主要循行入脑后上巅,提示督脉的循行经过脑部。另外,在督脉分支方面,也同脑相关,《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少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明确指出督脉与脑有着直接相关的络属关系。脑居于颅内,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为“奇恒之府”;督脉为奇经八脉,与诸多经脉交会,联系诸多脏腑。此外督脉为阳脉之海,全身的阳经经脉可通过督脉上会于脑,而脑为髓海,督脉则起着输布精髓至脑的作用,可将肾之精、心之神以及其他脏腑之精微上输于脑[3]。清代王清任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曰“脑为隋海,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灌注于脑”提示督脉仅能通过脑才可将肾中之气沿督脉灌注在脑部。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文集注》也说“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所谓求其至也,皆归于始春”。故《医学入门》认为督脉是“精髓升降之道路”,这为临床从督脉角度辨证施治脑病提供了思路。
2.从现代研究探讨督脉与脑的关系
中医历代医家素有“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之说,治疗中风、呆证、癫痫等脑病采用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常用的传统疗法从督脉论治,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其主要机制远未能阐明。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脑属于神经系统,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均受神经系统支配,从而维持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20世纪 80 年代,有实验显示成年哺乳动物的脊髓神经元仍然保持着再生的能力,而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研究策略也主要是通过促进内在的再生能力和消除外在的抑制因素两大途径[4],这为探讨督脉与脑的关系提供了现代研究方向。从解剖部位来看[5],督脉起于大脑皮层出风府并于脊里止于长强的起止循行,正好与皮质脊髓束的起止循行基本一致,所以督脉在项背部的实质内容应是皮质脊髓束,督脉在头面部的实质内容应是皮质脑干束;皮质脊髓束应是下行督脉的实质内容,皮质脑干束应是上行督脉的实质内容。刘继生等[6]在大鼠动物实验中可见脊髓损伤能导致大脑皮质萎缩、脑内神经元凋亡、慢性炎性反应及脑功能重塑等病理改变。这与王永炎等学者[7]提出的脑髓为“神机”、“神明”之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相互呼应。此外督脉在风府穴处与脑髓相连,督脉又隶属于脑髓,所以督脉受脑髓神机主宰脑髓通过督脉与脏腑经脉气血构成了密切联系[5],促进脑功能的代偿和重组作用。国内学者亦从多方面论证督脉与神经再生修复的关系。杨氏等[8]研究发现针刺督脉穴位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作用明显。张氏[9]从抑制因素途径探讨针灸督脉经穴能够抑制脑缺血后神经再生抑制因子 MAG、OMgp 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再生。通过观察1例脑外伤患者头部fMRI[10],可见督脉穴位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可以印证刺激督脉穴位可能会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过程。
3.督脉与脑的病理生理功能联系
两者均同“阳”存在密切关系,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记录“头者,身之元首……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提示督脉总督诸阳,同时督脉通过与手三阳经交汇至头部,同时还与足三阳经交汇由头部输布全身,因此能够通调全身阳经气血,使气血通畅、阴阳平衡,进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另外,脑与督脉均同“神”存在密切关系,在《素问·五藏生成篇》中记载“诸髓者,皆属于脑。”;在《素问集注·卷二》中提及“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由此可知“神”藏在“脑”“髓”,“神”作为调控机体机能活动的根本,脑通过调“神”而统摄全身。在《医学入门》中发现“脑者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因此督脉循脊行于背部正中,同现代脊髓并行,发挥统领精髓升降的效果,将一身诸阳布散在四肢百骸。在《素问集注》中“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脏之神。”因此督脉通过总督一身之阳,进而发挥脑髓神机作用,从而与脑共同调控生命系统功能。督脉为病,会出现脊强以及癫痫等脑病表现,而脑病中情志病以及头痛等也可利用调理督脉穴位治疗,因此二者在病理病机方面也有密切联系。依据解剖经络联系,可能出现脊髓病或导致脑髓神机失用的中风病和其并发症,从“阳气”以及“神机”两方面,当督脉痹阻而导致阳气无法濡养脏腑四肢百骸,可能会出现四肢肌肉萎废不用,扰乱神机则会引起痴呆、癫狂、郁证以及癫痫等影响神志的脑病。
4.督脉的主要功能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而经络系统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经脉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及沟通完成。在《灵枢·海论》中有相关理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从而表明经络对联络机体各方面器官及功能链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表明气血是人体生命活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阳及濡润才可完成正常生理功能,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动的通道,由此可见经络在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督脉在十四经脉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及作用。
5.在脑病中的应用
由于督脉在脑病防治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多角度论证从督脉论治脑病的治疗效果,为运用督脉进行调治相关病症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电针血管性痴呆大鼠督脉穴百会、大椎能显著降低海马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力从而提高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1];针刺督脉穴位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 5-HT、DA、NE释放有关能够显著改善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12]。电针督脉经穴人中、百会通过增强 NGF 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促进 NGF在脑梗死区的表达,有效改善 MCAO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梗死率,具有神经保护及抗神经损伤的作用[13]。针刺“百会”“印堂”对急性颅脑损伤大鼠具有治疗效果[14]。
现代医家从督脉论治脑病,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后遗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选穴规律上,使用频次〉5 次的主穴有百会、神庭、水沟,涉及主穴使用频次排名第1 位的经脉是督脉 14 个(占 24.1%)[15]{黎帅, 2017 #95;黎帅, 2017 #95},药物治疗取补肾填精通络之法,督脉的第一分支联络于肾,可见督肾密不可分,故入督之药多为补肾填精之药,如鹿角胶、鹿角霜、鹿茸、羊脊髓、狗脊、川续断、杜仲、肉桂、附子、肉桂等[16]。颅脑损伤治疗腧穴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百会 ( 68% ) 、人中( 60% ) ;多在督脉及阳明经取穴[17]。采用排针刺头部督脉穴{葛侠, 2015 #102;陈晓军, 2012 #107}[18-19]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督脉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CSS、FMA、BSS、MBI评分,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0]。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合并症。采用“调任通督针法”[21]、“醒脑开窍针刺法”[22]等针刺督脉在头颈部的要穴,如哑门、风府、百会,可直接刺激舌咽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所支配的咽肌和喉肌,同时又可直接刺激双侧大脑皮质脑干束,激活受损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加强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代偿作用,进而促进吞咽功能逐步恢复,缩短鼻饲时间[23]。战军林 [24]在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百会、哑门等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失语,治疗后患者沼氏评分明显提高,总有效率90.2%。使用“升阳通督”针,将大椎穴、通天穴、神庭穴以及百会穴等作为主要穴位,可改善脑部疾病患者额中回、顶下小叶、顶上小叶、屏状核以及中央前回的Reho值,提示上述區域在受到针刺后,被激活,并且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肢体功能区域,进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由此可知,选择“通督”手段,能够改善大脑以及锥体束的功能影像学表现,最终发挥“益脑”作用。
6.小结
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脉气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带脉交汇,入络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其生理功能与皮质脊髓束走行一致,因此督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其所属大部分穴位对于脑部疾病如脑中风、颅脑外伤及其后遗症、痴呆、脊髓损伤等,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这一点古代文献的大量记载及现代实验研究及临床所证实,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探索其疗效机制,以期进一步提高脑部疾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施德,刘振国,王文安,等. 老年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中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调查[J]. 河北医药,2020,42(20):3166-3169.
[2] LIU, QIMING, WU, XINGFU, HAN, XU, 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Interval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an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Consider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J].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20,142(2).
[3] 潘江,陳武善,陈成,等. 电针督脉经穴对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3):541-543,后插3-后插4.
[4] 匡巍,余昌胤. 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参与中枢神经损伤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8,22(2):215-219.
[5] 贾耿. 识神与督脉任脉、元神与足太阳足少阴关系再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31-39.
[6] 刘继生,张泓,许明,等. 基于“督脉乃脑之经络”理论探讨脊髓损伤对大脑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2968-2971.
[7] 何兴伟. 脑髓神机对生命活动的调控途径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170-171.
[8] 李梦,李佩芳,罗春梅. 刺督调神针法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神经修复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影响[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4):455-459.
[9] 张高迎,张阳,徐华,等. 针灸督脉经穴对脑缺血神经再生抑制因子MAG和OMgp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8):1100-1104.
[10] 陈之兴,彭永,刘新春,等. 电针辅助治疗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2):289-295.
[11] 张冠楠,鄂建羽. 针刺督脉穴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667-1670.
[12] 郝娟娟,赵立新,倪文杰,等. 针刺督脉穴位对癫痫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 山西中医,2017,33(4):56-58.
[13] 李启超,刘义富,窦静敏,等. 督脉电针结合超短波疗法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表达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9):977-983.
[14] 李真姬,田贵华,黄长军,等. 督脉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48h后差异蛋白组学的机理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61-62.
[15] 雷骏轩,戴琳,黄卓凡,等. 基于”上病下治”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8):3103-3107.
[16] 陈泽宇. 督脉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的理论探讨[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7] 郭新荣,王瑞辉,李娜,等. 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用穴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33-1434.
[18] 葛侠,张庆萍,张道宗,等. 排针刺头部督脉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57-58.
[19] 陈晓军,陈利芳,陈勤,等. 督脉、膀胱经头部三线排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2,32(4):289-292.
[20] 王岩红,董宝强,林星星. 督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下肢功能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7):57-59.
[21] 廖恒,高玉姣,穆敬平. 丹红注射液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代谢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1,40(4):368-372.
[22] 汪稳,奚文举,楼慧,等.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79-182.
[23] 孟晓岚. 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2):67-67,68.
[24] 战军林,祝国歆.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49例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7):92-93.
课题名称:冷热交替刺激合电针治疗神经性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自筹课题(GZZC15-30)